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陸區或從陸區出來的,就用「轉折點」;但,傳統正詞,是用「轉捩點」的。
「轉捩點」,轉變的關鍵點。
那有沒有「轉折點」這個詞呢?除了大陸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外,其他傳統的詞書都沒有載錄「轉折點」。那有沒有「轉折」這個詞呢?有的。意解複雜曲折。此與「關鍵」無關。
在修辭學,有「轉折詞」,表意與前句相對或對反;例如:然而、但是…
不過,在﹝百度﹞就把「轉折點」解釋為「改變事物原有發展軌跡的決定性時刻」。這就與「轉捩點」的原意相近了。這種手法,叫做移花接木。
遺憾的是,臺灣教育部國語辭典卻把「轉折點」和「轉捩點」,同一個釋義:
轉捩點:轉變的關鍵。如:這次事件,是他一生的轉捩點。
轉折點:轉變的關鍵。如:這次事件,是他一生的轉折點。
臺灣的中天電視新聞,就把Turning Point USA翻譯為「美國轉折點」;但,香港無線電視新聞則沿用「美國轉捩點」。
對於哪些和稀泥、左右逢源的鄉原(註)來說,兩個詞兒都一樣。
唉!這叫做「棄嫡立庶」呀!
寫於2025-9-11於海外
(註)鄉原:典出《論語》,指不辨是非,故意假扮忠厚老實的樣子來討好別人。孔子說:鄉原,德之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