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坊間有很多可以"磨練上台經驗"的音樂小比賽,參加一次費用大約2500元,比賽可以區分為古典音樂組、流行音樂組、演奏組、比賽組,年齡也細分為每一年級為一組。
其用意就是把學生程度拉開,曲子練得不夠完整、經驗不夠的,可以參加"流行音樂"的"演奏組",一首卡通歌曲就可以上台,而且一定有獎盃;參加人數再多,分數最後一名的也是可以拿到第五名的獎盃。
因為是這樣的目的,其實主辦單位請的評審也不是完全專業。一整場比賽,有鋼琴、小提、爵士鼓,甚至中國樂器,但卻都是同樣幾位評審評分,這些評審專精都不同,很難說有多專業去判斷參賽者演奏能力。甚至因為評審人數大約五人或更少,分數也沒有去掉最高、最低分,就以全部的分數平均,若是某位評審特別偏愛或討厭某位參賽者的演奏,分數就會因此而拔高或拉低。
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評審可能打的分數都差不多,86.5、86.3、86.9.....,差一點點小數點而已。
因此,要在這樣的比賽獲得青睞,通常就是要非常強!!!
但是就是因為小比賽,除非大停頓、大失誤,大家的能力大概不會懸殊太大。
因此,實在不用在意這種比賽的名次、評語。一開始參加,就要知道自己的目的是甚麼。這樣的小比賽就是磨練,若參加大型比賽,聘請的評審幾乎都是大專院校的教授,當然更能專業地評分。只是,要練到能上大比賽的程度,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若學生把這樣的比賽得名當成寶、只為了比賽而練琴,或是相反地因為名次差而過於失落,我想都不是太好的現象。如開頭所說,這樣的小比賽,就是磨練上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