晚安爸爸・夜間自言自語|20:旅行結束後,我們還在學怎麼回到彼此身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們都曾在孩子表現不當時,試著做對的事。
但有時候,想保護他,卻先傷到了他正在慌張的心。
這篇,是一次父子一日旅行的紀錄:我們笑過、玩過,也一起跌進情緒裡。
我在回來的路上才發現,教養從來不是「做對比較多次」,而是「在錯誤後還願意靠近彼此」。


周末,我們去了一趟九族文化村。

沒有過夜、沒有多餘計畫,就搭著高鐵,完成了一次只有我和他的一日旅行。

他玩得非常開心。
從一進園區就笑到停不下來,海盜船、太空山,一玩就是幾回, 每一趟衝刺,
每一次旋轉,都是他對快樂的全力擁抱。

我也好久沒有笑得那麼輕鬆了。
我們像兩個暫時放下角色的人,沒有「快點」、「不可以」、「時間到了」,
只有「還想玩一次嗎?」和「你現在最想去哪裡?」

那是我這段時間,真正鬆開的一天。
我們沒有吵架,沒有催促,也沒有眼神中的疲倦。

直到回程。

在高鐵上的餐廳,我們簡單吃了點東西。也許是太累、也許是興奮還沒退場,他開始躁動,聲音變大、手上東西也開始揮舞。

我輕聲提醒他幾次,但他沒能停下來。
然後,旁邊的乘客突然大聲斥責他。

他被嚇了一跳,整個人僵住。
我也反射性地起身回應對方,語氣不太好。 氣氛一下子很尷尬,很糟。

我不是不想保護他。
但我也知道,我的回應,並不是最好的那一種。

我太快想「處理事情」,卻忘了「照顧孩子」。
我第一時間站起來對外頂住,卻沒先低下頭安撫他害怕的眼神。

我知道我有做錯的地方。
也知道他不是故意的。

只是,我們都還在學。

他在學著怎麼控制那些來不及收回的興奮,
我在學著怎麼不讓自己的情緒蓋過他的需要。

他還是個六歲的孩子,還在摸索什麼時候該收、該停、該低調。
而我呢?一個五十幾歲的爸爸,還在學著什麼時候該先蹲下來擁抱,而不是立刻反擊。

那個瞬間我真的有點難過——不是難過別人的聲音,而是難過我沒先守住他的情緒。

旅行很短,一天就結束了。
但教養很長,要學的事,還在後頭。

我不會因為一次衝突否定我們的旅程,
我會記得他笑著說「爸爸我還要再一次」的那張臉,
也會記得,他在被嚇到以後還是靜靜靠過來牽我衣角的手。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但我們還願意靠近彼此。
我想,那就夠了。


此為原創作品,請勿任意轉載或抄錄。

如需轉分享,歡迎貼上原文連結,謝謝你溫柔地支持創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晚安爸爸的沙龍
6會員
46內容數
「晚安爸爸」的沙龍,記錄了我和孩子那些說不出口的話。 這裡不是日記,也不是信——是關於我們的日常對話、夜晚情緒,與所有靜下來的片刻。 我將這些溫柔的時光,慢慢寫下來,希望在夜裡陪伴你,也陪伴自己。
晚安爸爸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08
有些日子不太順。 孩子身體不舒服,大人再怎麼急,也只能慢下來。 但正是在這樣的「慢」裡,我聽見了自己以前忽略的聲音。 這篇文字,寫給所有在孩子生病時,還是努力讓家維持穩定的大人們。 你們的沉穩,就是孩子最深的安全感。
2025/08/08
有些日子不太順。 孩子身體不舒服,大人再怎麼急,也只能慢下來。 但正是在這樣的「慢」裡,我聽見了自己以前忽略的聲音。 這篇文字,寫給所有在孩子生病時,還是努力讓家維持穩定的大人們。 你們的沉穩,就是孩子最深的安全感。
2025/08/06
有些提醒,不是頂嘴,而是信任。 孩子的那一句「是你晚上不要罵我吧」,不是在抗議什麼,而是在輕輕告訴我:「爸爸,其實我一直都有在聽,只是希望你能更溫柔地對我說。」 那一瞬間,我明白—— 我不是在養育一個要「聽話」的孩子,而是在學著成為一個「聽得進去」的大人。
2025/08/06
有些提醒,不是頂嘴,而是信任。 孩子的那一句「是你晚上不要罵我吧」,不是在抗議什麼,而是在輕輕告訴我:「爸爸,其實我一直都有在聽,只是希望你能更溫柔地對我說。」 那一瞬間,我明白—— 我不是在養育一個要「聽話」的孩子,而是在學著成為一個「聽得進去」的大人。
2025/08/04
有些事,不是我們不說,而是他真的得親自試過一次,才會明白。 當一個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陪在身邊的方式,也在改變。
2025/08/04
有些事,不是我們不說,而是他真的得親自試過一次,才會明白。 當一個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陪在身邊的方式,也在改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嚴厲爸爸出現-有意識的使用"罵" 一早聽到阿亮爸爸用宏亮的聲音和大家問早,接下來的晨讀時光及排隊集合都和孩子們做了精神喊話!前提是彼此的關係是否建立在穩定&良好狀態,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代表認同;遇到踩線狀況要立即處理,要求孩子們立即調整&改善,訓練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發揮團隊精神! 對話無效
Thumbnail
嚴厲爸爸出現-有意識的使用"罵" 一早聽到阿亮爸爸用宏亮的聲音和大家問早,接下來的晨讀時光及排隊集合都和孩子們做了精神喊話!前提是彼此的關係是否建立在穩定&良好狀態,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代表認同;遇到踩線狀況要立即處理,要求孩子們立即調整&改善,訓練孩子們的團體意識.發揮團隊精神! 對話無效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遇到孩子行為讓你抓狂時,七個步驟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一次家庭出遊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緒衝突和誤解。文章中提到了對於溝通與情緒管理的反思和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一次家庭出遊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緒衝突和誤解。文章中提到了對於溝通與情緒管理的反思和療癒的過程。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Thumbnail
有沒有曾經因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而感到被冒犯,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用傷人的言辭冒犯他人,隨後深感懊悔。然而,往往在類似的情境中,人們經常習慣性地重蹈覆轍,再次使用可能傷害他人的措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