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本書能改變人生嗎?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在人生最無助的低谷,心裡充滿疑問:「接下來,我還能往哪裡走?」
就在這種時候,可能一本書,意外地出現在你的手中,甚至只是某一頁,某一行字,就讓你重新找到了方向。
愛瑞克的新書《命定之書》談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副標題寫著:「一頁的篇幅,讓人生無限增幅。」是啊,我們並不需要一次讀完所有內容,甚至不必完全理解。一本書的力量,往往在某個關鍵時刻,悄悄地、卻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選擇。

第一章:閱讀的意義——書不只是書
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愛瑞克常常窩在金石堂書局的角落裡。那時,他的生活幾乎失序,連心情都像斷了線的風箏。
他坐在書架旁邊,心裡忐忑地想:「我每天待在這裡,會不會哪天被趕走?」
但沒有。店員只是默默地看著他,甚至幫他拉過一張椅子。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種溫柔的力量——書局成了他的避風港,而書籍,成了他的療癒。

愛瑞克後來說,書不只是書,它是一扇門。透過它,你能跨越時空,與不同靈魂對話。
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閱讀的人經歷千百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有一種人生。」
翻開書頁,就好像與孔子、莊子對話,與巴菲特、查理·蒙格共飲咖啡。書本讓我們借用別人的眼睛,活出另一種人生。
這不只是知識的累積,而是一場靈魂的混血。
第二章:命定之書與人生的轉折
愛瑞克常引用一句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命運、風水或許難以改變,但讀書,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
他相信,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本「命定之書」,會在某個關鍵時刻,推你一把。
那本書,也許不是最暢銷的,也許只是角落裡一本不起眼的小書,但它會在對的時間,落在你手裡。
主持人郝哥也分享過他的經驗。高三畢業時,他收到一本《卡內基的溝通與人際關係》。那一晚,他熬夜讀完,內心震撼不已:「原來除了國英數理化,人生還需要練習人際!」
那個暑假,他每天對著鏡子練習微笑。剛開始笑容很僵硬,甚至覺得自己傻得可笑。但他還是堅持。
開學後,室友突然對他說:「你的笑雖然傻,但讓人覺得無害,跟你相處很舒服。」那一刻,他懂了——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第三章:學習與內化——知識要拿來用
很多人會說:「我讀了那麼多書,怎麼一點改變也沒有?」
愛瑞克的回答總是帶著微笑:「因為你沒有拿來用。」
知識若只是放在腦袋裡,就只是資訊。唯有化為行動,它才會成為真正的力量。
主持人郝哥練習微笑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從書中學來的方法,他不只是懂了,還每天去做,最後真的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這就是王陽明所說的「知行合一」。知道,還要做到;做到,才算真的知道。
一本書的價值,不在於你背了多少,而在於它能否進入你的生命,改變你的行動。
第四章:改變的力量——從自己到他人
書的力量,不只改變自己,還能透過自己去影響別人。
愛瑞克常說,他的人生 KPI 從來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幫助過多少人。」
哈佛教授克里斯汀森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寫過一句話:
「當我與上帝面談時,祂不會問我賺了多少錢,而是問我幫助過多少人。」
這句話深深觸動愛瑞克。他開始思考:如果一本書能療癒自己,那麼我是不是也能用一本書去療癒別人?
於是,他開始把閱讀心得整理成演講、文章,甚至一本書。因為他相信,書的能量,就該透過人傳遞出去。

第五章:閱讀的方法論——怎麼讀,怎麼選
當我們知道閱讀的重要,下一個問題是:「要讀什麼?怎麼讀?」
愛瑞克提出五種方法:
- 從經典找書:能流傳百年的,一定有跨時代的智慧。
- 帶著問題找書:問題是最好的學習引擎。
- 隨心翻書: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 作者導向:追隨值得信任的作者,省下摸索時間。
- KOL 推薦:善用別人的選擇,讓自己開拓視野。
他還設計了 ICE 閱讀法:
- I(Impression 印象):快速翻閱,先抓重點。
- C(Choose 選擇):挑出值得細讀的章節,記下 2-3 個要點。
- E(Explore 探索):延伸閱讀,最後用自己的話做總結。
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
「記得住的變成知識,記不住的變成氣質。」
這句話總讓人安心。因為閱讀不該是壓力,而是滋養。即使忘了,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沉澱成我們的氣質。
結語:讓書成為你的命定之書
一本書,也許不能立刻改變你的人生,但它可能在某個轉折,悄悄推你一把。
書,是最簡單、最幸福、也最實惠的投資。當你翻開一頁,就等於展開一段新的旅程。
所以,不要小看手中的這本書。
因為,也許,下一本書,就會是你的命定之書。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精選金句
- 「界線,不是牆,而是橋。」
- 「過好自己,是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責任。」
- 「當別人說你自私,或許正是你開始做自己的時候。」
- 「真正的愛,不是替你活,而是相信你能活。」
- 「理所當然,是關係裡最大的陷阱。」
- 「拒絕,不是冷漠,而是一種誠實的表達。」
- 「承認限制,不是軟弱,而是成熟。」
- 「你不需要當所有人的拯救者,你也值得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