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消耗:當我們腦中的聲音太吵時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那句話是從陳默嘴裡漏出來的,像是不經意間呼出的一口氣。某個週日下午,母親端著切好的水果走進他的房間,看著他癱在椅子上盯著天花板發呆,忍不住又問起工作情況。

「上班不累,累的是消耗精神應付客人,以及自己腦袋裡那些不知名的對話。」


陳默說完才意識到自己講了什麼,轉過椅子,看見母親站在門口。果盤在她手中微微晃動,眼神裡有一種他讀不懂的情緒。

「怎麼了,媽?」

母親搖搖頭,嘴角扯出一個勉強的微笑。

「沒什麼,就是突然想起你父親以前也說過差不多的話。」

陳默怔住了。父親在他十歲時就離世,像被一陣風吹散的照片,只留下模糊的輪廓和零星的記憶。母親很少提起他,尤其是生前的事。

「爸也這麼說過?」

「幾乎一模一樣。」母親放下果盤,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邊緣,聲音很輕,卻帶著沉重。

「他說過,教書本身不累,累的是應付學生家長、教育局的檢查,還有自己腦子裡停不下來的聲音。」


失落的共鳴

陳默從未想過,自己會和父親有如此相似之處。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安靜沉穩,與他這個時常內心掙扎的兒子截然不同。

「那他後來怎麼解決的?」

陳默追問。

母親的眼神飄遠,沉默良久才低聲說:

「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解決了。」

那天夜裡,陳默躺在床上,腦海翻湧。第一次,他意識到那些在腦中盤旋的「不知名對話」或許並不只是他的困境。這個認知讓他既感到安慰,又隱隱不安。


轉變的契機

隔天上班,他在百貨公司的電器賣場站崗。李經理正在訓斥新來的員工,聲音尖刻刺耳。陳默忽然想到,也許李經理腦中也有自己的「對話」,也許那些聲音正圍繞著失敗與不被尊重的焦慮。

「陳默!你在發什麼呆?有客人來了!」

李經理的吼聲將他拉回現實。

來的是一位老人,他正輕輕撫過最新款電視的邊框,那動作過於熟悉,過於懷念。

「這款畫質很好。」陳默開口,語氣和平常推銷不同,「色彩還原度很高。」

老人愣了愣,眼裡閃過驚訝。

「你懂電視畫質?」

「我父親曾是電視維修員。」

這句話幾乎是脫口而出,他已經有十年不曾對人提及。

老人的眼睛亮了起來。

「我也是幹這行的,幹了四十年。現在這些新玩意兒,我都快不認識了。」

於是陳默沒有急著推銷,而是聽老人回憶顯像管電視的年代。當老人描述如何透過圖像抖動判斷問題時,陳默驚訝地發現——腦中的嘈雜聲竟安靜了下來。

當老人最終買下那台頂級的 OLED 電視時,陳默意識到:這是他幾個月以來第一次在接待客人後沒有感到精疲力竭。


父親的筆記

那天夜裡,他翻出家中儲藏室的舊箱子,找到父親留下的筆記本。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種維修方法與電路圖,旁邊夾雜著小小的塗鴉與零碎句子——

「聲音又開始了。」

「家長會上,李老師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必須停止這些想法。」

陳默愣住了。他終於理解母親那句「不知道他是否解決了」的深意。父親也有腦中的對話,他甚至試圖與之抗爭,將它們寫下來、理解它們。


新的嘗試

接下來的幾週,陳默改變了工作方式。當顧客上門,他不再機械地背誦規格,而是專心聆聽,觀察他們的需求。奇怪的是,越是這麼做,腦中的噪音就越安靜。

一位母親為挑選洗衣機焦躁不安,陳默沒有急著介紹產品,而是先詢問家庭人口、是否有小孩、居住空間大小。

「為什麼問這些?」母親疑惑。

「因為沒有最好的洗衣機,只有最適合您的。」

當他推薦了中端機型後,那位母親長舒一口氣。

「我去過三家店,你是第一個沒有硬推最貴產品的人。」

那一刻,陳默感到奇特的平靜。他明白,最消耗精神的並不是顧客,而是與顧客之間冰冷的互動方式。當他真正連結時,消耗便大幅減少。


傳承的答案

一個月後,他不再每天下班癱倒在床,也不需要整整兩天來「充電」。他甚至重新拾起畫筆,繪製大學時代曾熱愛的圖畫。

母親注意到這些變化。

「你最近看起來...輕鬆了許多。」 陳默微笑:「我還是會累,但那種被掏空的感覺少了。當我對人真正感興趣時,腦中的噪音會小一些。」

母親神色複雜,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捕捉的悲傷。

「你父親後來開始寫東西,他說把腦子裡的聲音寫出來,它們就不會那麼吵了。」

「然後呢?」

「然後,他發生意外,那些筆記也就停下了。」

陳默心頭一緊,終於理解母親多年的憂懼——她害怕他會走上父親的道路。

「我不一樣,媽。」他的聲音前所未有的堅定,「我在學習與它們共存。」


聆聽與共振

季度評估時,陳默意外成為部門第二。李經理問他的秘訣,他只是回答:

「我開始真正傾聽客人。」

會後,李經理私下攔住他。

「年輕時,我也能真心傾聽。」他的聲音出奇柔和,「但後來報表、績效把我磨光了。保持下去,趁你還能做到。」

陳默沉默。每個人都在對抗精神消耗,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多數人掙扎在中途。


與父親的對話

回到家,他繼續整理父親的筆記,竟在內袋裡找到一張折疊的信紙。字跡潦草,像是極度疲憊下寫下的:

「今天又聽到了聲音,比以往都大。它們說我不夠好,說每個人都能看穿我的偽裝。我知道這不是真的,但感受卻無法否認。

然後來了一個小男孩,他跟父親一起帶著壞掉的松下電視。圖像抖動、顏色失真。我修理時,男孩一直問問題,眼睛亮晶晶。 修好後,畫面穩定清晰。男孩發出一聲『哇』,那一刻所有聲音都消失了。 也許答案不是讓內心的聲音停下,而是找到與外界和諧共處的方式。」

陳默握著信紙,彷彿與父親隔空對話。窗外,城市燈火漸次亮起,每盞燈下都有人在應對腦中的「不知名對話」。

陳默感到一種奇異的連結——與父親、與母親、與李經理、與顧客、與所有掙扎的人。他拿出自己的筆記本,在首頁寫下:「上班不累,累的是消耗精神應付客人,以及腦袋的不知名對話。但也許,我們可以用一種聲音平衡另一種聲音,用真實的連結,減輕內心的消耗。」


陳默知道,明天腦中的聲音依舊會來,他依舊會感到疲憊。但有些事已經不同了。

有時候,修好一台電視,就是修好一小片世界。

而傾聽一個人,則能讓兩個靈魂的聲音暫時找到和諧的頻率。

這或許就足夠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這完全足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墨源的沙龍 ✨
1會員
37內容數
這裡是一個小小角落, 我想和你一起練習慢下來,聽見自己。
墨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5/09/08
同樣一杯奶茶,有時讓人滿心喜悅,有時卻苦澀難耐。 味道的差異,或許不只來自手法,更來自背後調茶師的心情。 就像我們的情緒,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滲入日常細節,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這篇文章透過一杯奶茶的故事,帶你看見情緒的微妙流動。
Thumbnail
2025/09/08
同樣一杯奶茶,有時讓人滿心喜悅,有時卻苦澀難耐。 味道的差異,或許不只來自手法,更來自背後調茶師的心情。 就像我們的情緒,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滲入日常細節,影響自己,也影響他人。這篇文章透過一杯奶茶的故事,帶你看見情緒的微妙流動。
Thumbnail
2025/09/06
我們的記憶裡,常常住著一些「舊影子」——它們不只是影像,更是被情緒緊緊黏住的片段。 一次心跳加快的緊張、一場無聲的委屈,往往比事件本身更深刻。 這篇文章透過故事,帶你理解情緒如何塑造記憶,以及我們如何在回望中找到療癒與理解。
Thumbnail
2025/09/06
我們的記憶裡,常常住著一些「舊影子」——它們不只是影像,更是被情緒緊緊黏住的片段。 一次心跳加快的緊張、一場無聲的委屈,往往比事件本身更深刻。 這篇文章透過故事,帶你理解情緒如何塑造記憶,以及我們如何在回望中找到療癒與理解。
Thumbnail
2025/09/04
過去不會因為時間流逝就自動消散,它常常以回憶、情緒或身體感受的形式再次浮現。 真正的療癒,不在於逃避或遺忘,而是在於我們願意停下腳步,轉身擁抱那個受傷的自己。 這篇文章帶你理解如何與過去和解,讓心靈重新獲得自由。
Thumbnail
2025/09/04
過去不會因為時間流逝就自動消散,它常常以回憶、情緒或身體感受的形式再次浮現。 真正的療癒,不在於逃避或遺忘,而是在於我們願意停下腳步,轉身擁抱那個受傷的自己。 這篇文章帶你理解如何與過去和解,讓心靈重新獲得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熱麻了 思考開始不靈活 現在狀態實在寫的不太出來 以前都沒這麼悶熱 也可能是因為老了 今天想好好休息⁠(⁠´⁠ー⁠`⁠)⁠
Thumbnail
熱麻了 思考開始不靈活 現在狀態實在寫的不太出來 以前都沒這麼悶熱 也可能是因為老了 今天想好好休息⁠(⁠´⁠ー⁠`⁠)⁠
Thumbnail
我是運用聽力學習方式幫助自己克服閱讀障礙 慢慢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跟吸收知識 謝謝老公煮好吃的,然後抽空陪女兒玩 👨‍👦 讓我可以專心聆聽學習 👩‍🏫 雖然天氣不太好,但可以自己安排行程 😊 這次生理期來時,還好沒有疼痛感 🙏 也謝謝老公幫我按摩、分擔家務事 ❣️ 學習
Thumbnail
我是運用聽力學習方式幫助自己克服閱讀障礙 慢慢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跟吸收知識 謝謝老公煮好吃的,然後抽空陪女兒玩 👨‍👦 讓我可以專心聆聽學習 👩‍🏫 雖然天氣不太好,但可以自己安排行程 😊 這次生理期來時,還好沒有疼痛感 🙏 也謝謝老公幫我按摩、分擔家務事 ❣️ 學習
Thumbnail
      空白頭腦中心接收各方而來的想法,會在不斷地思考中,無法停止對於答案的追尋。白栗花精讓喋喋不休的大腦,可以獲得休息的空間,讓空白的頭腦中心,可以聚焦在有意義的想法中。
Thumbnail
      空白頭腦中心接收各方而來的想法,會在不斷地思考中,無法停止對於答案的追尋。白栗花精讓喋喋不休的大腦,可以獲得休息的空間,讓空白的頭腦中心,可以聚焦在有意義的想法中。
Thumbnail
上學上班的時候 總是會昏昏欲睡 到了休息時間就會精神很振奮 無解呀~~
Thumbnail
上學上班的時候 總是會昏昏欲睡 到了休息時間就會精神很振奮 無解呀~~
Thumbnail
欸,為什麼!我突然全身舒暢,心情也明快! 昨天工作時,原本旁邊的同事因為家事、公事混雜,心情明暗交錯,手邊還持續整理著禮物的紙箱、宣傳單等等物品,一邊用碎念的方式整理自己接下來的思維。 大概五分鐘她才怒火滔天的結束一場對話。 我深呼吸了幾口氣,邀請她。 嘿,陪我練習先照顧自己好嗎? 拿出
Thumbnail
欸,為什麼!我突然全身舒暢,心情也明快! 昨天工作時,原本旁邊的同事因為家事、公事混雜,心情明暗交錯,手邊還持續整理著禮物的紙箱、宣傳單等等物品,一邊用碎念的方式整理自己接下來的思維。 大概五分鐘她才怒火滔天的結束一場對話。 我深呼吸了幾口氣,邀請她。 嘿,陪我練習先照顧自己好嗎? 拿出
Thumbnail
※早餐買了沒吃或吃到一半,先用咖啡墊胃 ※頭痛胃痛是家常便飯,吃止痛藥頻率跟B群有得比,賺的錢實質上很多都轉成診療費 ※不太敢拒絕別人,不希望讓他們失望,總是先回應沒問題,再默默自己想辦法 ※星期日總有無來由的焦慮 ※心裡頭常不自覺有一股悶,常用購物來發洩,不知不覺買不少東西,回頭一看大半都沒用過
Thumbnail
※早餐買了沒吃或吃到一半,先用咖啡墊胃 ※頭痛胃痛是家常便飯,吃止痛藥頻率跟B群有得比,賺的錢實質上很多都轉成診療費 ※不太敢拒絕別人,不希望讓他們失望,總是先回應沒問題,再默默自己想辦法 ※星期日總有無來由的焦慮 ※心裡頭常不自覺有一股悶,常用購物來發洩,不知不覺買不少東西,回頭一看大半都沒用過
Thumbnail
我來了🚶‍♀️🚶‍♀️🚶‍♀️ 🤭休息無非就是讓自己的腦袋清空💃 🫰也是讓自己好好的放鬆放空放飛🎈 在生活的“美”一天裡,很多事情總該用認真的態度來面對,然而該“好好休息”,“好好吃飯”,就該盡心像個樣子。 人,有時難免會在過生活這檔事,太過用力~ 抓得太緊,手疼,抓得太鬆
Thumbnail
我來了🚶‍♀️🚶‍♀️🚶‍♀️ 🤭休息無非就是讓自己的腦袋清空💃 🫰也是讓自己好好的放鬆放空放飛🎈 在生活的“美”一天裡,很多事情總該用認真的態度來面對,然而該“好好休息”,“好好吃飯”,就該盡心像個樣子。 人,有時難免會在過生活這檔事,太過用力~ 抓得太緊,手疼,抓得太鬆
Thumbnail
妳想睡了,先休息吧,明天在做。
Thumbnail
妳想睡了,先休息吧,明天在做。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最近工作壓力大到讓人情緒很是煩躁,除了來點甜點,還是壓制不住想要爆裂的心態。 凡看每件事皆不順眼,舉凡聽到每句不想聽的話語,就會轉身離開(我覺得這樣很好),而且是毫不留什麼情份地離開,好讓對方知道你有多不想聽(我很喜歡這樣)。 讓情緒找到適當的出口。 身邊總是有許多閒人,已經在做簡
Thumbnail
最近工作壓力大到讓人情緒很是煩躁,除了來點甜點,還是壓制不住想要爆裂的心態。 凡看每件事皆不順眼,舉凡聽到每句不想聽的話語,就會轉身離開(我覺得這樣很好),而且是毫不留什麼情份地離開,好讓對方知道你有多不想聽(我很喜歡這樣)。 讓情緒找到適當的出口。 身邊總是有許多閒人,已經在做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