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母愛像一包尷尬的起司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這幾天讀了這本書,中文翻譯是「不良品」,描述一個從貧困家境出身的Lucy,隻身來到紐約發展成為了一個作家,結婚生子。這本書是她回憶多年前因為健康因素住院三個多月,她母親因為丈夫的請求從鄉下來到紐約醫院幫忙看護她五天的日子。



(感覺這本書沒有什麼雷,但是還是有提到許多內容,不喜慎入)

這本書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只是淡淡描述母女相處那幾天的模樣。從鄉下來的母親,從來沒來過紐約,Lucy不禁想像這一路上母親一定全程緊張害怕,不知經歷了多少困難,硬是出現在她的病床邊。

母女兩多年來疏於聯絡,一開始,Lucy初見母親的震驚以及不解,以及母親沉默的姿態,兩個人在冰冷的病房裡像是陌生人一樣尷尬互動。慢慢的,母女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你還記得那個開什麼店的XXX,她後來離開她老公孩子跟一個男人跑了,結果她又被那個男的拋棄。還有妳的表哥,他後來娶了一個有錢人的女兒,現在住在某某城市,他媽媽也算是值得了。

在這些關於鄉下鄰居遠房親戚的閒談中,Lucy腦中浮現自己童年的片段,那些長期全家擠在一個車庫裡的日子。她想到寒冷的冬天,放學後想盡辦法留在有暖氣的教室裡,以及那個不會趕她走的工友伯伯。還有那個後來娶了有錢人的表哥,當年他教Lucy如何在麵包店後面的垃圾桶翻找東西吃,幸運的時候還會翻到被丟棄的蛋糕。當然還有更多痛苦的回憶,例如因為家裡貧困被老師當眾羞辱,或是被同學排擠,種種對自己家庭感受到骯髒與恥辱的時刻;還有在自己家裡被父母冷落的時刻,例如頻繁的被父母關在一個廢棄的卡車裡,那些許許多多令幼小的她因為孤單而極度害怕的時刻。這些童年的坑坑巴巴她用一種疏離的口吻淡淡說著,似乎因為必要而早已被整齊的折疊好,回顧這些片段她已經不允許自己被情感淹沒,直接流血,而是在需要時帶著手套工整的捧出來短暫回視。

這對無法直接溝通的母女,只能繞著圈子談論一些無關緊要的八卦,這已經是她們所能承受的親近方式。過去留下太多傷痕,來自貧窮、羞恥與情感的缺席,也夾雜著無奈、後悔、固執與困惑,這些都成為彼此之間難以逾越的牆。於是,母女能共享的親近,就只剩下這些零碎的對話。這些話題或許瑣碎,卻是她們之間僅存的橋樑,一種彼此仍願意相伴的證明。

在兩人對談中, 兩人的差距逐漸顯明。Lucy 離開貧困的家鄉後,接受教育、成為作家,生活圈完全不同。母親仍停留在舊有的價值觀與視野裡。在書裡我們看到Lucy小心不去揭露這差距,反而選擇在心裡默默消化。她唯一一次的正面逼問,就是她就是 Lucy 問母親:「你愛我嗎?」

當窗外夜幕低垂大樓的燈光一盞盞亮起時,我突然問「媽,你愛我嗎?」
母親搖著頭,看著窗外的夜景「露露(Lucy小名),不要這樣」
「拜託,媽,告訴我。」我笑了起來,她也笑了。
「露露,拜託別這樣。」
我從床上坐起,像個孩子一樣,拍著手問「媽,你愛我嗎?你愛我嗎?你愛我嗎?」
她朝著我揮著手,目光還是望向窗外,「你這個傻孩子」她嘴裡邊說著邊搖著頭,「你這個傻孩子。」
我躺回床上閉上眼睛,說「媽,我眼睛閉上了。」
「露西,你不要這樣。」我聽到她聲音裡的笑意。
「說啊,我眼睛閉上了。」
一陣寂靜,我內心充滿快樂。「媽」我說。
「你眼睛閉上的時候。」她說。
「我眼睛閉上的時候你愛我?」
「你眼睛閉上的時候。」她說。我們就這個時刻停止了這個遊戲,不過我內心充滿快樂。

這本書裡有一段細節我覺得很妙,就是護士來問她母親需不需要一個小床讓她可以睡覺用,而母親一再的堅持她在椅子上睡即可,她就這樣在那椅子上睡了四夜。這個堅持似乎透露了母親認定自己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休息或是來玩的。這個義務感使她堅持在女兒旁邊坐著,而不是躺著。或許躺著感覺與女兒太親密,或許在這個大城市的醫院裡她覺得不自在,或許她的自卑讓她覺得不配,也或許這就是她表達對女兒說不出口的愛的方式,總之她就是坐著就好了。

這個母親的笨拙,我們在台灣許多長輩身上也常常看到。 他們從小在艱困環境中長大,沒有被教導如何表達親密或柔軟的情感,於是把「愛」化為務實的行動。與其說「我愛你」,他們更習慣透過長途跋涉、守在病床邊、默默承受辛苦,來傳遞關心。這種愛往往顯得笨拙,甚至容易被誤解為冷漠或無情。Lucy 的母親一言一行,就是以這種僵硬的姿態展現,所有那些看似沒有關聯的發言,看似突兀的行為,那個偏偏在Lucy要被推進手術房前堅持要啟程回鄉下的決定,背後可能都是一大串不懂得如何處理的焦慮,恐懼,羞恥,失控感。也因此,Lucy 在與母親互動時,往往感到一種深深的矛盾:一方面,她渴望母親能給予一句明確的安慰或擁抱;另一方面,她又隱約知道母親的「愛」只能以這種繞道而行的方式出現,這些是她僅能使用的「語言」。Lucy所能做的,不是要求母親變得柔軟,而是試著去聆聽這份生澀、曲折卻始終存在的愛。

Lucy 長久以來刻意將母親推遠,因為那裡蘊藏著過多的痛苦。但再次接觸母親時,她才意識到,自己原來從來沒有停止思念過母親。這種體悟,讓她想起大學時的一個室友。

我大學時期有一位室友,她母親對她不太好,因此她與母親的關係不佳。但有一年的秋天她母親寄給她一包起司。我室友和我都不喜歡吃起司,可是室友沒辦法把那包起司給人或丟掉,室友問我:「妳介不介意我留下這包起司?畢竟,是我媽給的。」我說我可以理解。她把那包起司放在寢室窗外,一直放在那,最後下雪覆蓋了那包起司,我們都忘了這件事,起司就一直放那裏到春天。最後有一天她請我在她去上課的時候幫她把起司丟掉,我就把它丟了。

即便母愛就像那包尷尬的起司,顯得笨拙、突兀,未必符合需求,但終究很難徹底拒絕。這份羈絆始終在那裡,不因距離或沉默而消失。或許長大離家後,我們反而能夠以距離換取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或許並不容易,但一旦能找到自己的理解方式,就可能在心裡留下一份安穩與和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派文青的沙龍
28會員
42內容數
書寫讓我頭腦清楚 請讓我進行書寫這個動作謝謝~
老派文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28
「難搞」並不是失敗的證據,而是認真活下來的痕跡。
Thumbnail
2025/08/28
「難搞」並不是失敗的證據,而是認真活下來的痕跡。
Thumbnail
2025/08/25
女孩彼此又愛又妒的心情,用一種稚嫩又粗暴的方式展現出來。
Thumbnail
2025/08/25
女孩彼此又愛又妒的心情,用一種稚嫩又粗暴的方式展現出來。
Thumbnail
2025/07/07
而她,已無法繼續等待一個不願起身的靈魂。
Thumbnail
2025/07/07
而她,已無法繼續等待一個不願起身的靈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重新瀏覽自己摘錄的字句,能幫助記憶回到這趟閱讀旅程剛開始出發的時候。 大約十年前,對母女之間的心理課題有越來越清晰的意識,開始留意、閱讀相關書籍,想要好好認識以及梳理內在的起伏,發掘藏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一個關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創傷故事,談一談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僵化觀念,以及施加在女兒身上的壓力與心靈掙扎。最後是針對震撼國際文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與女兒史金納故事的小感想。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又說到「母愛」,好累喔!我將當年在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copy過來好了,也是我今天看了這篇後要講的。   紀餘 2021/06/17   我只看了題目:「若逃避它的禍害可能,便會把益處一起丟掉」,我同意。   曾經,我困在婚姻裏,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事?也不知道要怎麼辦?然後想出一個方
Thumbnail
祝福大夥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朋友們,以傻石頭為為戒,好好照顧你家健康的雙親吧!一篇懺悔文,紀錄我遲來的愛,與深深的懺悔,未能提前知道母親已經失智,住院期間又未能好好照顧,讓她晚年得承受這不必要的折磨。
Thumbnail
祝福大夥的母親~母親節快樂!朋友們,以傻石頭為為戒,好好照顧你家健康的雙親吧!一篇懺悔文,紀錄我遲來的愛,與深深的懺悔,未能提前知道母親已經失智,住院期間又未能好好照顧,讓她晚年得承受這不必要的折磨。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書中記載了作者母親過世後,她對母愛的衝突和體悟。這也許是一本療傷的書,如果我能早一點閱讀到<沒有媽媽的超市>,或許我可以感到不那麼孤單,因為有一位作者,用溫暖的文字描繪出了一位我熟悉的亞洲母親,和作為一位亞洲母親的孩子成長中的壓抑,更重要的是「沒有媽媽」之後,怎麼重建了自己。
Thumbnail
書中記載了作者母親過世後,她對母愛的衝突和體悟。這也許是一本療傷的書,如果我能早一點閱讀到<沒有媽媽的超市>,或許我可以感到不那麼孤單,因為有一位作者,用溫暖的文字描繪出了一位我熟悉的亞洲母親,和作為一位亞洲母親的孩子成長中的壓抑,更重要的是「沒有媽媽」之後,怎麼重建了自己。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Thumbnail
今天主打看神秘作品,神速地在三天內將12萬字的小說看完,一句評語的話,就是「還真敢寫」,澳門人必看,那麼荒謬的事情真的讓人不知要笑還是哭。(咦,又話一句?) 接著繼續閱讀《弟弟》,雖然讀的內容不多,但發現此書跟《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一樣,都營造了一個討厭的母親角色。 我突然想,是不是在孩子的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