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你活的是真實的自己,還是被期待的角色?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引言:巨星的殞落——面具下的悲劇

想像一個永恆的瞬間,定格在 1950 年代的浮華光影中。鎂光燈閃爍如白晝,每一次快門都像一聲無情的審問。紅毯之上,一個金髮身影款款走來,裙襬搖曳,紅唇微啟,笑容燦爛得足以照亮整個黑夜。她是瑪麗蓮・夢露,一個被全世界的目光所親吻、所渴望的性感符號。她的笑容是一件藝術品,精準、完美,卻也冰冷得像櫥窗裡的陶瓷娃娃。

raw-image


現在,讓我們切換鏡頭。紅毯的喧囂被厚重的門隔絕,只剩下化妝間裡昏黃而孤獨的燈光。這裡沒有「瑪麗蓮・夢露」,只有諾瑪・珍・莫滕森。她疲憊地癱坐在椅子上,高跟鞋隨意丟在一旁,眼神空洞地盯著鏡中那張妝容精緻卻陌生的臉。指尖輕觸仍在微笑的嘴角,心底一個聲音低語:「再笑一笑,諾瑪。他們愛的是瑪麗蓮,不是妳。諾瑪・珍只會被拋棄,瑪麗蓮才會被寵愛。」

raw-image


那張完美的笑容面具,彷彿出現了細微的裂痕。這兩個極端畫面,不僅是夢露的一生縮影,也映照出我們許多人內心的真實寫照。

在諮商室裡,我遇見過許多「現代版的夢露」。她是社群媒體上永遠正能量的「完美媽媽」,卻在深夜對著空房間感到窒息;他是會議室裡沉著冷靜的菁英主管,卻必須靠酒精才能入睡;還有人是家族裡永遠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卻早已忘記自己真正的夢想。

他們分享的不是成功的喜悅,而是一種深刻的疲憊——靈魂被掏空的感覺。他們害怕,一旦卸下那張笑容面具,就會失去愛、失去價值,甚至失去所有。這種恐懼,正是「假我」最沉重的代價。

夢露的悲劇讓我們不得不問:那個在內心不斷交戰、最終將她引向毀滅的「假我」(False Self),究竟是什麼?它從何而來?為什麼如此誘人,卻又帶著劇毒?


「假我」是什麼?不是偽裝,而是適應的盔甲

夜裡的操場上,小男孩坐在盪鞦韆上,滿心期待地把畫作拿給父親看,卻只得到冷冷的一句:「別浪費時間,去寫數學。」眼淚在眼眶打轉,他硬生生吞下去。胸口亮起一抹光,一片護甲浮現,把脆弱的心牢牢護住。那是他第一次學會——收起真實,換取安全。

raw-image


「假我」不是虛偽的謊言,而是一套保護機制。當「真我」受傷,我們就穿上盔甲,成為一個「安全」的角色。它可能是懂事的孩子、完美的學生、專業的主管,甚至是性感的符號。

夢露的童年,是一連串的拋棄與傷害。寄養家庭的漂泊、缺席的父親、精神狀況不穩的母親,讓她形成一個創傷信念:「我不夠好,我會被丟棄。」為了生存,她打造出「瑪麗蓮・夢露」這副華麗盔甲——性感、天真、誘人。這副盔甲讓她獲得全世界的目光,也讓她暫時感覺被愛。

但盔甲既保護,也囚禁。穿太久,我們會忘記盔甲下真實的觸感。它隔絕了傷害,也隔絕了親密與真誠的愛。

「假我」的五個特徵

  1. 為生存與被愛而生:怕被討厭、怕被拋下,於是扮演「安全角色」。
  2. 由外界需求建立:滿足父母、師長、社會的期待,而非內心的渴望。
  3. 重複性強且僵化:在任何場合都戴同一副面具,無法調整。
  4. 情緒切割與包裝:壓抑不合形象的情緒,久而久之與感受斷線。
  5. 缺乏自我界線與認同:能說出所有人的需求,卻說不出自己要什麼。

這五個特徵,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見自己是否也穿著一副盔甲。


「假我」的起源——內在信念與人生投影機

想像一個暗房,堆滿標籤著「被拋棄」、「不夠好」、「失敗」的舊膠卷。一個小小的「真我」蹲在角落,把這些膠卷剪接,放進一台老式投影機。光束一亮,外面的世界看見的,是一個完美、光鮮、自信的人影。觀眾為這投影喝采,而暗房裡的孩子卻顫抖著捂住耳朵。

這就是假我的運作方式:我們用外在成就與形象,投射出一個理想化的幻影,遮蓋住內心的脆弱。

年輕創業者馬克就是這樣。他的社群媒體上充滿豪語、成功照片與掌聲,但在諮商室裡,他說:「我每天都活在被揭穿的恐懼裡。」那個投影影像愈大,他的焦慮就愈深。假我曾是他的保護,卻也成了囚牢。

raw-image



心理學解析——完形治療與阿德勒

完形治療:未竟事宜

莉莉,某跨國企業主管,常被稱為「完美主義者」。她的根源來自童年——當她興奮地把得獎的畫作拿給父親看,父親卻只冷冷說:「這裡不夠好。」那份羞恥成了未竟事宜,像幽靈鎖鏈般糾纏著她,讓她成年後不斷追逐「更完美」。

完形治療提醒我們:未竟事宜若不被處理,會持續消耗能量,驅動我們重演舊的痛苦劇本。

阿德勒心理學:補償性的虛構目標

年輕創業家亞倫,在外界眼中是天才。但他內心的信念卻是:「如果我失敗了,我就一文不值。」這來自童年不斷被比較的羞辱。為了補償,他創造了「必須最成功」的虛構目標。這個目標如同山頂雕像,越追越遠,越追越空虛。

阿德勒提醒我們:自卑是動力,但過度補償會讓人迷失。當虛構目標凌駕真實需求,我們只會陷入更深的自我耗損。


假我的兩面——資源與枷鎖

凱文是一位部門主管,假我形象幫助他獲得尊敬與晉升。但某次專案延誤,他明明焦慮得要命,卻仍笑著說:「放心,我來處理。」那一瞬間,他覺得自己像被掏空。

假我帶來資源——掌聲、地位、安全感。但問題不在於它的存在,而在於我們「沒有選擇權」。如果能在需要時戴上,在安全時卸下,假我就能成為工具,而不是囚牢。

那天,凱文試著傳訊息給同事:「我需要幫忙,能不能一起想辦法?」結果沒有失去信任,反而得到支持。世界沒有崩塌,反而透進陽光。

raw-image



練習手冊——從共鳴到行動

『+10%真實』練習

在低風險場景,說出一點點脆弱。

例:琳達在會議中承認「我跟不上,可以再解釋一次嗎?」結果,反而讓團隊更放鬆。

三句請求模板

阿哲說:「這週專案太多 → 我很焦慮 → 可以幫我分攤一份簡報嗎?」結果得到協助與信任。

界線一句話

小慧對媽媽說:「媽,我今天太累了,明天幫妳處理好嗎?」第一次感受到拒絕並不等於不孝。

雙軸地圖

橫軸:依賴外在期待;縱軸:自我覺察。

阿成落在「高依賴×低覺察」象限,他的練習是:每天寫三件讓自己開心的小事。


收束——內在和解

清晨,阿傑在公園裡看著積水中的倒影。昨夜他第一次對同事承認「我也很焦慮」。結果沒有被貶低,反而得到支持。

腳下的草地閃著晨露,像破碎的陶瓷面具。倒影中的臉,疲憊卻真實。他對自己微笑,低聲說:「原來這樣的我,也值得被愛。」

raw-image



結語

我們不必摧毀假我,也不必否定它。它曾是我們的盔甲,幫助我們在世界上生存。但若我們能學會「什麼時候戴,什麼時候卸下」,就能把選擇權拿回來。

療癒不是激烈的革命,而是一場溫柔的內在和解。當我們願意伸手給那個渺小的真我,輕聲說「沒關係,就算這樣也值得被愛」,我們才真正開始踏上回家的路。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精選

  1. 「假我不是敵人,而是曾經救過你的盔甲。」
  2. 「最重的,不是面具,而是把面具當成自己。」
  3. 「我們把被忽略的感受,變成要追的成就。」
  4. 「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盔甲,而是能選擇何時穿上它。」
  5. 「請求不是麻煩,而是邀請別人參與你的生命。」
  6. 「界線不是牆,而是橋。」
  7. 「真實不必一次展露全部,只要多 10%,世界就會回應你。」
  8. 「當你能擁抱不完美的自己,關係才有真實的開始。」
  9. 「假我曾經救過你,但你不必一輩子都活在它裡面。」
  10. 「回家的路,不在遠方,而在你勇敢說出第一句真實的當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45會員
288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30
我們常覺得自己很累,好像在演一個不是自己的角色。其實,這與「假我」和「生存策略」有關。童年的壓力事件、未竟事宜與負向信念,逐漸累積成一套自動化的劇本。本文透過模範生事件與追車事件的案例,解析假我的形成,並提供「五步探索法」,幫助你從內耗走向真我,活出自由與真誠。
Thumbnail
2025/09/30
我們常覺得自己很累,好像在演一個不是自己的角色。其實,這與「假我」和「生存策略」有關。童年的壓力事件、未竟事宜與負向信念,逐漸累積成一套自動化的劇本。本文透過模範生事件與追車事件的案例,解析假我的形成,並提供「五步探索法」,幫助你從內耗走向真我,活出自由與真誠。
Thumbnail
2025/09/29
內耗不是懶惰,而是一種過度啟動的自我保護。從反芻思考、自我打擊,到討好、對抗、疏遠與高功能假象,這些看似「生存策略」的行為,卻逐漸演變成壓垮我們的盔甲。本文帶你看見內耗的幾種表現方式,理解其心理學根源,並思考如何卸下假我,重新找回真實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9/29
內耗不是懶惰,而是一種過度啟動的自我保護。從反芻思考、自我打擊,到討好、對抗、疏遠與高功能假象,這些看似「生存策略」的行為,卻逐漸演變成壓垮我們的盔甲。本文帶你看見內耗的幾種表現方式,理解其心理學根源,並思考如何卸下假我,重新找回真實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9/28
「為什麼我明明努力,卻還是覺得不夠好?」 也許,你正陷在一場看不見出口的內耗裡。這篇文章不會給你三招速成的解法,而是邀請你踏上一段旅程:從覺察到行動,從理解到轉化,慢慢走出焦慮與自責的迴圈,成為真正想要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9/28
「為什麼我明明努力,卻還是覺得不夠好?」 也許,你正陷在一場看不見出口的內耗裡。這篇文章不會給你三招速成的解法,而是邀請你踏上一段旅程:從覺察到行動,從理解到轉化,慢慢走出焦慮與自責的迴圈,成為真正想要的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時隔這麼久,再次和《Cine 21》相遇的金賢珠說自己很幸運。但我們都知道她擁有的幸運絕非偶然,那是她在堅定和恐懼擺盪的日子裡,所攢下來的無數累積。
Thumbnail
時隔這麼久,再次和《Cine 21》相遇的金賢珠說自己很幸運。但我們都知道她擁有的幸運絕非偶然,那是她在堅定和恐懼擺盪的日子裡,所攢下來的無數累積。
Thumbnail
成德美做為劇中女主角,除了是充盈美術館策展人以外還有另一個身分一偶像車時安的站姐。身為平常有在追星的人很能體會德美的心情,看到喜歡的偶像臉上不自覺散發出的笑容、覺得可愛時整顆心融化的感覺,和眼中藏不住的笑意。彎彎的眼眸盛滿了對偶像的愛。 人生中一定要遇見的人,不是靈魂伴侶,是追星夥伴
Thumbnail
成德美做為劇中女主角,除了是充盈美術館策展人以外還有另一個身分一偶像車時安的站姐。身為平常有在追星的人很能體會德美的心情,看到喜歡的偶像臉上不自覺散發出的笑容、覺得可愛時整顆心融化的感覺,和眼中藏不住的笑意。彎彎的眼眸盛滿了對偶像的愛。 人生中一定要遇見的人,不是靈魂伴侶,是追星夥伴
Thumbnail
當對自己當下狀態的滿意,自然會散發讓人舒服的美感,體面的老去,更有一種成熟的韻味,真的不需要強迫自己,過度的追求「外在表徵」必須符合世俗對「俊男美女」的標準,而應該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能跟自己相處,接受自己的限制,肯定自己的優點,活得開心坦然的接受生命中各種的安排。
Thumbnail
當對自己當下狀態的滿意,自然會散發讓人舒服的美感,體面的老去,更有一種成熟的韻味,真的不需要強迫自己,過度的追求「外在表徵」必須符合世俗對「俊男美女」的標準,而應該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能跟自己相處,接受自己的限制,肯定自己的優點,活得開心坦然的接受生命中各種的安排。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一個成功的演員,外表亮麗只是基本的條件,內涵是否像永遠不會吸飽的海綿,持續吸取養分才是持續發光發亮的關鍵。人們慣於喜新厭舊,亮麗外表被暫時稱讚為美女只是一時的,外表美麗不可能抵抗歲月的自然老化;如果想要持久不墜地被讚許內外兼條,需要有智慧的內涵幫撐。腦內有東西才能言之有物,思維才會決定發展的高度。
Thumbnail
一個成功的演員,外表亮麗只是基本的條件,內涵是否像永遠不會吸飽的海綿,持續吸取養分才是持續發光發亮的關鍵。人們慣於喜新厭舊,亮麗外表被暫時稱讚為美女只是一時的,外表美麗不可能抵抗歲月的自然老化;如果想要持久不墜地被讚許內外兼條,需要有智慧的內涵幫撐。腦內有東西才能言之有物,思維才會決定發展的高度。
Thumbnail
我想起斯特拉・阿德勒在《表演的藝術》一書中說:「只有當你拒絕把自己當作角色的時候,才是表演。在整個表演的歷史中,沒有人表演他自己。」長久以來,我把角色放在自己的前面,現在,我第一次產生了「演員為什麼不能演自己」的疑問,我甚至對什麼叫作「自己」充滿了問號。
Thumbnail
我想起斯特拉・阿德勒在《表演的藝術》一書中說:「只有當你拒絕把自己當作角色的時候,才是表演。在整個表演的歷史中,沒有人表演他自己。」長久以來,我把角色放在自己的前面,現在,我第一次產生了「演員為什麼不能演自己」的疑問,我甚至對什麼叫作「自己」充滿了問號。
Thumbnail
在訪談的過程中,金賢珠幾次借用MBTI來說明自己,讓人想起以前她說著首爾方言,稚氣未脫的樣子。但當她又用MBTI的想象力和理論來分析角色,又是另一種專業十足的樣貌。即使是在懸疑劇的特殊情況裡,她仍然以最真實的樣貌成為尹瑞荷,證明了自己身為演員的力量。
Thumbnail
在訪談的過程中,金賢珠幾次借用MBTI來說明自己,讓人想起以前她說著首爾方言,稚氣未脫的樣子。但當她又用MBTI的想象力和理論來分析角色,又是另一種專業十足的樣貌。即使是在懸疑劇的特殊情況裡,她仍然以最真實的樣貌成為尹瑞荷,證明了自己身為演員的力量。
Thumbnail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
Thumbnail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