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成果是愛現嗎?從派遣到正職,我的工作心態轉折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很多人可能都曾有過這樣的顧慮:在職場上展現工作成果,會不會被認為是「愛現」?

去年,從派遣轉為正職後,我的工作心態有了很大的轉變。


派遣心態:默默做就好

在派遣時期,我總是默默做事,心態很簡單:把分內的事做好,安靜完成就行。即使完成了一些讓自己很驕傲的工作成果,我也從不拿出來分享,因為總覺得那樣太高調,看起來很「愛現」── 彷彿是在爭功諉過、博取掌聲或額外報酬。

更何況派遣沒有 MBO(績效目標)或年度績效考核,做再多努力也不會有加薪或升遷機會,甚至可能因為「多做多錯」而被責怪。 於是我選擇低調,默默告訴自己:只要把該做的例行工作完成就好,不需要去展現什麼。

轉正職後:MBO 改變了我的想法

直到成為正職之後,每一季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內容和成果寫進 MBO。

起初,我不懂 MBO 到底是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寫,所以仍舊只會列出職責範圍內的例行工作。至於那些臨時協助的小事,我總覺得只是舉手之勞,實在不值得放上去。因為在我看來,這樣會顯得太刻意,好像是要拼命「刷存在感」。

直到有同事提醒:「你做的每件事,不論是主要任務還是額外協助,都是你對團隊的貢獻。若你不主動將做過的每一件事寫進 MBO,許多努力就等於沒被看見。

這一番提醒,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意識到:展示成果不是誇耀,而是維護自己的權益。

展示成果 ≠ 愛現,而是職場生存技巧

也許很多人會和我一樣擔心在職場上『展示成果』會被認為是『愛現』,但我後來才開始明白,主管真的不會時刻緊盯你的所有表現,根本不會清楚知道你每天做了什麼,如果不把做的每件事寫進 MBO ,做了再多努力都等於沒做過。

MBO 與績效考核,不是自我吹捧的舞台,而是讓上層了解你職場表現及價值的依據,展現自己的成果其實是一種必要的 職場生存技巧。 從那之後,我學會調整心態,把每一項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當成值得紀錄進 MBO 的項目。因為正是這些「小小的付出」,正好凸顯了我的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主管看見我的價值不只侷限在例行工作上。

所以,展示自己的成果並不是愛現,而是誠實地告訴別人:我努力過、我有貢獻。這不僅讓主管能更全面地評估,也能讓自己在職涯發展上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

從派遣到正職,我慢慢理解到 如何展示工作成果,不只是為了分數或升遷,而是讓主管了解我的 職場表現自我價值

學會在績效考核中展現價值,不再讓努力白費。 💡 給正在職場打拼的你三個小提醒

  1. 養成紀錄習慣:
    平時就記下完成的事項,別等到考核才回想,就不怕考核時想不起來。
  2. 把成果當證據:
    自己的努力需要被看見,不是自誇!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給主管評估的依據。
  3. 小事也能是亮點:
    舉手之勞往往能展現團隊合作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別忽略它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ucy慢慢想
0會員
17內容數
我是Lucy,一個什麼都想做、什麼都做得很慢的人。 在這裡紀錄職場裡的挫折與成長、自學網頁設計的奇妙旅程、偶爾手作的時光、旅行的花費與風景,以及生活裡那些沒來得及說出口的小想法。 歡迎跟我一起,用自己的步調慢慢想、慢慢走,慢慢成長。
Lucy慢慢想的其他內容
2025/10/18
本文分享作者從派遣員工離職後,因緣際會重返原崗位並轉為正職的心路歷程。作者透過對比自身與頂替職位的同事,深刻體悟到職場價值的真正定義不在於頭銜或身份,而在於關鍵時刻的可靠性、穩定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段經歷不僅讓作者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價值,也對職場的本質有了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2025/10/18
本文分享作者從派遣員工離職後,因緣際會重返原崗位並轉為正職的心路歷程。作者透過對比自身與頂替職位的同事,深刻體悟到職場價值的真正定義不在於頭銜或身份,而在於關鍵時刻的可靠性、穩定性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段經歷不僅讓作者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價值,也對職場的本質有了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2025/10/06
在大公司擔任派遣三年後,我選擇離開那個讓我身心俱疲的環境,踏上一段自我療癒的旅程。從焦慮、失眠到重新找回生活節奏,我用旅行與學習填滿待業時光,慢慢修復自己。沒想到命運又讓我重返原崗位,這一次,我以全新的心態面對熟悉的職場,也更確定:離職不是結束,而是重生的開始。
2025/10/06
在大公司擔任派遣三年後,我選擇離開那個讓我身心俱疲的環境,踏上一段自我療癒的旅程。從焦慮、失眠到重新找回生活節奏,我用旅行與學習填滿待業時光,慢慢修復自己。沒想到命運又讓我重返原崗位,這一次,我以全新的心態面對熟悉的職場,也更確定:離職不是結束,而是重生的開始。
2025/09/20
作者分享自身在大公司擔任派遣員工三年的經歷,儘管努力工作,完成許多超出職務範圍的工作,卻始終無法轉為正職,最終選擇離職的故事,反思努力的重要性以及爭取自身權益的必要性。
Thumbnail
2025/09/20
作者分享自身在大公司擔任派遣員工三年的經歷,儘管努力工作,完成許多超出職務範圍的工作,卻始終無法轉為正職,最終選擇離職的故事,反思努力的重要性以及爭取自身權益的必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工作中,如何在被交派任務時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可見度,是每位職場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中分享了一段關於會議紀錄的經歷,反思了為何同事能在會議中更有效地展示價值,並提供了幾個提升工作表現的實用建議。透過主動深度了解他人需求、精簡工作流程以及提高能見度,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就。
Thumbnail
在工作中,如何在被交派任務時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可見度,是每位職場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文中分享了一段關於會議紀錄的經歷,反思了為何同事能在會議中更有效地展示價值,並提供了幾個提升工作表現的實用建議。透過主動深度了解他人需求、精簡工作流程以及提高能見度,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中獲得更多機會與成就。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最近在倒數新的工作即將開始,有點緊張,怕被期望太高?怕被排擠?天性不喜歡在工作場所當風雲人物,希望躲在角落,但不小心露出鋒芒就會被眼紅。 近期接案終於軟硬兼施拿到一點點費用了,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廉價感?在業主最大的世界(還沒達到專業的水準,感覺很難被好好對待,特別對於那種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我只能將我多年在職場觀察到的現象,描繪讓你知道。希望你能夠從這些背景考量各自不同的企業經營中,找到一個讓自己穩定成長的方向。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這東西應該是帳號初期第一篇出現的東西才是 但有些東西不吐不快 所以獻給了職場抱怨 之後可能也想朝分享職場瑣碎事為主題吧 畢竟我從大學實習含當兵到現在換了至少有......八份工作吧? 在傳統觀念上我鐵定是個不忠的員工 但嚴格說起來 我是藉由換工作來加薪水 一間公司待一段時間後 感受一下那個職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當你被提升時,雖然現實對你苛刻挑剔,但不要擔心太多,專注當下吧!情緒反應不會影響結果,努力終將得到回報。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最近剛好在工作中和夥伴聊到,也和身邊的友人討論到「工作成就感」的來源是什麼,聽到大家的分享不僅覺得有趣,想趁著記憶猶新來分享,我認為不論正在考慮轉職,或是想為現在的工作找到新的動力來源,回想「有成就感」的這一刻都會很有幫助💡 身為業務/BD 的工作成就感來源? 身旁有朋友是擔任公司的
Thumbnail
最近剛好在工作中和夥伴聊到,也和身邊的友人討論到「工作成就感」的來源是什麼,聽到大家的分享不僅覺得有趣,想趁著記憶猶新來分享,我認為不論正在考慮轉職,或是想為現在的工作找到新的動力來源,回想「有成就感」的這一刻都會很有幫助💡 身為業務/BD 的工作成就感來源? 身旁有朋友是擔任公司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