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目標是賺錢,請人是為了幫忙創造更高的利潤,
- 直接幫助:提升客單、增加銷量、...。
- 間接幫助:降低支出、減少罰款、...。
因此求職時,除了看職務本身的條件(工時、工資、...)外,還會去分析提供職務的這間公司,營利點到底在哪?靠什麼賺錢?跟職務需求是否符合?
範例一「助理人員」
在某人力銀行看到的求才(助理人員)訊息
- 第一張:產業類別為汽機車相關,公司介紹只有聯絡人和地址,共72個職缺。
- 第二張:工作地點分布在9個縣市共20個鄉鎮市區。
- 第三張:主要業務為電商銷售,可選擇論件計酬。
對電商的印象比較像辦公室接單後轉倉庫出貨,辦公室可能會在都會鬧區,拜訪、洽公方便,但倉庫位置,可能會因成本考量而選在郊區或偏鄉。
當然電商也有很多種模式,純辦公室 + 不備貨,接單才叫貨並直寄客戶的;辦公室和倉庫在一起的;...。
- 工作地點,台北4、新北5、桃園3、台中2、高雄2、其它縣市皆1。
- 工作內容的關鍵字有接待客人、網路廣告、自媒體、協助業務、後勤支援、維護環境,看起來像實際工作是行政兼行銷。
單看任一項都還好,但混在一起就覺得很怪
- 一個辦公室要2~3位「助理人員」(行政兼行銷)不奇怪,但主要業務是電商的,為什麼台北市要4個辦公室、新北市要5個辦公室、...
- 「助理人員」(行政兼行銷)的薪資是論件計酬而非月薪...
- 既然是電商,那網址呢?完全沒提供相關訊息...
從頭到尾看下來,看不懂這間公司靠什麼賺錢,不排除是新興產業,超出我的認知,看不懂公司的營利點,但會選擇PASS這間公司。
「人無法賺到超出認知的錢。」,一個人所能獲得的財富,往往與其對世界的認知程度成正比,而超出認知範圍的財富若非憑運氣獲得,很可能最終會因為實力不足而流失。
範例二「營運服務專員」

另一個例子,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偏向營運方面的管理職,仔細看才知道是餐廳外場,可能是因為原職稱不夠吸引人,所以換個聽起來就很厲害的職稱。

公司介紹的內容就詳細多了,該企業名下有五個餐飲品牌,分佈在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未來也將以每年展店3~5家的經營目標佈局全台灣。
公司也明確定義,此職務的工作內容和要求,完成顧客服務、餐點管理、門市形象維護、主管交辦營運事項、...等項目。
- 為客人提供友善、親切的服務,介紹餐飲菜單中的美食佳餚,並推廣特色套餐。您的熱情與笑容將成為客人愉悅用餐體驗的關鍵!
- 餐食的品質和衛生是我們的堅持。營運服務專員將會確認餐點出餐前的衛生控管,確保食品符合安全標準。您的細心把關將為客人守護食品安全,是客人用餐安心的信任!
- 餐廳的環境和衛生是吸引客人的重要關鍵。身為營運服務專員,將負責保持門市環境的整潔舒適,定期清潔餐具,並確保餐桌布置整齊美觀。您的用心維護將為客人營造舒適的用餐氛圍。
- 在營運的舞台上,每天都可能有不同的挑戰。作為營運服務專員,你將全力協助主管處理突發事件、客訴解決等工作,成為團隊最可靠的後盾。
範例三「餐飲門市早班人員」

工作條件看起來不差:固定日班、不須輪班、日工時8H20M、月薪$34,000~$37,000,但沒提到幾個關鍵:加班頻率以及月休天數。
依照待遇來預估,我會猜這個工作的本薪是$30,000元,然後月休4天,這樣本薪 + 休息日加班費$1,000 × 4天 = $4,000,合計月薪為$34,000元。
當然也有可能本薪是用$28,590元計算,月休4天含加班費合計約$32,000元,再加上全勤和其它獎金湊到月薪$34,000元。
假設只能從這三個工作中做選擇,我會選擇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營運服務專員」,其次是「餐飲門市早班人員」,不考慮看不懂的「助理人員」。
不選擇「助理人員」不代表工作不好,單純就個人評估後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