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只是想偷懶
很多人接觸自動化的起點很單純:
- 「可不可以不用每天重複做同樣的事?」
- 「能不能幫我少加一點班?」
這種心態沒什麼不對,因為大部分人學自動化,確實都是從「懶人」開始。
但如果能持續走下去,你會發現,這條路會帶你從「偷懶」進化到「高手」。一、懶人期:先找最簡單的解法
這個階段的特徵是:
- 想立刻省時,沒有耐心學太多。
- 常常搜尋「免程式自動化工具」、「最快速的自動化」。
- 喜歡一鍵完成的功能。
常見的應用:
- 用 AI 幫忙回覆 Email 草稿。
- Google Form 自動匯入 Google Sheet。
- 社群貼文透過排程工具自動發布。
👉 在這一階段,你可能還不懂「流程設計」,但至少能感受到自動化帶來的便利。
二、嘗試期:開始玩串接,逐步建立流程
當你嚐到甜頭後,就會想做更多。
- 開始接觸 Zapier、IFTTT、n8n。
- 學會把不同工具「串」在一起。
- 會去思考「資料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常見的應用:
- 客戶填單 → 自動寫入 Notion → 同步寄出通知信。
- Google Sheet 更新 → AI 自動產生摘要 → 寄給主管。
- 每週固定時間 → 自動彙整數據 → 存入資料庫。
👉 在這一階段,你開始理解:工具本身不是重點,流程設計才是關鍵。
三、高手期:設計系統,建立自己的自動化框架
當你熟悉了流程設計,會進入高手期。
- 能根據需求規劃完整流程。
- 不只「解決單一問題」,而是設計一個長期可用的系統。
- 甚至能幫別人做顧問,賺取額外收入。
常見的應用:
- 一套完整的「銷售自動化」流程:從名單收集 → AI 分析 → 自動寄送跟進信。
- 「內容自動化工廠」:靈感蒐集 → AI 生成 → 編輯檢查 → 自動發布。
- 「數據監控系統」:即時監測 → AI 提示異常 → 自動產生報表。
👉 在這個階段,你已經不只是用工具,而是用 系統思維 管理工作與生活。
如何加速爬上學習曲線?
- 從小任務開始:先挑一件最煩的事來自動化。
- 邊做邊學:遇到問題就查資料,不需要一次學完所有工具。
- 記錄流程:每次成功的自動化都寫下 SOP,未來能複製。
- 參考高手案例:學會拆解別人的流程,吸收新技巧。
從懶人到高手的進化
- 懶人期:只想解決眼前問題。
- 嘗試期:開始玩串接,建立簡單流程。
- 高手期:設計系統,建立長期框架。
這條學習曲線沒有捷徑,但每一小步都會讓你越來越高效。
你現在在哪一個階段?
在 會員專區,我準備了 〈AI × Notion:打造專屬效率系統〉,
帶你從「流程設計」的角度,掌握系統思維,縮短從懶人到高手的距離。
👉 不只是偷懶,而是打造真正的長期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