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經理走到我座位旁,站著,而我坐著。
他開口的語氣帶著一種「拜託」的姿態,但聽起來更像是「你有這個能力,應該要幫公司一把,我還給你獎金」。
主要是公司需要一個「缺氧作業管理主管」,問我要不要去上課拿證照。
接著,他開始繞一圈話術:
「之前那位離職的同事多樂意為公司付出啊……」
「現在也沒有什麼人能去上課,你會開車,方便又合適,所以這個機會就給你。」
「這張證照對你未來也會有用啦!」
我心裡翻了個白眼:「明明是沒人想去,所以才丟到我頭上吧?」
更荒謬的是待遇差異。
其他同仁去上課,那是和他們本來工作相關,只是缺一張證照而已。
經理開口就說:「加薪 2000 元。」
換到我這裡?課程完全和我的專業無關,上班根本不會用到。
給的卻是:「一次性獎金 2000 元。」
——還外加一個未來可能要「掛名扛責」的責任。
這時候,我的內心只浮出一句話:
「這不是福利,是陷阱禮包吧?」
我很清楚,這張證照並不是「沒責任」的東西。
一旦發生意外,主管是可能被問責的。
經理卻拍胸脯說:「不會啦,頂多公司被罰錢。」
而我心裡默默吐槽:「罰錢公司出,但責任卻可能落在我身上?」
老實說,我當下還真的掙扎了一下。
心想,如果經理說的是「加薪 2000 元」而不是「一次性獎金」,我可能還會考慮看看,畢竟拿錢消災、或許真的不會出事。
但很快又轉念:這種「圖方便」的決定,最後倒楣的一定是我。
更何況,以這公司的人性格,出了事也不會有人幫我扛。
所以,我選擇了拒絕。
經理最後語帶惋惜地說:「沒關係,不勉強……頂多公司被罰錢而已。」
我聽完只覺得心寒。
因為他口中的「不勉強」,背後藏著的其實是:「公司缺人掛名,誰接就是誰倒楣。」

這件事讓我再次體悟:
- 有些「機會」不是糖果,而是定時炸彈。
- 短期的獎金,換不來長期的安全感。
- 拒絕,不是辜負公司,而是保護自己。
2000 元當月獎金?謝謝,我還是留給更需要「這份陷阱禮包」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