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順眼的地方,有著不被允許的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很喜歡《故事裡的心理學》一篇關於「地海巫師」的文本解析,作者鐘穎在描述陰影時寫道:「那些我們身上沒有的東西不會困擾我們。」喜歡到這句話幾乎每年都要出現在我的文章裡(笑)。

我將之口語化成自己適用的版本:「我們不會看見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好於日常生活中,用來警覺自己的負面感受,試圖找出難以被表意識覺知的角落。這裡不是指負面感受是不好的、不對的,要像貓抓老鼠一樣守在洞口 debug。相反地,每當我發現「原來我在意這個啊?」、「原來我想要那個啊?」自我認知就彷彿撿拾拼圖一樣,能更加完整。


💡給第一次路過的讀者:這裡分享生活中的反思,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


於我而言,理解自己「怎麼了」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每當出現不舒服的情緒,一時又難以用邏輯想通,「我們不會看見自己沒有的東西」便成了我看清內心勾掛之物的探照燈。


我們不會看見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


這裡的「東西」我想成是念頭,不是具體的物品。

舉例:A 君碎念 B君就是懶惰,不想清理才故意裝作沒看到髒兮兮的地板。

我們暫且不論 B 君出於什麼原因沒清地板,畢竟目前為止都是 A 君的想法嘛。A 君先是肉眼看見沒被清理的地板,之後在內心浮現「懶惰不想清理、故意裝沒看到」等念頭。此時,這一幀生活情境就像是鏡子,照出了 A 君內心的想法。

A 君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可能是與 B 君相處後習得的經驗,也可能只是個人生命習得的經驗,但這些都不重要。總的來說,A 君在髒地板的情境上,投射了自己所擁有的念頭。當他為 B 君譜出符合邏輯的猜測,不論是否精準,他都是從自己的念頭中拾起相對應的判斷。如果內心沒有這些念頭,自然投射不出「懶惰、故意」等視角。


等等,知道這些有什麼好處嗎?

我可以在不開心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可能是預設或投射內心的想法在對方身上。頭腦的念頭千迴百轉,一不留神就會被自動化的反應牽著鼻子走,如果是帶著善意投射倒還輕鬆自在,別人的惡意也看不出來;但要是滿腹怨念的投射,則會看不清現實,情緒時常去找不痛快。

當然如果能跳脫善意與惡意的二元性,心靜,內心自然沒有什麼念頭,也不會投射出讓自己感到困擾的詮釋了(笑)。但我就是一介凡人吶,理解自己的多樣性還是會感到開心。


看不順眼的地方,有著不被允許的自己


一開始,「不會看見自己沒有的東西」這個提醒很好用。

我的自我覺察之路有如神助,時常出現「發現自己有這個念頭了!捕捉到自己的情緒反應了!」直到一次怎麼套用都不通順,還試著比對靈性一點的說法——外境是內在的投射,也遲遲無法讓懸著的奇怪感受落地。

我意識到,這整個概念不只是照鏡子般直觀,不是我在對方身上看到一個特質,就代表我內心也有相對應的特質這麼簡單(雖然這也是一個面向)。

舉例:A 君發現自己在 B 君身上看到了「懶惰、故意裝沒看到」,他覺察到自己內心原來有這樣的念頭。如果以直觀思考,A 君可能會開始研究自己是不是也是個懶惰、故意裝沒看到麻煩的人?

他可能本身就是個懶惰又故意裝沒看到的人,所以他看得懂 B 君的行為模式。但是他也可能是個勤快的人,他不會裝沒看到地上的髒污,但內心卻還是「看見/困擾於」B 君有這樣的行為模式。這下 A 君看見/困擾於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了,亦是我無法套用的狀況。


「自己身上沒有,卻看見的東西?」

我知道八成是我誤讀了內容,卻好一陣子都找不出頭緒。幸運的是,一次與伴侶討論朋友的職場狀況,我無意間脫口而出:「他應該只是不允許自己為了升遷迎合別人吧?」頃刻之間,我恍然大悟。

「不允許自己成為某個模樣」的念頭本身,即是一種對內在擁有其物的「看見」。意即內在有相對應的念頭,才能主動判斷要或不要,沒想過的事,壓根不會意識到要做或不做、允許或不允許、成為或不成為。帶回 A 君的例子,他知道自己不會懶惰或故意裝沒看到髒地板,卻對懶惰的 B 君感到不耐煩,或許是因為 A 君不允許自己以懶惰的方式面對髒地板。

原來表意識上的允許或不允許、應該或不應該,都是內在(或潛意識)已經看見,能牽動情緒的「身上有的東西」。


小結


之後我在鄧惠文精神科醫師的線上課程《日常的榮格心理學》,重新理解關於「陰影」的心理哲學。在意識之光照得到的層面,有我們為了符合期待所戴上的人格面具,相對之下,我們會將不想成為的部分壓抑下來,那個地方不被光照,成為了陰影。

那些我們覺得討厭的人、看不順眼的地方,有著不被允許的自己。我們不想成為的樣子,被塞進了意識難以感知的陰暗處,像是受藏匿的野獸,伺機成為情緒反撲。榮格說:「那些被我們在前門拒絕的,會溜到後院來找我們。」

但是說真的,日子過得好好的,知道這些不是自找麻煩嗎?我的感觸是,如果看到 B 君懶得打掃又想裝沒事,我們會像 A 君一樣氣噗噗的話,那麼理解自己內在發生什麼事,或許能夠減少內耗吶?

自我覺察的方式很多,理解陰影的概念也是一種。從「那些我們身上沒有的東西不會困擾我們」或是「我們不會看見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關照自己內在有些什麼,試著溫柔理解自己的不適,不失為一種自我探索的樂趣,說不定關係中的矛盾也能迎刃而解(笑)。


最後想問,你曾發現自己的陰影嗎?
你有過討厭的人或遇過感受不佳的情境嗎?
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祝福路過的每一個存在:)


相關內容(伯樂專屬)


一個喜歡對話與提問的閒人
強留住生命裡的呢喃

👉🏻 喜歡文章歡迎按【愛心】❤️
👉🏻 持續來點靈感按【追蹤】✅
👉🏻 為閒人加油【成為伯樂】👼🏻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是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 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覺察手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8.9K會員
362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8/06
路過大家生命的閒人,又來到了微卡關的時刻。有可能是連日陰雨讓我的頭腦明朗不來,索幸將這個堵塞感記錄,也算不浪費生命帶來的浪湧吧?這篇內容再次地分享,我以目前的寫作狀態,反思內在流動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8/06
路過大家生命的閒人,又來到了微卡關的時刻。有可能是連日陰雨讓我的頭腦明朗不來,索幸將這個堵塞感記錄,也算不浪費生命帶來的浪湧吧?這篇內容再次地分享,我以目前的寫作狀態,反思內在流動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7/21
我想像中的愛,像是帶有淡淡顏色的本源。會這麼想,是相對於本源的通透性本身難以被頭腦直觀感受、捕捉,大多時候只是被「知道」(說知道可能更直覺)。愛的無所不在讓每個生活片段都有機會與之產生共鳴,其回聲或說折射的光影,似乎更能被感受辨認。
Thumbnail
2025/07/21
我想像中的愛,像是帶有淡淡顏色的本源。會這麼想,是相對於本源的通透性本身難以被頭腦直觀感受、捕捉,大多時候只是被「知道」(說知道可能更直覺)。愛的無所不在讓每個生活片段都有機會與之產生共鳴,其回聲或說折射的光影,似乎更能被感受辨認。
Thumbnail
2025/07/09
從網路熱議的防災話題出發,分享準備緊急避難包的心路歷程。我曾想著:越不在乎越代表某件事情無法影響自己,如果做出行動,是不是意味著心智被影響了呢?一如原本不解釋的面向,開始解釋並作出回應。套在防災這件事,開始打包是否就意味著我開始「信」這個世界需要我去「防」了呢?
Thumbnail
2025/07/09
從網路熱議的防災話題出發,分享準備緊急避難包的心路歷程。我曾想著:越不在乎越代表某件事情無法影響自己,如果做出行動,是不是意味著心智被影響了呢?一如原本不解釋的面向,開始解釋並作出回應。套在防災這件事,開始打包是否就意味著我開始「信」這個世界需要我去「防」了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本文開箱介紹 Fjällräven Räven Anorak 機能外套,分享其 G-1000® Lite 布料的特性、絕佳機能性、透氣性及簡潔設計。並提供蝦皮雙11購物攻略與介紹蝦皮分潤計畫,讓內容創作者也能透過分享好物賺取被動收入,為迎接寒冬做好裝備與荷包的雙重準備!
Thumbnail
本文開箱介紹 Fjällräven Räven Anorak 機能外套,分享其 G-1000® Lite 布料的特性、絕佳機能性、透氣性及簡潔設計。並提供蝦皮雙11購物攻略與介紹蝦皮分潤計畫,讓內容創作者也能透過分享好物賺取被動收入,為迎接寒冬做好裝備與荷包的雙重準備!
Thumbnail
當我們勇敢直視自己的內在,接納黑暗,並學會從中獲得力量,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透過畫圖的過程,從黑暗中發現了新的顏色、新的感覺,並認識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當我們勇敢直視自己的內在,接納黑暗,並學會從中獲得力量,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透過畫圖的過程,從黑暗中發現了新的顏色、新的感覺,並認識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微微顫動的眼皮尚未準備好要接收這個世界的第一道光與資訊,神志還想遊走於深不可測的無邊大海,絲毫沒有上岸的衝勁,然而身體已經開始逐一安裝各種感官的精密功能,重建效能高等的知覺系統,於是我清楚感受到身旁的人也醒過來了。 對於此刻的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或許是暖暖的陽光只照射到雙腳,頭腦尚在自行開機
Thumbnail
微微顫動的眼皮尚未準備好要接收這個世界的第一道光與資訊,神志還想遊走於深不可測的無邊大海,絲毫沒有上岸的衝勁,然而身體已經開始逐一安裝各種感官的精密功能,重建效能高等的知覺系統,於是我清楚感受到身旁的人也醒過來了。 對於此刻的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或許是暖暖的陽光只照射到雙腳,頭腦尚在自行開機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夢境是人類心靈的鏡子,反映潛意識中的經歷和恐懼。接受夢中的陰影有助於自我理解和成長。記錄和分析夢境符號能揭示內心狀態,面對恐懼和尋求支持能提升幸福感。通過理解夢境,人類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獲得成長力量。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最近閱讀傳道書時,偶然看見這句話,將作惡之人的生命形容為影子。
Thumbnail
最近閱讀傳道書時,偶然看見這句話,將作惡之人的生命形容為影子。
Thumbnail
當我剛進入靈性修習時,對能量非常敏感,會想躲避負能量的人事物,而且遇到許多靈性圈的朋友,對能量也有近乎神經質的敏銳,讓我經常懷疑情緒排毒的自己,是不是曾不經意的用負面能量污染到別人,也盡量避開負面的情境或言語,如此便加深了人我之間的分隔對立。 然後我進入擴大療癒法以及光的實修,發現這兩門課程頻
Thumbnail
當我剛進入靈性修習時,對能量非常敏感,會想躲避負能量的人事物,而且遇到許多靈性圈的朋友,對能量也有近乎神經質的敏銳,讓我經常懷疑情緒排毒的自己,是不是曾不經意的用負面能量污染到別人,也盡量避開負面的情境或言語,如此便加深了人我之間的分隔對立。 然後我進入擴大療癒法以及光的實修,發現這兩門課程頻
Thumbnail
人生起伏總會有身在黑暗的時期 無論那時是心中有光或是期望有道光 至少都代表著還懷有希望的可能 請由下圖中選取一張圖 讓我們來看看心中的那道光 需要我們用甚麼心態去迎接
Thumbnail
人生起伏總會有身在黑暗的時期 無論那時是心中有光或是期望有道光 至少都代表著還懷有希望的可能 請由下圖中選取一張圖 讓我們來看看心中的那道光 需要我們用甚麼心態去迎接
Thumbnail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Thumbnail
「在黑暗的地方,有一些我們不願意去看的事物,而正是那些事物塑造了我們的內在世界。」- 卡爾·榮格 「期許自己能當個稱職的螢火蟲,為黑暗中迷茫的人點起微弱的螢光;雖然不足以替你照亮前進的方向,但至少讓你知道,還有其他人在你身旁。你不孤單。」- 瞎咪小
Thumbnail
生活中有些事情出乎意外的發展 是宇宙透過外界的發生 讓你回過頭內觀自己的感受 有沒有身心靈一致 當你內在力量是一致性的朝自己的方向前進 自然而然你會有很多靈感跟想法 開始想要去創造和付出行動 這種行動是跟隨心流 沒有任何利益分析或是緊張焦慮的擔心 是單純想到的什麼就去做什麼
Thumbnail
生活中有些事情出乎意外的發展 是宇宙透過外界的發生 讓你回過頭內觀自己的感受 有沒有身心靈一致 當你內在力量是一致性的朝自己的方向前進 自然而然你會有很多靈感跟想法 開始想要去創造和付出行動 這種行動是跟隨心流 沒有任何利益分析或是緊張焦慮的擔心 是單純想到的什麼就去做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