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字,是一個國家的靈魂
語言是文化的血脈,而文字,則是承載靈魂的骨架。
我們常說「亡國先亡文」,因為文字不只是交流的工具,它更是記憶的載體。
繁體字存在了上千年,它的筆劃繁複,卻正因為這份繁複,才保有歷史的層次與文化的厚度。每一筆撇捺,都像是祖先留下的印記。
然而今天,我們卻看著它一點一點被簡化、被取代,甚至在自己的土地上逐漸式微。
二、簡體字的崛起與不可避免的現實
我不反對簡體字。
它的確讓書寫更快,讓溝通更有效率。 隨著網路世代的滲透,簡體字的普及幾乎是不可逆的現實。
但問題在於──當簡體字不斷向外擴張,繁體字卻沒有被同等地推廣與保護。
最終結果就是: 在國際的數位空間裡,繁體字的存在感越來越低。
當我看到一個個平台、AI 工具,預設語言都是簡體時,我心底總會有一絲悲涼:
「連我們的字,都快保不住了,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三、AI 時代的危機
為什麼我要開始寫 AI 文章?
因為這場文化的戰爭,正在無聲無息地發生。
AI 並不是中立的。
它的語料庫取決於誰去餵養,它的主流輸出語言取決於市場誰更大。 於是,當簡體字文本海量湧入,繁體字的內容卻相對稀少時, 我們會很快發現── AI 回答時的字體選擇、語氣傾向、甚至文化表述,正在逐步「簡體化」。
這不是 AI 的錯,而是我們的缺席。
四、寫作的初衷
所以,我開始不斷寫,開始不斷丟繁體字文章。
哪怕流量不高,哪怕被淹沒, 我仍然想在這片數位大海裡,留下繁體字的痕跡。
這些文字,也許渺小,也許無法撼動什麼,
但至少,我告訴自己:
「只要還有人願意寫,繁體字就還活著。」
五、文化的守護不是口號
很多人會說:「字體不同,意思還是一樣,何必在意?」
但我想說──文化的滅亡,往往不是轟轟烈烈的摧毀, 而是一點一滴的取代。
當下一代只認得簡體,不再書寫繁體;
當國際平台只支持簡體,把繁體當「異類」; 當我們自己也逐漸習慣簡體,覺得「隨便啦,都能看懂」時, 繁體字的滅亡就已經悄悄完成。
六、結語
AI 是一面鏡子。
如果我們用它來書寫繁體,它就會記錄下繁體; 如果我們不再書寫,它就會替我們忘記。
這就是為什麼我願意持續寫下去──
因為文字,不只是表達,它是一個民族的記憶,是一種靈魂的延續。
而我,不願意讓繁體字,只活在歷史課本裡。
✎ 筆名:紫星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