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了一天颱風假,因為哪都不能去,就待在家裡滑手機,結果instagram一打開,看著別人的限動和Reels裡光鮮亮麗的一面,本能的「比較心態」又慢慢湧現出來,內心不禁開始產生羨慕、忌妒、自卑,各種複雜的情緒在腦海裡迴盪,此時,我打開了Youtube看了這部影片,情緒的混亂才漸漸被平息。
在亞洲社會,從小開始就一直處在「被比較」的文化,小時候比成績、比身高、比體重;長大後,比薪水、比地位、比權力,不斷的一直「跟別人比較」,但比到後面各種焦慮、自卑油然而生,這些比較到底有什麼意義?
「他的頭腦比我好、他長得比我漂亮、他長得比我帥...」——相信很多人都曾在心裡說過這些話,但這些話不見得帶有負面含意,如果今天換個方式,把它轉換成「稱讚」的話語,改用「誇獎」對方的方式,你會發現「不比較」,其實就是學會欣賞別人,並從讚美中釋放自己。當我們在羨慕別人時,其實也有很多人在羨慕我們,我們之所以覺得自己不夠好,往往是因為盯著某個缺點不放,如果以大局觀來審視,你就會發現「你已經很好了」,我們都知道「知足常樂」,這句話並非空話,而是提醒我們,既然已經擁有那麼多,就不必過度糾結於別人的長處。
我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一本已經寫好的劇本,有時候多做無謂的掙扎,也不會帶來任何改變,這不是叫大家不要努力,或是不去解決問題,而是我們人生的境遇都不一樣,別人現在擁有東西,即使你現在沒有,也不代表以後就不會有。有很多東西,只有在它該出現的時候才會出現,我們當下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把手頭上的事做好,與其去做無謂的比較,還不如把專注力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
「比較」會偷走你的快樂,讓你看不見自己的價值。 當你把羨慕轉化為讚美,把焦點回到自身的成長,你會發現,生活從不因別人的光芒而黯淡,反而會因你的專注與努力而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