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當小孩:強勢父母養出的慣性依賴、公主病或媽寶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明明生長在小康家庭的人,父母對他們認真負責、照顧有加,然而自己卻常常感到無力、自卑、膽小,缺乏主見,不自覺想依賴他人。到底是為什麼?

過度保護也是一種自主權剝奪,只不過隱藏得比較深,不容易被察覺。

直升機父母、控制型父母、溺愛、過度保護,看似不同的養育方式,共同反映出的是父母自身的缺乏:他們缺乏存在感和價值感,需要通過無休止的付出和寵溺來滿足自己對被需要的渴望。父母藉由讓孩子形成依賴關係,感受到自己被需要,進而證明自身的價值與存在意義

這樣的父母就算沒有經常會對孩子說「這個你不會,還是我來。」也會在孩子想要嘗試一項工作時,馬上搶過去代勞。孩子沒有從頭到尾完成一件事的機會,也沒有失敗後再嘗試一次直到成功的機會。只要出現一些小挫折,爸媽就會像超人一樣替你解決。

無形中,他們剝奪了孩子自我負責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內心累積挫敗與無力感,隱約開始不信任自己,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甚至形成根深蒂固的自我懷疑。

一個不相信自身解決問題能力的人,不可能依照自己的意願去行動,只會下意識服從別人,因為他被迫習慣了有人接手、有人代勞,自然而然產生依賴心理。

這類孩子長大後,生命力和意志力受到不小的損傷,無力為自己人生負責。更嚴重的是,在親密關係中,他們會呈現慣性依賴:需要另一半時刻陪伴、及時回應,希望對方主導、包辦、負責生活大小事。

但是再親密的關係,也沒有任何人能無止盡付出。當戀愛漸入平淡,吸引力消退,持續索取的一方往往會壓垮關係的平衡。當關係終於破裂後,因為缺乏自主生活的能力,無法面對獨處,便會陷入極度的恐懼和精神崩潰,甚至導致抑鬱。

其實,他們的人格底色本就偏向抑鬱,因為生命力早被父母削弱,沒有機會好好成長。

他們從原生家庭直接進入自己的小家庭,身邊始終有個可以依附的對象,不用面對獨處,暫時掩蓋了無力的性格。但當失去依靠,心理支柱倒塌,無法自己撐起生活重擔的恐懼便會激發深層的情緒問題。

他們內在的「小孩」長期未被真正承認,需要從內心深處重新生長,才能修復過去被剝奪的自信、存在感與自我價值感。

  1. 接納內在情緒:感受自己的恐懼、無助與憤怒,這是療癒的第一步。
  2. 練習自我照顧:把日常生活過好,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建立身心的穩定感。
  3. 培養自主能力:練習獨立處理生活,去體驗失敗,逐步累積自信,增強自我效能感。
  4. 回到內在小孩:透過寫日記、冥想或興趣才藝,給予自己安慰,促進內心整合。
  5. 建立界線:聽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意願。

真正的成長過程,是一場由依賴走向自立的旅程。唯有當你重新掌控自己的生命,承擔起自我負責的力量,才不會害怕被拋棄。也只有能夠面對失敗,知道失敗之後可以重新再來,才是一個有力量、真正能為自我負責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96巷23號
6會員
42內容數
不務正業的律師、實習心理師、圖文創作者。不想寫執業心得或法律科普的時候,多半會寫心理療癒、分享學習方法,順便說說她看到的世界。
96巷23號的其他內容
2025/09/07
內在小孩沒長大的人,常常將注意力放在與自己生活無關的事上,非常喜歡八卦,喜歡評論別人。
2025/09/07
內在小孩沒長大的人,常常將注意力放在與自己生活無關的事上,非常喜歡八卦,喜歡評論別人。
2025/09/04
回答問題之前,要瞭解幾個背景、隱形成本和潛規則
2025/09/04
回答問題之前,要瞭解幾個背景、隱形成本和潛規則
2025/09/02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需要瞭解丙級考試的流程,尤其術科考試是怎麼進行。 瞭解考試方式之後,你就知道該怎麼選擇烘焙教室和烘焙課程,以及有沒有條件自學。
2025/09/02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需要瞭解丙級考試的流程,尤其術科考試是怎麼進行。 瞭解考試方式之後,你就知道該怎麼選擇烘焙教室和烘焙課程,以及有沒有條件自學。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但越是不逼小孩,反而對自己的要求會更嚴苛。我自己很有感觸。 家裡人對自己沒什麼要求,反倒是自己快把自己期望放得很高,好像不做點什麼就會對不起他們一樣,這樣其實給自己壓力很大。 別人是父母給孩子壓力,我們這樣子是自己為難自己。 明明父母也是希望孩子開心,卻不停的想往上爬,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寬恕,而感到愧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