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認識敝班的老師同仁們,通常都會留下一句驚呼:妳的班怎麼這麼多特殊生?!
辜且不論現代教育現場,特殊生比例逐年提升,光是同年段有班級特殊生0位 vs 敝班特殊生多位,就可以一窺兩種班級的 師、生 之大不同命運。
不能否認,特殊生,事情,會比較多一點。
這些多了一點的事該由誰來承擔?擔,又要擔得多麼周到?
特殊生的同學與老師,也是會心累的……
如果敝班的孩子心累(而且會來找我訴苦)時,我就接住ta們的情緒,並且安慰ta們。
如果我自己心累時,我會用以下想法安慰自己,給自己重新注入繼續前行的動力!
❦ 有些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會看到希望!
❦ 薛西弗斯的處境,站在個人收穫來看,確實荒誕且空虛,但如果能目光放在「參與了什麼」及「成全了什麼」,感覺會很不同。
樂觀與責任感,是趕走空虛感的重要咒語,這兩樣東西,未必來自明確的人生目標,而更可能來自不可預料的過程 ,來自我們參與或成全的,別人的人生。
當我們認知自己不是主角,而是參與及成全的人,我們比較容易把目光放在過程、放在大家成全出來的成果,而不是放在個人收獲上。
---以上摘自蔡康永《為你自己活一次》第189頁內容。
❦ 我們的付出,是對方真正需要的嗎?能看出對方的需求,進而包容與成全,有時這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事!
❦ 假設在人際關係裡,你的付出常常換不來 你所期待的回報,你可以往上游眺望一眼,看看你的付出,是基於你自己的需求,還是你所判斷的對方的需求?
愛一個人的功力可以分四層:第一層:關注;第二層:看見;第三層:包容;第四層:成全。
---以上摘自蔡康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第207頁內容。
❦ 不用美化吃苦,不用神聖化吃苦,吃有目標的苦,請別把吃苦當成了目標。一切,就看我們想追求的是什麼。
---以上摘自蔡康永《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第252頁內容。
❦ 後記
閱畢格友塔妮雅 大大的大作【原來命運可以改?袁了凡的真實故事:《了凡四訓》 】更讓我釋懷了一些情緒~推薦格友們共賞!
❤️一行可當萬善
❤「陽善」可得「讚嘆」,「陰德」,才能「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