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前的每一步準備,未必能讓你毫髮無傷,但能讓你跌得慢一點、爬得快一點。
信封放在桌上時,你還來不及反應,老闆已經說完那句「辛苦了」。
你低頭看著那杯還冒著熱氣的咖啡,突然想不起來——履歷上次更新是什麼時候?這不是戲劇,而是我在公司親眼看過的場景,而且次數越來越多。

中年上班族坐在辦公桌前,桌上有一杯熱咖啡和未拆的信封,表情緊張
📌 本文重點先看
- 察覺徵兆:高層會議頻繁、部門預算縮減、工作被悄悄轉走
- 7 個自救行動:從更新履歷、檢視財務,到副業試水與心理韌性
- 現實觀察:準備不是萬靈丹,但能減緩墜落速度
- 避坑提醒:每項準備都附常見錯誤,幫你少走彎路
作為一個中高齡在職員工,我觀察過許多同齡人在失業後的求職與職訓過程。殘酷的現實是:新聞裡那些「失業後翻轉人生」的故事很少,大部分人只是努力減緩墜落的速度。有人半年找不到合適工作,有人被迫降薪轉到陌生行業,有人乾脆離開職場。
所以,與其等著信封落在桌上,不如現在就開始準備。
一、裁員的可能徵兆
裁員往往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慢慢逼近:
- 高層會議頻繁,氣氛低沉
- 部門預算縮減,專案被突然叫停
- 你的工作量被悄悄減少或轉移
- 上級開始要更多報告與紀錄
⚠️ 如果中了兩三項,不要再安慰自己「應該不會輪到我」。這是啟動預備計畫的信號。

裁員可能徵兆資訊圖:頻繁會議、預算縮減、專案取消、工作量減少
二、事前自救清單
- 整理履歷與作品集
- 寫下過去 3 年完成的專案與可量化成果 - 找 2 位值得信任的前同事或業內朋友幫你檢查履歷內容與格式 - 將作品集上傳雲端,確保隨時可用
⚠️ 常見錯誤:只列職責不寫成果,或是用十年前的模板不更新格式。
- 檢視財務狀況
- 列出每月固定支出與可變支出 - 算出「完全沒收入」的情況下,安全墊能撐多久 - 預先了解失業給付與相關補助條件。
⚠️ 常見錯誤:低估生活成本,或忽略一次性大額支出(保險費、學費)。
- 建立財務安全墊
- 優先償還高利率負債 - 將 6~12 個月生活費放在流動性高的帳戶 - 存款不足就從非必要開支下手,例如訂閱服務、外食、旅遊。
⚠️ 常見錯誤:把安全墊放進高風險投資,或因「暫時安全」而不斷動用。

整齊的辦公桌,上面有筆電、履歷表、存錢罐、技能書籍和咖啡
- 技能更新與再學習
- 觀察求職平台熱門職缺,挑市場需求持續的技能 - 設定固定進修時段(例如每週三晚 8 點) - 將學習成果記錄下來,方便放進履歷。
⚠️ 常見錯誤:盲目學一堆熱門課程,卻沒真正掌握能用的技能。
- 人脈維護
- 每月主動聯絡 3 位業內朋友 - 分享有價值的資訊,而不是單純打招呼 - 適時參加行業聚會或線上論壇。
⚠️ 常見錯誤:只在需要幫忙時才聯絡,讓對方覺得被利用。
- 探索副業或接案
- 從小型、低風險的專案開始 - 測試市場反應與可持續性 - 保留過程紀錄,作為未來面試的實例。
⚠️ 常見錯誤:一開始投入過多時間或資金,結果主業和副業都沒做好。
- 心理韌性與支持系統
- 建立規律運動與作息 - 維持至少一個非工作圈的社交活動 - 如果求職期過長,考慮尋求職涯諮詢或心理輔導。
⚠️ 常見錯誤:把自己關在家裡等機會,自信心會迅速下滑。

中年人在家參加線上課程,旁邊有專案管理、數位行銷、資料分析
三、財務安全墊的現實
我認識一位 54 歲的行銷主管,提早一年接副業——幫朋友經營線上店、接小型專案。
被裁時,副業收入只有原薪水的三分之一。生活品質下降得很快,但他至少能付房貸與必要開銷,不至於陷入經濟斷崖。
更多情況是,有人存了三個月生活費,結果失業一年;有人想靠副業接住自己,卻發現市場競爭比想像中殘酷。
準備不是萬靈丹,它的價值是讓你多一點選擇,不是讓你毫髮無傷。

中年人在餐桌上計算開銷,桌上有帳單、計算機和筆電
四、技能與人脈的差距
提前一年以上持續進修的人,再就業速度快得多,也更能避開降薪過大的工作。
人脈也是——真正能幫你的,是那些願意在你需要時主動牽線的人,而不是社群平台上的「互相按讚的好友」。這些,都得在還有工作的時候慢慢養。

攜帶公事包的人走在跨越缺口的橋上,象徵轉變與韌性
五、結語
裁員不一定是結束,但沒有準備,它可能讓你一夜之間掉到谷底。
我寫下這些,不是因為我高枕無憂,而是因為我知道——下一個,可能就是我或你。
下一篇,我們來聊聊「被裁員的第一天,你會做什麼?」。
因為我見過,有人第一天的反應,決定了他之後三年的職涯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