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拉岡辭彙講座(第1講)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第一講就探討「主體」這個概念確實相當硬核。在對拉康思想有初步了解並買到書後才發現,講師所講的是芬克《拉康式主体》一書第四章的內容。書中對此概念的闡述也確實難懂,之後講師引《拉康精神分析介绍性辞典》的解釋才比較清晰,其中拉康對「主體」概念的定義經歷了幾個階段:

  • 在拉康「二戰」前的文章中,「主體」這個術語似乎僅僅意味著「人類的存在」,此外,這一術語也同樣被用來指涉分析者。
  • 在1945年,拉康在三種類型的主體之間做出了區分:
    • 非個人性的主體
    • 匿名的互易性的主體
    • 個人性的主體(拉康著作的焦點)
  • 在1953年,拉康在主體與自我(EGO)之間做了一則區分,這一區分將始終是貫穿在他其餘著作中的最基本的區分之一。自我隸屬於想像秩序,而主體則隸屬於象徵界。因而,主體並不完全等同於一種有意識的能動感受,此種能動感受僅僅是由自我所產生的一種幻象,而是等同於無意識,拉康的「主體」即無意識的主體。精神分析首先對之起作用的是主體,而非自我。
  • 在1960年代早期,拉康把主體定義為一個能指為另一能指所代表的東西,換句話說,主體是一種語言的效果。
  • 主體的符號S與佛洛伊德的術語Es(ID)發音相同,這一事實也表明,對於拉康而言,真正的主體即無意識的主體。在1957年,拉康又劃掉了這個符號,從而產生了符號S/,即「被畫槓的主體」,以此來表明主體在本質上是被割裂的事實。

2025.08.21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子非魚的沙龍
136會員
618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一本自然主義的哲學經典。 大眾也理解的哲學讀物。 談談進化論、自由意志、生命及其他。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聽說本體終於把他的想法(暫時)化作論文,所以我邀請他分享從頭到尾的過程,以及從零到一的心路歷程。訪談預計進行三次,分別以研究動機、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等三面向進行。本次報告由訪談逐字稿關於研究動機的部分整理而成。
Thumbnail
因緣際會下,聽說本體終於把他的想法(暫時)化作論文,所以我邀請他分享從頭到尾的過程,以及從零到一的心路歷程。訪談預計進行三次,分別以研究動機、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等三面向進行。本次報告由訪談逐字稿關於研究動機的部分整理而成。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哲學×人類學×社會學 我們不再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法國出版後一個月銷量破萬冊! 化繁為簡的哲學大師訪談錄,追隨者書架上最後一本拉圖著作, 也是共存於蓋婭的我們認識拉圖的最佳導引。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林新惠|小說家 陳宗文|國立政治大學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文學作為人類撇除生存問題,尋求精神滿足的行為。文學將人為中心,探索人類精神的可能性,是人類行為觀察室的衍生地。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Thumbnail
三、19世紀迄今的知識型:存在(有機結構)   直到18世紀末,生命出現了(之前僅有生物),大寫的歷史從19世紀起限定了經驗的誕生地;大寫的歷史是所有在經驗中賦予我們的一切的存在方式。   18世紀末,觀念學(德斯蒂)與批判哲學(康德)共存,在兩種彼此外在但同時的思想形式中劃分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