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系畢業生必讀:研究所 or 就業?你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暑假快過完了,新學期即將開始,許多土木系的同學心裡都會浮現同一個大哉問:

畢業之後,要直接進入職場累積經驗,還是繼續念研究所?

這不只是影響未來的抉擇,也會直接改變你大四這一年的規劃。

重點是,這題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人生目標,會帶來不同的選擇。以下我從幾個角度切入,給正在十字路口的你一些參考。

1. 技師考試 ≠ 保證高薪

土木技師的執業範圍廣,工作時間彈性也大,因此成為許多同學的第一目標。

但要提醒的是:

  • 考得上 ≠ 馬上賺得多
  • 考上技師 ≠ 就懂經營與管理

技師證照是一張「專業入場券」,卻不是保證書。真正決定未來發展的,是能不能把「專業 × 表達 × 態度」結合起來,讓別人信任你。

對於有經濟壓力的同學來說,其實也未必要急著念研究所。先工作兩年、累積經驗,考上技師就能直接掛照,也是一條務實穩健的路。

2. 研究所能帶來什麼?

有人會問:「研究所的能力,是不是只能在校園裡學到?

其實研究所帶來的不只是專業知識,而是更進一步的「學術訓練」:

  • 如何蒐集與分析資料
  • 如何用論文或報告的邏輯來說服人
  • 如何在跨領域合作中,培養批判性思維與整合能力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些能力當然能自學,但在研究所,可以有「系統化訓練」,進化速度通常更快。而且學生時期干擾比較少,如果願意投入,成長曲線會非常明顯。

3. 為了什麼學習?

不管是就業還是升學,都要先問自己:

我為了什麼而學習?

  • 如果只是為了文憑,那兩年的研究所時光,可能會過得很空虛。
  • 如果你是真的熱愛專業,想追求更深入的研究,或是希望未來轉換跑道,研究所就是值得的投資。
  • 也有人先就業,等遇到問題後,再透過碩專班帶著問題找答案。這樣的研究,往往更貼近實務,也更能解決自己的困境。

4. 三種典型路徑

我整理了三種常見方向,幫助你快速判斷自己適合哪一條:

raw-image

非必要

  • 有經濟壓力、想考土木技師、或準備進營造廠 → 念研究所的急迫性不高,工作幾年後再念碩專班也是選項。

可考慮

  • 想考結構技師 → 念結構組可能有幫助,畢竟考科是相通的;
  • 想當公務員 → 碩士學歷在升遷上有加分,但學歷以外的工作能力與人際關係更重要。
  • 想培養校友人脈→ 在職場想要創造與對方的連結,從學校出發也是個不錯的方式,從不熟悉的陌生人變成學長學弟,彼此的關係就拉近了一些;同時,名校的同學都是非常優秀的,建立彼此的人派,也能為日後職場生活提供更開闊的視野。

繼續讀

  • 熱愛研究、規劃進大型顧問公司或走教職路線 → 研究所是必要的;
  • 想轉換產業→也能利用研究所取得跨領域的學歷,進而轉換跑道。
  • 還有一種人(當年我就是),單純覺得自己還年輕,不想太快進職場,就多念了兩年研究所。結果畢業後當兵,再蹲補習班考技師,發現這條路並沒有比較快樂或特別。這也是一個過程,但更提醒我:選擇要以終為始,而不是逃避。

5. 最後的提醒

就業與考研究所,從來不是一翻兩瞪眼的選擇。

有人先工作,再回來念研究所;有人一路念上去,再投入職場。

重點不是「你選哪一條路」,而是你是否清楚自己的目標,並且能在過程中持續學習。

「Paths are made by walking.」

你的路,不是選出來的,而是走出來的。

如果你是土木系大四的畢業生,現在正感到迷惘,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釐清方向。最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熱情,不管是在學校或是職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工程有光
3會員
18內容數
我是光廷,土木技師。 「專業 × 表達 + 態度 = 信任」 是我的職場公式,也是「工程有光」的精神。 在這裡,我希望和你分享工程背後的邏輯, 也分享那些讓我們更堅強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可以考量個人所學,關於我的熱愛、以及擅長,我想拿什麼回饋給這個世界,還有工作報酬是否可以滿足現階段的人生規劃。 短期而言,正職工作往往比打工佔據更多的個人時間,而且相對比較沒有調整工作日的彈性;承擔更大的責任,以及帶來更多的壓力,同時也有可能需要在上班時間之外處理工作中的事情。
Thumbnail
可以考量個人所學,關於我的熱愛、以及擅長,我想拿什麼回饋給這個世界,還有工作報酬是否可以滿足現階段的人生規劃。 短期而言,正職工作往往比打工佔據更多的個人時間,而且相對比較沒有調整工作日的彈性;承擔更大的責任,以及帶來更多的壓力,同時也有可能需要在上班時間之外處理工作中的事情。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3 年前,我剛大學畢業並幸運考上研究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因為大學四年過得跌跌撞撞、混一天是一天,自己必須在研究所做點什麼而投遞一堆實習履歷及團隊、社團招募,但幾乎都沒得到回應,直到開學前,我正覺得是自己什麼都不會而失落時,這個學生專案團隊聯絡上我,讓我在後來兩年取得極大的個人成長與探索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除了分享網頁設計公司的其他職務,這篇文章將實際應用《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書所提到的方式,探討與分析設計系對應各種不同職務時的優勢。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這是句很符合人直線思考的問句。 應該可以說「這是現代社會改不掉的思考模式。」 嵐嵐記憶猶新,在入學的時候會看到各系老師說「我們系畢業可以做哪些行業。」 然後臨近畢業潮,嵐嵐看見了好多人都在做或是找一些不是本科系相關的事情。 有些老師也會跟學生討論你要不找一些其他非科系相關的工作。 這些場景
Thumbnail
畢業後,許多人無法立即找到工作,這段待業期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和焦慮。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那些正在尋找工作的畢業生,包括開放探索機會、尋求幫助、充電時間、展現熱忱等。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時刻調整和嘗試新機會。
Thumbnail
畢業後,許多人無法立即找到工作,這段待業期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和焦慮。本文提供一些建議給那些正在尋找工作的畢業生,包括開放探索機會、尋求幫助、充電時間、展現熱忱等。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時刻調整和嘗試新機會。
Thumbnail
對於準備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準備踏入職場一定感到很緊張,遇到的第一個困難通常就是「我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以及「履歷應該怎麼寫?」。
Thumbnail
對於準備畢業的大學生或研究生來說,準備踏入職場一定感到很緊張,遇到的第一個困難通常就是「我應該找什麼樣的工作?」以及「履歷應該怎麼寫?」。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很想做一件事,卻因為各種原因躊躇不前呢? 大學三年級時,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就讀的科系不符合我的職志,那時的我其實很混亂也很焦慮,看著同學們一個個準備出國念書、考研究所、考公務人員等,於是我也跟著同儕搭上這班「符合社會期待的列車」畢業後馬上念研究所。 研究所念了一年後,我休學了。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Thumbnail
不論是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在職人士,這個選項似乎都會短暫地列入你職涯發展的清單上,接著就取決於自己的繼續念研究所的目的是什麼了。 這篇文章探討了就讀研究所對於薪資成長、升遷機會和人脈資源的影響,以及往學術路線發展的可能性。無論你的動機是什麼,這篇文章都將對你做出明智的選擇提供了相關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