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我順利考取了 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專案管理師 證照。這張證照是全球專案管理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專業資格,目前在台灣大約有一萬多人擁有,也是各行各業專案經理人共同的語言與標準。不過,它並非一勞永逸,三年必須再認證一次,透過持續學習來維持專業。以下是我完整的心得與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有興趣報考的人。
為什麼考 PMP?
我第一次聽到 PMP,是剛出社會不久時的一位主管。他很欣賞我,也希望我能升上管理職。但當時我覺得「錢少事多」,婉拒了。過不久,他就告訴我自己考取了 PMP,那時候還是全英文應考,對我來說感覺非常遙遠。
幾年過去,AI 普及後,工程師的工作節奏和時間分配改變了,公司文化也比以前自由許多。我目前待的公司雖然只有兩年半,但已經是我職涯待得最久的地方。平常我喜歡閱讀、理財等靜態活動,把「持續進步」當作志業。當我看到政府有開設 PMP 課程時,毫不猶豫就報名了。
政府補助課程
我參加的是政府的專案管理課程,印象中有「三年十萬」的補助計畫,算是相當划算的資源。課程是由胡老師授課,我在六月和七月的每個週日整天上課。
不過要特別說明,上課是必要的,因為需要有足夠的時數才能報考 PMP,但如果單靠上課內容,想通過考試幾乎不可能。就我自己的體驗,上課能讓基礎觀念建立起來,但真正能考上的關鍵還是在於大量的刷題、反覆練習,以及自己額外投入的學習。
我的準備方式
教材與資源
- 上課講義
- 小藍本(細讀兩次,一次電子書,一次實體書)
- 雲端空間資料(含題庫與補充教材)
- 小程序刷題
- YouTube 資源
- 讀書會討論
準備過程
- 每堂課上完立刻複習,並將講義搭配雲端資料看過一次。
- 補充教材與講義題目全部做完,雲端題庫也逐題練習。
- 有疑問就翻 PMBOK 5/6/7,從頭到尾再看一次。
- 最後用小程序刷完所有題目,建立臨場感。
每天 都有固定時間刷題或閱讀,假日參加讀書會,和同學討論盲點。這些習慣是我能在一個半月內考取的關鍵。
考試當天經驗
- 時間與場地
- 考試日期:114/09/XX 12:30
- 考場:Pearson VUE
- 12:00 進場,15:00 出考場
- 注意事項
- 考場沒有飲水機,飲水與食物需事先放在桌上。
- 手錶(含非智慧型)、手機一律收進置物櫃,考試中不能取用。
- 中間休息時間不可打開櫃子。
- 考場不算太冷,但耳塞要戴好,避免受旁邊考生咳嗽或點滑鼠聲影響。
- 作答策略
- 第一節遇到五題卡住,先隨機選、標記,之後回頭檢查。
- 每節比平時模擬更快完成,還有餘裕檢查。
- 全程三小時完成,比原本規劃更順暢。
- 飲食調整
- 前一天與當天早餐以蛋白質為主,少澱粉,避免腸胃不適。
考試報名小提醒
- 我收到身份認證成功信比較晚,據說凌晨會清票。我是清晨六點報名的。
- 名字格式要注意,很多國家不允許符號。我一開始沒填符號,後來透過線上客服傳電子護照修改。
- 考試報到時有點緊張,但順利入場;證書上最終還是沒有符號,規則仍有些不理解。提供大家參考。
心得與建議
- 規劃與執行同樣重要:準備 PMP 就像跑一個小專案,要拆解、分配、檢視進度。
- 刷題比死讀重要:大量練題才能培養「考試語感」,比死背知識更實用。
- 考試當天要管理干擾:耳塞、飲食、作答節奏,都會影響表現。
-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上課奠定基礎,但真正能通過考試的,還是日常自律與額外練習。
- 持續進步比證照更重要:證照是起點,不是終點。更重要的是把專案管理思維應用到工作與生活。
給想考 PMP 的人
如果你也打算考 PMP,我的建議是:
- 不要怕厚厚的 PMBOK,試著從題目中理解觀念。
- 找對資源,像是政府補助課程、讀書會,能讓你走得更快。
- 保持穩定的進度,每天一點累積,最後會發現自己已經準備好了。
回顧這段準備歷程,對我來說 PMP 不只是一張證照,而是一種專業認同。它讓我更有系統地思考專案,也讓我更確定「持續進步」是值得投入的志業。
如果你正在考慮報名 PMP,記得把它當成一場專案來規劃,善用資源、保持穩定進度,相信你也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