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書我會把它歸類為工具書,書的最後附上近30頁數十個問題幫助讀者一步步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來,認識自己是看似容易但卻需要花時間深深思考的人生課題。作者八木仁平在大學時曾在超商打工兩個月卻被店長以不適任為由辭退,後來了解自己只是不適合超商店員這份工作,而是對經營部落格寫文章樂此不疲,從一開始寫點閱率高能賺錢的主題到後來罹患憂鬱症後,才真正認識自己對探索內在有深厚興趣,也是因為寫了「自我理解術」這個主題後大受歡迎。
作者建議要找到想做的事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是因為世界實在太過複雜、選項太多,反而不知如何選擇。而其中最危險的選擇是「哪條路最有利」這種理性的判斷,現今時代變遷如此快速,今天熱門的產業或職業可能過個五年十年就被淘汰,比較適當的判斷基準應是「想要做哪個?」
自我理解術三大支柱:
1. 喜歡的事 (熱情、有興趣的領域)
2. 擅長的事 (才華、與生俱來的特質)
3. 重視的事 (價值觀)
必須要同時滿足這三點才是真心想做的事。
如何尋找動機永不衰退的工作?
第一要件就是做自己不會生膩的事,以及思考要怎麼讓別人願意為你做的這件事掏腰包,這件事才能成為真正的工作。第二是尋找價值觀,作者也列出五個步驟:
1.回答問題,列出價值觀的關鍵字
2.將價值觀整理成心智圖
3.將他人重心的價值觀轉換成自我重心
4.建立價值觀排行榜
5.決定工作目的
從「為了改變自己而努力」轉為「為了發揮才華而努力」
首先試著將自身缺點轉換成優點,例如不擅長與多數人相處,正因為如此才能與重要的人用心相處。重點在於不要模仿別人發揮專長的方法,而是要找出專屬自己的致勝模式,然後加以琢磨。
透過「工作目的」篩選出想做的事
要判斷自己想做的事是否能成為工作的關鍵是:這件事是否有價值讓別人願意付錢給你?先滿足自己的價值觀然後慢慢擴大滿足其他人,這就是你的「工作目的」。決定想做的事之後自然就會找到實踐的方法。
心得:
認識自己是個極為重要但不緊急的課題,很多人可能終其一生沒有思考過,順著父母及社會的期望汲汲營營地過生活,雖說依循那樣的道路升學、升遷然後建立家庭,日子可能不會過得太差,但到了人生某個階段內心或多或少會感到空虛、不滿足及迷惘,書的最後作者提了90個問題來幫助讀者找到想做的事,需要花時間好好沉澱思考回答,就當作是週末的功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