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冒牌者症候群嗎? 看見自己的資源讓你心更踏實。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小玲來找我晤談時,剛升任團隊主管,「新辦公室靠窗的位置,陽光灑滿桌面,加上早上的咖啡香,是我喜歡的。」她說。

薪水不僅比以前高許多,團隊成員對她畢恭畢敬,主管也經常稱讚她的決策。看起來,她擁有同事眼中的「成功職涯」。

我正好奇她為何而來時,她開始說起原因。

「每當我加班到夜深人靜,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脫下套裝、卸完妝,看著鏡中的那個人,我總覺得好陌生……」她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她在對我說『你配得上這個位置嗎?你還不夠好,再加油一點、再努力一點』。」

「不管白天獲得再多的讚美肯定,好像都還是無法抹去這股焦慮。」聽得出來這個聲音在她心中盤旋已久,令她感到無力。

而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那天早上的部門會議。她精心準備,期待同事們能提出更多想法,卻只換來一片沉默。

她心中湧上滿滿的失落與挫折,雖強忍著不表露出情緒,但她在心中不斷提醒自己:「你要有主管的樣子。要保持專業才行。」然而坐回座位時,她的手指微微顫抖,心裡默默嘀咕:「是我太嚴格嗎?還是我哪裡做的不夠好?」

表面看起來,她站在職場舞台的聚光燈下;可是內心深處,卻像被黑洞吞噬了。

升遷的這份成就感,並沒有帶來安全感,反而讓她更擔心自己「不夠」。

冒牌者症候群:為什麼外在成功卻換不來內心踏實?

你也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嗎?即使有不錯的成就,還是懷疑自己能力不足、不夠格,或認為成功只是運氣好,甚至擔心有一天會被他人「揭穿」?

這正是心理學上所說的「冒牌者症候群」。它的特徵是持續的自我懷疑,並伴隨一種強烈的不安。結果往往是逼迫自己過度努力,因為害怕「不夠好」的真相被看見。

我想Deci和Ryan兩位心理學家所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可以用來解釋這個落差。他們提到,人類內在有三個最核心的心理需求:

  1. 自主(Autonomy):能夠自由做決定,擁有掌控感。。
  2. 勝任(Competence):感受到自己有能力,能應對挑戰。
  3. 連結(Relatedness):感到被理解、支持與接納。

當這三個需求被滿足時,人們會感到有動力與心安。

但當它們長期被忽略時,即使外在有再多成就,也難以獲得內在的滿足。

小玲的困境正是如此。

  • 她懷疑自己的判斷,懷疑自己可能做錯決策 → 自主感不足
  • 她覺得自己並不是真的有能力,只是運氣好 → 勝任感低落
  • 她在團隊中表面受到尊敬,卻缺少真實的理解與支持 → 缺乏連結

因此,即便她外在成就光鮮亮麗,內心仍會感到焦慮、空洞,甚至出現自我否定的內耗。

從薩提爾模式出發:看見自己的資源

那麼,我們要怎麼走出冒牌者症候群?

薩提爾女士強調,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內在的資源,只是常常在壓力下忘了自己有這些力量。她通常會問來訪者一個簡單卻有力的問題:「你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這句話就像是在提醒我們,當我們懷疑自己不夠好時,可以回頭看看:

  • 你是怎麼挺過那些艱難的專案?
  • 你是怎麼一次次面對挑戰,仍能堅持下來?
  • 在別人沒有答案時,你曾帶來過什麼價值?

這些都不是「僥倖」,而是屬於你真實的能力和資源可能是毅力、學習力、好奇心,或是願意合作的態度。

我想,當你能看見這些資源,就不再只是被冒牌者症候群追著跑,而是開始長出一種安定感::

「我已經有能力,能繼續往前走。」

我與自己的關係,影響我與他人的關係

職場上的衝突、焦慮、比較,很多時候都不是來自事情本身,而是來自你和自己的關係。

如果你常懷疑自己不夠好,那麼別人的一句話就會像放大鏡,把不安照得更清晰。 如果你能看見自己已有的力量,那麼就不容易被外界的波動擊垮。

小玲的故事,其實也是許多人的縮影。

外在成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當夜深人靜,只有你和鏡子裡的自己時,你是否能真心對自己說: 「這一路走來,我確實靠著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因為,真正的安定,不是來自掌聲,而是那份看見自己的心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的沙龍
192會員
73內容數
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聽別人說故事,在這裡分享那些與生命相遇、對生命有愛,以及看見生命中美好跟觸動的故事,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照順序讀、跳著讀都歡迎~
2025/08/28
職場衝突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未被表達的期待與感受。本文以薩提爾模式的冰山模型,闡述如何覺察自身情緒、理解他人需求,化解職場衝突,建立信任與合作。
Thumbnail
2025/08/28
職場衝突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未被表達的期待與感受。本文以薩提爾模式的冰山模型,闡述如何覺察自身情緒、理解他人需求,化解職場衝突,建立信任與合作。
Thumbnail
2025/06/25
許多人換工作是為了逃離不適的工作環境,但有時問題並不在環境,而在於自己內在的焦慮和自我懷疑。如果你也想換工作,邀請你先回頭看看那些履歷沒寫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6/25
許多人換工作是為了逃離不適的工作環境,但有時問題並不在環境,而在於自己內在的焦慮和自我懷疑。如果你也想換工作,邀請你先回頭看看那些履歷沒寫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1/08
許多30-50歲的「三明治世代」在職場與家庭間承受巨大壓力,如何在夾縫中找到自我?
Thumbnail
2025/01/08
許多30-50歲的「三明治世代」在職場與家庭間承受巨大壓力,如何在夾縫中找到自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強調績效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越努力工作,內心反而越痛苦?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職場菁英都曾經歷過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在追求卓越和維持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婷的故事。小婷是一名在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的創意總監。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強調績效的時代,你是否曾經感到自己越努力工作,內心反而越痛苦?如果是,那麼恭喜你,你並不孤單。許多職場菁英都曾經歷過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但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在追求卓越和維持心理健康之間取得平衡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婷的故事。小婷是一名在知名廣告公司工作的創意總監。
Thumbnail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本文討論晉升期帶來的挑戰,包括成功後的焦慮與罪惡感、失去照顧和支持的害怕,以及孤獨感帶來的挫折。同時提出突破晉升期瓶頸的建議,包括排除他人情緒毒素,開創分享風格以及將自己的好分享出去的核心意義。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同事,有些人充滿熱情,有些人則安於現狀。 當積極的職場新人面對消極前輩,透過本文分享的策略建立基礎,打造優勢!
Thumbnail
嘿,各位正在找工作或想轉職的朋友們!最近有沒有覺得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我最近遇到一位朋友小美,她的故事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嘿,各位正在找工作或想轉職的朋友們!最近有沒有覺得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我最近遇到一位朋友小美,她的故事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今年是踏入職場第18年,歷經多少工作歷練、人情冷暖,自然只有自己最清楚。常常有人認為,在職場上就是要當主管,坐高位,領高薪最棒。但當主管真的這麼好嗎 ?
Thumbnail
今年是踏入職場第18年,歷經多少工作歷練、人情冷暖,自然只有自己最清楚。常常有人認為,在職場上就是要當主管,坐高位,領高薪最棒。但當主管真的這麼好嗎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