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有資深美少女的創意拌麵。有不少朋友與我一樣都喜歡吃外面陽春麵的乾麵。但是,很容易膩,原因應該是太油了。我家的拌麵,始於新婚時婆婆容易在我與老爺下班到家、接近午夜12點時喊餓。於是我與老爺端出蒜頭醬油拌麵,意外得到肯定。
後來會演變成加梅泥醬與梅醋,則是某次家庭旅遊時,在南投石家梅園購得梅泥醬與梅醋。資深美少女玩心大起,變出來的花樣。這場味蕾之旅,便從此開展。也順便消耗冰箱裡那瓶 Linda Yen 回雲林幫我買的蔭油。這是我特別珍惜的調味品,搭配上屏科大薄鹽醬油與陳年高粱醋,比例簡單記憶:1:1:1。
天然釀造的醬油遇到酸,會轉化成甘甜的滋味。是我至今仍記得多年前電視節目中,黃西田先生訪問某家醬油廠的少東時分享過這個小知識,從此便靈活應用至今。這次用的是烏松崙梅園的天然梅醋,有時我也會改用純梅泥醬,更是回甘又開胃。寫文此刻又忍不住口水直流~~~啊
話說老三還在讀國中時有天,虎鼻獅老三下午四點多放學回家,書包一甩就喊:「今天晚上可以吃醬油拌麵嗎?」當然好啊!只是不能太陽春,還是煎個荷包蛋加持一下。這一拌,不僅讓醬香與果酸在舌尖舞蹈,還搭上了新買的苦茶油,整個甘甜中帶著厚實香氣。瞬間端上桌就被秒殺,我忍不住笑著想:嗯,這樣會不會太好養!?不加糖也能這麼有層次,資深美少女本人特此頒發獎狀給自己。👏
材料
❶ 麵條|我個人偏愛兩種麵條:一般家常麵條與日曬關廟麵。這兩款都屬於樸實的製作,勝出的關鍵在於——「樸實無華」才能讓麵條扒附醬汁。
❷ 蔭油 2匙|也可以省略,只用醬油。
❸ 屏科大薄鹽醬油 2匙。
❹ 烏松崙梅醋(或陳年高粱醋)2匙(市售梅醋也可以)。
❺ 純梅泥醬(可替代醋,依喜好)里仁或有賣有機食品超商就會有賣。
❻ 蒜末 1大匙(可依喜好調整)。
❼ 苦茶油 適量(另款拌麵使用)。
❽ 荷包蛋 1顆(另款拌麵使用)。
❾ 可加辣(依個人喜好少許)。
備註|醬汁份量請依實際麵條數量調整,此處的數字僅供參考。比例原則為 1:1:1(如蔭油:醬油:醋),建議先將所有醬汁材料預拌調和,讓醬油、醋或梅泥與苦茶油(也可使用白芝麻油)充分融合出香氣,再拌入麵條風味更佳。
做法
❶ 煮麵依麵條包裝指示煮熟後撈起,我個人習慣快速過一下冷水——一來能讓麵條不會黏成一團,二來對小孩來說也不會燙口比較好入口。 瀝乾後備用,可保留少許煮麵水拌醬時更滑順。
❷ 調拌醬汁將蔭油、薄鹽醬油與梅醋依 1:1:1 比例混合(例如各2匙),加入蒜末與純梅泥一同拌勻,讓醬香與果酸提早交融,備用。
❸ 加入油香若做苦茶油版拌麵,可在拌醬後淋上一點苦茶油(或白芝麻油)增香。
❹ 增添配料可煎一顆荷包蛋搭配拌麵,增添豐富口感。我喜歡兩顆xd
❺ 完成享用拌勻上桌,依喜好加一咪咪辣椒提味,風味層次更豐富。

2015年的餐桌上的家常拌麵,搭配的是屏科大醬油與梅醋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