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停止對抗自己,透過「順其自然」減重的?為自己設計一份懶人健康策略

更新 發佈閱讀 20 分鐘


raw-image


肚子餓得發慌,意志力在白天已經被工作消磨殆盡,手機螢幕上美食影片裡的滋滋作響,聽起來就像惡魔的耳語。腦中有個聲音在吶喊「不行,我在減肥」,但身體卻誠實地走向冰箱或打開外送軟體。接著就是一陣狼吞虎嚥後的短暫滿足,以及隨之而來的、更深沉的懊悔與自我厭惡。


我們下定決心、嚴格執行、短期內看到體重計上令人欣喜的數字,最終卻總是因為那種與天性為敵的痛苦而放棄,狼狽地回到原點,甚至比之前更糟。我們在這個循環中不斷內耗,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更堅信自己是個「意志力薄弱」的人。


但或許問題從來都不是出在我們的意志力不夠堅強,而是我們從一開始就選錯了戰場,用錯了武器。我們一直試圖成為一個驍勇善戰的戰士,去對抗名為「人性」的巨獸,卻從沒想過,我們或許可以成為一個聰明的工程師,為這股巨大的力量,設計一條能輕鬆流向我們想去的地方的河道。


這是一份從我自身經驗與大量觀察中,整理出來的完整筆記,關於我是如何停止對抗自己,反而「順其自然」地變健康的。這不是一套神奇的飲食法或運動課表,而是一套思考方式,一套為自己量身打造「懶人健康系統」的設計藍圖。


迷思一:追求「快」,但為何「慢」才是真的快?


人性就是這樣,我們總渴望速效。無論是學習、賺錢還是減重,我們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最顯著的成果。市面上充斥著「七天瘦五公斤」、「一個月挑戰」這類口號,正是抓住了我們這種心理。


而科學上,確實也有些反直覺的觀察支持著「快」的好處。有些研究指出,對於體重基數非常大的人來說,如果在減重初期,透過較為激進的方式快速看到體重下降,他們長期維持成果的成功率,反而比那些一開始就慢慢來的人更高。


這背後的原因,並不在於生理上的可持續性,而是在於心理學上的「投入感」。當一個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並且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強烈的正回饋,好比說一週就瘦了兩三公斤,這種巨大的成就感會成為一劑強心針,極大地增強他繼續堅持下去的信心與動機。反之,如果採用一個非常溫和的計畫,辛苦了一個月體重卻沒什麼變化,絕大多數人都會因為覺得「反正也沒用」而提早放棄。速效,是啟動這場長期抗戰最有效的心理燃料。


但我們必須極度誠實地揭露這個美好數字背後的真相:初期快速減掉的體重,究竟是什麼?答案可能會讓人有些失望,那絕大部分都不是脂肪,而是水分和身體儲存的能量。


我們的身體會在肌肉和肝臟中儲存一種稱為「肝醣」的能量,而每一公克的肝醣,會和三到四公克的水分綁在一起。當我們開始嚴格控制飲食,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時,身體會優先燃燒這些儲存的肝醣。肝醣一被用掉,與之結合的大量水分也就跟著被釋放。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實行低碳飲食的第一週,體重會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快速下降。


所以,這本質上是一場「心理戰」。我們用一個生理上難以持續的激進手段,去換取一個強大的心理啟動能量。這個策略本身沒有對錯,但它像火箭的推進器,只能在發射階段使用。如果我們誤把推進器當成主引擎,妄想一路用同樣的方式衝到終點,那結果必然是燃料耗盡後,無力地墜回地面,甚至摔得更慘。


追求速效是人性,我們可以理解並利用它來幫助我們「開始」,但若不理解其背後的原理還在初期動力耗盡前順利銜接上一套真正可持續的長期策略,那麼失敗幾乎是注定的結局。


這也引導我們必須思考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什麼才是真正「可持續」的健康路徑?


迷思二:減肥就是一場熱量加減的數學題?


「減肥不就是少吃多動,創造熱量缺口嗎?」這句話我們都聽到耳朵長繭了。從最基礎的物理學角度來看,這句話無懈可擊。我們的身體確實遵循著能量守恆定律,當消耗的能量大於攝取的能量時,體重就必然會下降。


熱量缺口,是這場遊戲唯一的入場券,沒有例外。


但是,如果事情真的只是這麼簡單的數學題,為什麼全世界還有這麼多人為此所苦?因為我們的身體不是一個反應單純的機器,它是一個極其複雜、充滿智慧、且會動態調節的生物系統。


當我們開始創造熱量缺口時,身體內部會發生一連串我們看不見的、有著先後順序的巨大變化。它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危機處理專家,會依照威脅等級,來排定修復的優先順序。理解這個「進程」,遠比單純計算卡路里來得重要。


這個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解除立即警報」。身體會優先處理那些最可能引發急性災難的問題,像是高血糖與高血壓。血糖的反應最快,當我們開始控制飲食,特別是減少糖和精緻澱粉的攝取,等於是立刻關上了糖分攝取的水龍頭,身體不再需要分泌洪水般的胰島素去應對,血糖很快就會趨於穩定。


接著是血壓,飲食改善通常伴隨著鈉攝取量降低與胰島素水平下降,這會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降低血容量,同時讓緊繃的血管稍微放鬆,血壓也會在幾週到一兩個月內看到穩定的改善。我自己的經驗裡,這階段的感覺就像身體內部原本堵塞的交通被打通了,整個人都感覺輕盈不少。


警報解除後,身體就進入了第二階段:「清理核心庫存」。它開始處理堆積在核心區域的「呆帳」和「庫存」,首當其衝的就是肝臟。肝臟是我們身體的代謝中樞,當它被脂肪(也就是脂肪肝)淹沒時,整個系統的運作都會出問題。


在持續的熱量缺口下,身體會開始從這個最容易提取的能量倉庫中動用存糧,肝臟會開始輸出脂肪,將其轉化為能量供全身使用。與此同時,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也會顯著下降,因為它的主要原料來源(多餘的碳水化合物)被切斷了。這個階段的成果,通常需要一到三個月才能在健康檢查的報告上看到顯著的紅字變藍字,但這對我們的內在健康是極其關鍵的一步。


最後,才是我們最期待的第三階段:「全身結構重塑」。這是最漫長,也是最根本的改造工程。當核心區域的問題處理到一個段落,身體才會開始全面地、一點一滴地從遍佈全身的皮下脂肪細胞中提取能量。這就是我們在鏡子和體重計上看到的、最明顯的長期變化。這整個過程,羊羹我覺得,就好比接管一家瀕臨破產的公司。


你不能一上任就想著要重新裝潢辦公室(改變外觀),而是得先停止現金流失、避免跳票(降血糖、降血壓),接著清理掉倉庫裡賣不出去的呆帳庫存(改善脂肪肝),最後,才是花上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進行公司體質的全面改造,提升長期獲利的能力(降低總體脂肪)。所以,減重從來都不只是一道數學題,它是一場深刻的、有順序的體內秩序重建工程。


迷思三:運動是為了消耗更多熱量?


好,既然我們知道了飲食控制是重建秩序的根本,那運動呢?


「多動」不是跟「少吃」一樣重要嗎?這大概是下一個最常見的誤解。我們常常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揮汗如雨,盯著螢幕上那龜速上升的卡路里數字,心中充滿絕望。沒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單純看「熱量消耗」,運動的效率其實低得令人沮喪。


辛苦跑了半小時,消耗的熱量可能還抵不過一杯手搖飲或一塊蛋糕(很多「運動」耗掉的熱量一碗白飯就過補了)。如果運動的唯一目的只是為了在熱量缺口的數學題上,增加一點微不足道的消耗量,那它的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了。


這正是大多數人對運動在體重管理中角色的巨大誤解。運動的真正價值,根本不在於它「當下」消耗了多少熱量,而在於它對你身體這間「公司」產生的長期、間接的優化效應。如果說飲食是決定公司總收入的「總裁」,那運動的角色,更像是優化公司體質與營運效率的「營運總監」。它的價值,在於讓整個公司運作得更好。


這份優化體現在幾個關鍵層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胰島素是我們體內負責儲存能量的荷爾蒙,當我們長期飲食不當時,身體細胞會對它的指令變得麻木,這就是「胰島素阻抗」,也是通往第二型糖尿病和各種代謝疾病的主要路徑。


而運動就像是在訓練肌肉細胞,讓它們變得更「渴望」葡萄糖,可以直接從血液中取用,而不太需要胰島素大聲嚷嚷。這能有效地打破「高胰島素導致儲存脂肪」的惡性循環,讓身體從「儲存模式」順利切換到「燃燒模式」。


另外運動能幫助我們在減重過程中「維持甚至增加肌肉量」,這點倒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可以的話透過歐X龍之類的體脂體重機,因為肌肉比脂肪重太多了,配合運動的減肥如果單看「體重」會在撞牆期卡很久,但實際你的體脂比例在下降。


在熱量缺口的狀態下,身體不只會消耗脂肪,也很樂意分解掉那些耗能的肌肉。而運動,特別是阻力訓練,等於是在對身體下達一個明確的指令:「嘿,這些肌肉很重要,客戶每天都要用,千萬不要裁員!」


肌肉是我們身體消耗熱量的主力軍,保住肌肉就等於保住了公司的核心生產力,也就是我們的基礎代謝率,這讓我們未來不容易復胖。


最後,運動還能調節食慾與飽足感,就像我們一開始提到的,規律的身體活動能改善我們大腦對飽足訊號的偵測,同時它也是最好的天然壓力調節劑,能有效降低因壓力而引發的暴食行為。所以,我們需要重新認識運動,它不是用來彌補熱量赤字的苦差事,而是優化我們整個代謝系統、讓我們減重之路走得更順暢、更健康的關鍵工具。


核心策略:別再對抗人性,開始設計你的「懶人健康系統」


那麼,當我們理解了上述這些迷思,我們到底該怎麼做?


答案或許出乎意料地簡單:停止對抗,開始設計。停止用我們那有限的意志力去對抗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而是開始為這樣的人性,設計一套能「順勢而為」的系統。這個系統,我稱之為「懶人健康系統」,因為它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讓正確的選擇,變成最不費力的選擇。


讓羊羹我用自己的「懶人早餐」實驗來當作一個完整的案例。


過去,我也跟很多人一樣,早餐習慣在外面解決,一份蛋餅加鐵板麵,或是便利商店的麵包配牛奶,是羊羹的日常也是最方便的選擇,羊羹很早就戒羊羹了,只有節假日慶祝日才會買一小塊羊羹吃


這樣的早餐雖然方便,但大量的精緻澱粉,往往讓我在吃完後的一兩個小時內就感到昏昏欲睡,血糖像坐雲霄飛車一樣,而且不到中午就又餓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錯誤系統」,它讓我陷入「昏沉、飢餓、再尋找下一份高熱量食物」的惡性循環。


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設計一個全新的早餐系統,它必須滿足幾個條件:營養均衡、飽足感強、能穩定血糖,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須「足夠懶人」,準備時間不能超過五分鐘。


經過多次嘗試,我現在的系統是這樣的:一杯電動攪拌杯,加入水、一份優質的乳清蛋白粉、一匙燕麥片、一小匙奇亞籽和兩匙酪梨油。蛋白質提供最主要的飽足感與肌肉修復原料;燕麥片是低升糖指數的優質碳水,提供緩慢釋放的能量與膳食纖維;奇亞籽富含Omega-3脂肪酸和更多纖維,遇水會膨脹,進一步增強飽足感;酪梨油則是優質的單元不飽和脂肪,能幫助吸收脂溶性維生素並延長飽足時間。


整個流程的設計更是懶人到極致:我每天起床後,洗漱、鏟貓砂之前,會先去廚房把水和所有粉類、種子、油都加進攪拌杯,先手動搖勻蛋白粉,然後就把它放在一邊。接著我會去完成大約半小時的晨間瑣事,這段被動時間,正好讓奇亞籽和燕麥有充分的時間吸水泡發軟化。等我所有事情都忙完,只要按下電動攪拌杯的開關,二十秒後,一杯營養、美味且口感滑順的奶昔就完成了。


這個系統,完美地利用了「習慣堆疊」與「被動時間」,讓我每天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享用到一份極度健康的早餐。


---羊羹學堂訂閱牆預備處---


早餐,因為是我們一天中少數能完全自己掌控的一餐,所以是建立系統的絕佳起點。但真正的挑戰,往往來自於那些我們無法完全掌控的場景,好比說外食的晚餐。這


大概是台灣上班族共同的痛點,特別是像我一樣,有時候晚餐是公司統包的便當,連選擇菜色的權力都沒有,就算順利在晚餐時間下班,早就累成狗的羊羹也只剩走去超商拿現成便當結帳的力氣了。


在這種「充滿限制的框架」內,難道我們就只能束手就擒嗎?不,這正是「懶人系統」思維要挑戰的新關卡:如何在不可控中,找回部分主導權,執行所謂的「減害策略」。


這套策略的核心,不在於把公司便當變成完美的健康餐,那是不可能的任務,而在於「盡可能降低它的傷害」。既然無法選擇菜色,我們就只能從「吃的方式」上著手。


首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進食順序」。無論便當裡裝的是什麼妖魔鬼怪,都堅守一個原則:先吃掉所有看得到的蔬菜,接著吃蛋白質(主菜和豆干、滷蛋),最後才碰米飯。這個簡單的順序調整,能讓纖維和蛋白質先在胃裡打好底,有效減緩後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穩定血糖,同時增加飽足感,讓你最後的飯很自然就吃得比較少。


接著,是「捨棄」的勇氣。我們從小被教育不能浪費食物,但當面對一個充滿不健康食物的便當,我們必須重新定義「浪費」。把那個裹滿厚粉、浸在油膩醬汁裡的炸排骨撥到一邊不吃,不是在浪費食物,你是在「節省」自己未來的健康成本和醫療開銷。同樣的道理適用於那些加工的香腸、甜不辣,以及淋在飯上那層充滿油、鹽、味精的滷汁。


我們擁有「不吃」的權力,這是我們在被動局面下,能做出的最主動的抵抗。最後,就算沒辦法跟老闆說「飯少一半」,我們依然可以自己控制只吃一半。這些微小的操作,看似不起眼,但日積月累下來,對我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這不是「刻意節食」的痛苦,而是「聰明擇食」的智慧。


霸特!羊羹我是覺得如果像羊羹這樣一天只吃這兩餐,早上又已經是非常固定的奶昔代餐了,晚上不要挑食。早上一杯奶昔我可以湊到五六百大卡,晚餐一個便當七百,中午可能會喝杯飲料兩三百,這樣算算我的一天熱量吸收大概一千五到一千七,創造大約三到五百的熱量缺口就剛剛好了。而且如果我的早餐固定都是這樣的奶昔,晚餐再以減害為名實為挑食是非常容易反而造成營養缺口,這點如果大家需要進行更進一步的飲控都要非常注意,稍一不注意就會變厭食或營養不良喔。


進階應用:將「懶人系統」思維擴展到生活各個角落


當我們掌握了這套「順勢而為」的系統化思維,會發現它能應用的地方,遠遠不止於健康管理。它幾乎可以延伸到生活中任何需要長期堅持、對抗人性弱點的領域,好比說生產力管理。


羊羹我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的待辦事項清單APP裡,總會有一個極其龐大、模糊、難以拆解、且沒有明確死線的計畫,我稱之為「鎮宅魔王」。


這個任務可能會躺在清單裡半年甚至一年。按照傳統的生產力理論,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但後來我發現,這個「魔王」的存在,對我產生了奇妙的效應。


每天打開手機,widget小工具總會提醒我它的存在,一開始我會感到非常抗拒和焦慮,而為了逃避這份焦慮,我的大腦會驅使我以極高的效率去完成清單上其他所有看起來相對簡單的小任務。我不是在「逃避」工作,我是在「利用」對大魔王的恐懼,來驅動自己清理所有的小怪。


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有個很貼切的名字,叫做「結構性拖延」。拖延者很少什麼都不做,他們會去做一些次要但仍然有用的事情,來逃避那個最重要、最困難的任務。一個聰明的拖延者,就會善用這個人性弱點,刻意在清單頂端放一個「鎮宅魔王」,把它當成一個驅動自己完成其他所有事情的「引力核心」。


隨著時間推移,我發現我對那個「魔王」的抗拒感在慢慢下降。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心理學上的「減敏感化」。透過每天不斷地看到這個任務,它在我腦中的「威脅等級」會逐漸降低。一開始的恐懼與焦慮,被日復一日的熟悉感給磨平了。


與此同時,我在這個過程中,透過完成大量小任務,不斷積累著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直到某一天,當小怪都清得差不多了,而且魔王看起來也沒那麼可怕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已經準備好,可以真正開始挑戰它了。


這個「養兵千日、蓄勢待發」的策略,不依賴意志力或爆發力,它是一種「文火慢燉」,用時間和系統設計,慢慢地把最困難的任務,熬成可以下嚥的狀態。這再次證明了,理解並順應我們大腦的運作模式,遠比用意志力去對抗它來得更有效、也更輕鬆。


一場與自己的和解


我們從一個看似簡單的減重問題開始,一寫下來,聊到了身體的代謝科學、大腦的獎勵機制,再到如何為飲食、運動、甚至工作流程設計一套個人化的「懶人系統」。這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旅程。


我們終於明白,過去的失敗,不是因為我們懶惰、缺乏意志力或不夠努力。失敗,是因為我們一直用錯誤的策略,在打一場註定會輸的戰爭。我們試圖用理智去壓抑本能,用紀律去對抗天性,結果只讓自己陷入了更深的內耗與自我懷疑。


而「順其自然」的真正意義,也終於清晰起來。它不是放任自己體重增加、健康惡化的被動姿態,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主動選擇。它是去深入地「研究」自己這台機器的運作原理,了解它的脾氣、它的偏好、它的弱點,然後,為它設計一套最舒服、最省力的路徑,引導它自然而然地走向我們期望的目標。就像治水一樣,堵塞圍堵終將潰堤,唯有疏通引導,才能長治久安。


這套系統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的早餐奶昔配方可能跟我不同,你面對的晚餐困境可能不是便當而是應酬,你工作上的「鎮宅魔王」也肯定跟我的不一樣。


但底層的思維邏輯是相通的:停止責備自己,開始觀察自己;停止用意志力硬撐,開始用智慧去設計。



文章重點回顧:關於「順其自然」健康策略的QA總結


  • Q1: 為什麼單靠意志力減肥,最後總是會失敗?
  • A: 因為意志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而食慾和對愉悅感的追求是深植於我們基因的本能。用意志力去對抗本能,是一場註定會內耗殆盡的戰爭。成功的策略,不是去「對抗」本能,而是去「設計」一個能滿足基本需求、又能達成健康目標的系統,讓正確的選擇變得毫不費力。


  • Q2: 如果運動消耗的熱量那麼少,為什麼它對減重還這麼重要?
  • A: 運動在減重中的主要價值,不在於它「當下」消耗的熱量,而在於它對身體系統的「長期優化」。它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讓身體從儲存模式切換到燃燒模式)、維持肌肉量(保住基礎代謝率),並穩定情緒與食慾。它不是創造熱量缺口的主力,而是讓身體在熱量缺口狀態下運作得更好的關鍵潤滑劑。


  • Q3: 當生活充滿限制(像是外食、公司便當),我該如何實踐健康飲食?
  • A: 在無法「選擇」理想食物的情況下,我們的策略應該轉向「減害」。這意味著在既有的、不完美的選項中,做出相對最好的決定。關鍵技巧包括:調整「進食順序」(先吃菜和肉,再吃飯)、勇敢「捨棄」最不健康的品項(如油炸物、加工品),以及主動「控制」份量(只吃一半的飯),從而拿回部分主導權。




羊羹我相信投資是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分享存股紀錄是為了印證文章中的思考而非報明牌。願我的經驗能讓大家觸類旁通建立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 羊羹的核心存股策略

用訂閱支持我,持續產出好內容! 如果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歡迎訂閱【羊羹學堂】,大家的支持是我分享投資、健康與學習心得的最大動力。

現在加入即可鎖定當前優惠,解鎖所有專屬文章與社群討論,期待與您一同成長。

👉 點此訂閱,成為更好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迷途的羊羹
68會員
412內容數
在資訊紛繁的時代,知識的累積往往是決定人生方向的關鍵。 作為一個熱愛學習並致力於提升自我的人, 我希望能夠透過分享自己在學習、投資與健康這三大人生基礎領域的一些見解。 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發,並幫助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進展。
迷途的羊羹的其他內容
2025/09/17
很多人選擇一種飲食方式,是出於良善的動機,但善意不等於科學。羊羹我發現,特別是在純素飲食的選擇上,有些對大腦至關重要的營養素,常在我們的認知盲點中被忽略。這是一場關於健腦的誠實對話,旨在揭開這些隱藏的陷阱,讓我們能做出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決定。
Thumbnail
2025/09/17
很多人選擇一種飲食方式,是出於良善的動機,但善意不等於科學。羊羹我發現,特別是在純素飲食的選擇上,有些對大腦至關重要的營養素,常在我們的認知盲點中被忽略。這是一場關於健腦的誠實對話,旨在揭開這些隱藏的陷阱,讓我們能做出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決定。
Thumbnail
2025/09/10
我們每天都在睡,卻可能從未真正理解睡眠。它不只是被動的休息,更是一套能主動管理的強大系統。羊羹我花了十多年,將自己的清醒與睡眠推向極致,才發現這其中藏著深刻的科學與藝術。這不只是一份睡眠指南,而是一場重新認識自己身心潛能,學習如何駕馭睡眠,讓它成為我們清醒人生最佳盟友的探索。
Thumbnail
2025/09/10
我們每天都在睡,卻可能從未真正理解睡眠。它不只是被動的休息,更是一套能主動管理的強大系統。羊羹我花了十多年,將自己的清醒與睡眠推向極致,才發現這其中藏著深刻的科學與藝術。這不只是一份睡眠指南,而是一場重新認識自己身心潛能,學習如何駕馭睡眠,讓它成為我們清醒人生最佳盟友的探索。
Thumbnail
2025/09/03
為什麼越努力,卻離目標越遠?這個問題曾讓羊羹我傷透腦筋。後來才發現,關鍵不在意志力多強大,而是我們是否真正聽懂了身體發出的訊號。這裡頭,從荷爾蒙的運作到大腦被渴望綁架的機制,有太多值得一探究竟的奧秘。這份分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重新學會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找到那條不再掙扎的健康之道。
Thumbnail
2025/09/03
為什麼越努力,卻離目標越遠?這個問題曾讓羊羹我傷透腦筋。後來才發現,關鍵不在意志力多強大,而是我們是否真正聽懂了身體發出的訊號。這裡頭,從荷爾蒙的運作到大腦被渴望綁架的機制,有太多值得一探究竟的奧秘。這份分享,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重新學會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找到那條不再掙扎的健康之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瞭解自己到底該吃多少,吃實際了多少、吃了些什麼,加上家人朋友的鼓勵,減重將變得更容易!
Thumbnail
瞭解自己到底該吃多少,吃實際了多少、吃了些什麼,加上家人朋友的鼓勵,減重將變得更容易!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在邁向養生之道之前,先思考一下你的飲食是否健康。所謂養生之道,就是要健康樂活,維護身體健康。除了正常作息與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才能活得快樂。想要快樂生活,必須擁有健康的身體。追求健康,不是單純地吃保健商品或補品,而是要將健康生活化。追求健康需從健康生活化開始,其關鍵在於三省吾身:保身、養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有人批評連身材都控管不好的人,遑論在其他方面也擁有自律能力的說法嗎?其實過去的我認同這句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體悟到原來人會發胖不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睡眠不足,也都會令體重日益攀升,而非單純是嘴饞或懶得運動所導致。 近年來坊間關於瘦身的書籍應有盡有,而各式
Thumbnail
你曾經聽過有人批評連身材都控管不好的人,遑論在其他方面也擁有自律能力的說法嗎?其實過去的我認同這句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體悟到原來人會發胖不只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睡眠不足,也都會令體重日益攀升,而非單純是嘴饞或懶得運動所導致。 近年來坊間關於瘦身的書籍應有盡有,而各式
Thumbnail
最近忙碌減脂,為了自己滿是紅字的健康檢查報告,還有各種可愛的衣服裙子,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減脂! 減脂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管住嘴巴,人家都說七分吃三分動,能找到自己能堅持下去的方式最重要!我喜歡下廚,所以我打算自己做減脂餐! 而減脂餐呢,除了健康營養低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好吃!美味!不然怎麼持續下去
Thumbnail
最近忙碌減脂,為了自己滿是紅字的健康檢查報告,還有各種可愛的衣服裙子,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減脂! 減脂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管住嘴巴,人家都說七分吃三分動,能找到自己能堅持下去的方式最重要!我喜歡下廚,所以我打算自己做減脂餐! 而減脂餐呢,除了健康營養低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好吃!美味!不然怎麼持續下去
Thumbnail
有減過肥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總是覺得異常的痛苦,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不然就是要去運動,週末不就是要炸雞啤酒配好劇,當然這也是肥胖的開始,除此還染上了熬夜的壞習慣,那麼今天就要告訴你有別以往的減肥方式,其實減肥也可以那麼簡單,就從改善飲食開始!
Thumbnail
有減過肥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總是覺得異常的痛苦,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喝,不然就是要去運動,週末不就是要炸雞啤酒配好劇,當然這也是肥胖的開始,除此還染上了熬夜的壞習慣,那麼今天就要告訴你有別以往的減肥方式,其實減肥也可以那麼簡單,就從改善飲食開始!
Thumbnail
減肥重要的不僅只是運動,其中搭配飲食更為重要,只要你能搭配好瘦身飲食菜單,那麼你在減肥的道路上就會更加的順利,當然要怎麼吃?吃什麼?這一些都非常的重要,以下小編不僅要告訴你瘦身飲食菜單,還要告訴你三大飲食的原則,這些東西不吃才會更容易瘦身成功!
Thumbnail
減肥重要的不僅只是運動,其中搭配飲食更為重要,只要你能搭配好瘦身飲食菜單,那麼你在減肥的道路上就會更加的順利,當然要怎麼吃?吃什麼?這一些都非常的重要,以下小編不僅要告訴你瘦身飲食菜單,還要告訴你三大飲食的原則,這些東西不吃才會更容易瘦身成功!
Thumbnail
相信大家在減肥一定遇過很多問題,其中最痛苦的大概就是想吃卻不能吃,還要餓著肚子,重點是這樣的減肥辦法也不一定有效,最可怕的是瘦的不健康,最後減肥不成反而讓健康亮起了紅燈,所以小編就要介紹一個無痛減肥法,讓大家可以低空的飛過及格線,而且美食以及美酒都可以讓你盡情享用。 無壓力瘦身法|蛋白質不能少
Thumbnail
相信大家在減肥一定遇過很多問題,其中最痛苦的大概就是想吃卻不能吃,還要餓著肚子,重點是這樣的減肥辦法也不一定有效,最可怕的是瘦的不健康,最後減肥不成反而讓健康亮起了紅燈,所以小編就要介紹一個無痛減肥法,讓大家可以低空的飛過及格線,而且美食以及美酒都可以讓你盡情享用。 無壓力瘦身法|蛋白質不能少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從預熱期開始減重,調整飲食習慣、脫醣等方法。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挑戰,並鼓勵讀者共同克服減重的困難,追求健康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從預熱期開始減重,調整飲食習慣、脫醣等方法。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挑戰,並鼓勵讀者共同克服減重的困難,追求健康美好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