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機會下,在網路上看到了「金融戰略王競賽素養增能研習」的訊息,一直在線上線下推廣並實做理財教育的自己,想說這是一個能瞭解學校端理財教育現況的機會,於是報名參加了研習。
1、研習的便當很好吃,今天的咖哩豬超級給力,衛理女中那號稱一年可以讓孩子胖七公斤的伙食真不是蓋的…
2、我絕對肯定老師們對於推動理財教育這件事的熱血作為。不過,因為老師們本身通常沒有理財與財務的背景(師範體系的教育沒有這一塊),所以都是依據金融理財王比賽或者自己的理財背景,作為教育的基礎綱要,比較著重在理論、知識、名詞的講解以及各項備賽的作為上,並使用AI為工具,補足其專業不足之處。
在一些基礎觀念、認知與實務經驗的部分…就相關背景出身以及持續經營投資實務的我看起來,覺得比較不足,而且在教育的方向上,比較偏向讓孩子擁有「理財工作」的專業與知識,而非「財務自由」的觀念與技能,這真的比較可惜。我自己的部分,因為著重的是在於希望孩子們能夠擁有「財務自由」的選擇權,反而會先花很多時間,好好的與孩子的溝通一輩子用的到的金錢與理財觀,至於有關商品與實務相關的部分,我僅會利用機會說明,甚至都會放比較後面才講,沒有對錯,但我自己的方向會跟講習時老師團隊的做法比較不同。
不過,現在在學校端的財務教育,這目前沒有人在做的領域上,也只有這些熱血老師們,正在努力的給予沒有其它管道接觸理財相關事宜的孩子們,一個得以開啟對於理財世界大門與眼界的機會。除了支持,也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了。
如同我常常跟朋友分享的想法:
「學過理財的人,就算不去做,跟完全沒學過理財的人比起來,人生還是會有很大的不同。」
孩子的理財教育,真的不能等
這些熱血的老師,也真的需要被支持
雖然學校端仍有認知不足與環境限制等等問題
但,仍請好好珍惜
那些願意把理財教育帶給孩子的老師們
「努力在孩子心中播下種子,
一定會有發芽,
甚至可以期待豐收的一天。」
謹用這段在QA時的分享
持續自勉
以及與老師們一起共勉了
----------
「如果是我,我會對國高中生實施什麼樣的理財教育呢?」
之前曾提過,富爸爸在「富爸爸-有錢人為什麼越來越有錢」一書中,
提到了真正的財商教育可以分成兩大部分:財務素養及財務智商
.財務素養:可以閱讀並且理解金錢語言的能力。
.財務智商:解決財務問題的能力。
我目前對女兒們的財商教育,大概也都不離這兩個主軸
以下,是我自己與朋友們分享
目前教導我現正就讀國高中女兒的事:
1、認知到:理財是一條從財務自主到財務自由,同時兼顧財務韌性的旅程。持續地去思考自己現在在哪裡,接下來想怎麼走,目標在何處,應該做哪些努力與準備。
2、永遠記住風險與報酬的關係:零風險零報酬、低風險低報酬、高報酬一定高風險,但高風險不一定高報酬。這個世界上沒有低風險高報酬的事。知道這件事,比較不容易因貪心或誤判而被騙或在市場上一次畢業。
3、學會分清楚資產與負債的差別:資產是擁有它之後,它可以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包括「股權、債權、物權、版權、創業」。負債是擁有它之後,它會把錢一直從你口袋裡一直拿出去的東西。想辦法增加能帶來被動收入的資產,減少會帶來被動支出的負債,才能夠慢慢的往不為錢傷腦筋的方向前進。
4、學會「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的現金流關係,以此做出自己的財務報表,瞭解自己的現金流狀況,並知道該如何調整與修正,解決問題,持續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5、學會ESBI象限,知道每個象限的定義以及各個象限所需的技能與認知,以及瞭解到如果想要過著不為錢傷腦筋的人生,就必須往象限右邊走的事實。知道自己的位置,持續的思考,並朝未來想走的方向努力。
6、利用平時各種機會,做理財觀念的溝通與教育(例如為什麼會通膨、關稅會影響誰…等等),並持續地驗證1-5的觀念是否完全烙印在她們的腦袋裡。
至於認識投資商品(股債匯…等等),學會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相關知識後,建立投資策略與修正,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還有先求生存在求獲利的資金與風險管控的心態…等等,那都是比較後面的事情,這些我打算等她們滿18歲上大學之後,把她們的存股帳戶交還給她們時,再一步一步引導她們學習…至少,希望她們能管好自己的存股帳戶了。
雖說兩個正處叛逆期的女兒們
真的很抗拒這個學校不教考試不考
但對人生很重要的觀念
但仍希望,一切順利啦!!
(真不懂得珍惜…會教女兒理財的爸爸,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阿~~)
備考:師大團隊FB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WGP.Membership/?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