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7:假我與生存策略:那些你以為的堅強,其實是脆弱的保護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咖啡館的疑問

某個午後,你坐在咖啡館的角落,手裡的拿鐵冒著熱氣。窗外的行人來來往往,每個人看起來都在努力趕路,而你卻覺得自己像停在原地。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自己很累,好像活著的不是我,而是一個戴著面具的人?」

raw-image


這個疑問或許比你想像的更普遍。很多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曾懷疑自己是不是「在演戲」。

  • 在職場裡,拼命加班、追求績效,卻總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 在親密關係裡,明明已經付出很多,仍害怕自己會被嫌棄或拋下。
  • 在朋友之間,小心翼翼地拿捏說話分寸,生怕一個表情就讓自己被孤立。

這些矛盾的感受背後,有一個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假我(false self)與生存策略(survival strategy)


假我:不是天生,而是被迫

假我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因為需要被愛、需要安全感,逐漸建立起來的一層「保護性外殼」。

它的形成往往來自一條潛意識的鏈條:

  1. 事件:童年的壓力情境或重大經驗。
  2. 感受:當下無法處理的情緒,成為「未竟事宜」。
  3. 信念:我們對事件的解釋,通常是負向信念,例如「我不夠好」「愛是有條件的」。
  4. 決定:基於這些信念,我們立下保護自己的「虛構目標」。
  5. 行動:這些決定延伸成固定反應,最終變成「生存策略」。

這樣的「劇本」一旦寫下,就會在潛意識中反覆重演。成年後的我們,常常還在被這些兒時的決定牽動,只是自己沒有察覺。


模範生事件:一場公開的否定

小學禮堂裡,木質地板散發著淡淡的氣味。老師滿臉笑意地宣布:「今天我們要選模範生!」

當他被推舉為候選人時,心中閃過一絲驕傲與期待。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努力終於被看見了。

raw-image


然而,投票結果卻狠狠擊碎了她的期待——他沒有被選上。

更殘酷的是,老師要求同學們上台,說明「為什麼不選她」。

一個又一個熟悉的身影走上講台。那些平常笑著和他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卻在全班注視下毫不留情地說:

  • 「我覺得他太驕傲了。」
  • 「他有時候看起來不適合做模範生。」

每一句話,都像針一樣刺進心裡。明明昨天還一起嬉笑打鬧,今天卻變成公開的否定。

他愣在座位上,臉頰燙得發紅,心口像被壓住一塊大石。

「原來你們表面上對我好,但心裡其實都嫌棄我。我永遠都不夠好。」

這個念頭深深刻進了他的內心。

raw-image


從那天起,他做了一個決定:少花心力在人際上,與其被否定,不如把自己變得更強。

多年後,這個決定讓他在專業領域表現突出,卻也讓他與人之間隔著一層無形的牆。他開始習慣把自己埋進工作裡,以能力換取價值,卻忽略了自己渴望連結的需求。別人看見的,是一個「很厲害、卻難以親近」的人。假我,在此牢固成形。

raw-image


👉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你是否也曾在某個場合,被公開否定,或是在最期待被肯定時,卻迎來失望?那份羞辱感,往往會在心底留下一道深刻的烙印。


追車事件:被拋下的恐懼

清晨的街道,天空帶著灰藍色。一個小男孩揹著書包,氣喘吁吁地追著前方的車子。

父親因為他遲到,毫不猶豫踩下油門,把他留在原地。孩子邊跑邊哭,聲音被引擎聲吞沒。

raw-image


那一刻,他心裡湧上強烈的恐懼:

「如果我不夠快、不夠好,就會被拋下。」

於是,他下定決心:「我要追上去、我要彌補錯誤。」

多年後,這個決定轉化成一種習慣:當他察覺到別人生氣或不悅時,會立刻安撫、討好,甚至犧牲自己的感受,只為了不再經歷「被丟下」的痛苦。

這,就是典型的「討好型」生存策略。

或許你也曾這樣:

  • 為了避免衝突,明明不願意,卻答應別人的要求。
  • 一看到別人皺眉,就立刻道歉,即使錯不在你。

這種模式雖然避免了衝突,卻讓內心愈發壓抑,甚至逐漸忘記了自己真正的需求。


生存策略:盔甲,卻也是牢籠

從模範生事件到追車事件,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一個模式:

生存策略曾保護我們,卻在長大後變成了束縛。

它像一副厚重的盔甲,曾經救了我們一命,卻也讓我們透不過氣。

  • 它讓我們更容易內耗,因為真實的感受被壓抑。
  • 它讓我們更容易被誤解,因為別人只看到防禦外殼。
  • 它讓我們更難表達需求,因為害怕再次受傷。

有人變成了永遠追求卓越的「高功能型」,看似無堅不摧,其實內心孤單。

有人習慣退縮,選擇「疏遠型」,避免親近,只為不再受傷。 有人選擇對抗,用憤怒掩蓋脆弱。 也有人選擇討好,把自己放到最後,只求不被丟下。

這些策略沒有對錯,因為它們都是在那個年紀,我們能想到的最好方法。


自我覺察:五步探索法

如果你也曾覺得「自己好像不是自己」,不妨嘗試以下練習:

  1. 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回顧童年或青春期中,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件。
  2. 我的感受是什麼?
    那些未被處理完的情緒,就是你的「未竟事宜」。
  3. 我怎麼解釋這件事(我的信念)?
    你可能告訴自己:「我不夠好」「如果出錯,就會被丟下」。
  4. 我當時做了什麼決定?
    這些決定,往往是為了保護自己而立下的「虛構目標」。
  5. 這個決定如何影響我現在的行動?
    你可能因此變得完美主義、討好、對抗,或疏遠。

舉例:

  • 事件:國中考不好,被父母責罵。
  • 感受:羞愧、沮喪。
  • 信念:愛是有條件的,我不夠好。
  • 決定:我要更努力,不能再失敗。
  • 行動:長大後過度追求完美,對自己苛刻。

當你把這些寫下來,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現在的很多行為,竟然都能追溯到某個童年的片段。


從假我走向真我

假我不是錯,它是那個年紀的我們,最聰明的選擇。它曾經保護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

但如今,我們已經長大,可以選擇不再依賴那副厚重的盔甲。

當你回頭看見自己的「人生劇本」,你就有機會對它說:

「謝謝你曾經保護我。現在,我願意嘗試做真正的自己。」

這是一段從假我走向真我的旅程,也是一條從內耗走向自由的道路。

而這條路,從理解自己開始。

raw-image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1. 假我不是錯,而是那個年紀的你,最聰明的生存方式。
  2. 當你覺得很累,往往是童年的劇本在你心裡重演。
  3. 生存策略曾是盾牌,但久了會變成牢籠。
  4. 討好別人容易,討好自己才難。
  5. 被拋下的恐懼,往往比孤單更讓人害怕。
  6. 真正的勇敢,是敢於放下假我,允許自己做回真我。
  7. 盔甲曾保護你,但也遮住了你最美的樣子。
  8. 你現在的選擇,決定了是否要繼續重演舊的故事。
  9. 理解自己,是走出內耗的第一步。
  10. 謝謝你曾經保護我,現在我願意成為真正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4會員
318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09/29
內耗不是懶惰,而是一種過度啟動的自我保護。從反芻思考、自我打擊,到討好、對抗、疏遠與高功能假象,這些看似「生存策略」的行為,卻逐漸演變成壓垮我們的盔甲。本文帶你看見內耗的幾種表現方式,理解其心理學根源,並思考如何卸下假我,重新找回真實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9/29
內耗不是懶惰,而是一種過度啟動的自我保護。從反芻思考、自我打擊,到討好、對抗、疏遠與高功能假象,這些看似「生存策略」的行為,卻逐漸演變成壓垮我們的盔甲。本文帶你看見內耗的幾種表現方式,理解其心理學根源,並思考如何卸下假我,重新找回真實與自由。
Thumbnail
2025/09/28
「為什麼我明明努力,卻還是覺得不夠好?」 也許,你正陷在一場看不見出口的內耗裡。這篇文章不會給你三招速成的解法,而是邀請你踏上一段旅程:從覺察到行動,從理解到轉化,慢慢走出焦慮與自責的迴圈,成為真正想要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9/28
「為什麼我明明努力,卻還是覺得不夠好?」 也許,你正陷在一場看不見出口的內耗裡。這篇文章不會給你三招速成的解法,而是邀請你踏上一段旅程:從覺察到行動,從理解到轉化,慢慢走出焦慮與自責的迴圈,成為真正想要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9/28
你是否常常在腦海裡和自己打仗,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到無比疲憊?心理學告訴我們,內耗不是性格缺陷,而是源自「未被接納的需求」與「斷裂的情緒」。本文帶你從阿德勒與完形心理學的雙重視角,看見內耗的根源,並找到走出心裡無聲戰爭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9/28
你是否常常在腦海裡和自己打仗,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到無比疲憊?心理學告訴我們,內耗不是性格缺陷,而是源自「未被接納的需求」與「斷裂的情緒」。本文帶你從阿德勒與完形心理學的雙重視角,看見內耗的根源,並找到走出心裡無聲戰爭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反思了對人生的看法,強調面對情緒和事件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從依賴他人肯定到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通過這個旅程,作者學會開放自己,尋找支持系統,最終希望能夠在探索中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是一段關於成長與自我發現的心路歷程,鼓勵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我懷疑,我常藉由思考和算計自己,來逃避自己、逃避一些更真實、與存在有關、生而為人該真誠面對的事情。
Thumbnail
我懷疑,我常藉由思考和算計自己,來逃避自己、逃避一些更真實、與存在有關、生而為人該真誠面對的事情。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愛自己是顯化夢想的先決條件。當我們愛自己時,好事就會發生。一切變得明亮、閃閃發光,更輕盈,卻更強大。
Thumbnail
當我們的現況收到威脅的時候,潛意識通常會讓我們有兩種反應(二擇一):「戰」或「逃」;這時候會與自己內在的自我認同連結上,也就是當我是自信、有能量的時候,潛意識會選擇「戰」、當我自卑沒自信、沒能量的時候,潛意識就選擇「逃」。... (abstract continue)
Thumbnail
當我們的現況收到威脅的時候,潛意識通常會讓我們有兩種反應(二擇一):「戰」或「逃」;這時候會與自己內在的自我認同連結上,也就是當我是自信、有能量的時候,潛意識會選擇「戰」、當我自卑沒自信、沒能量的時候,潛意識就選擇「逃」。... (abstract continue)
Thumbnail
《棲息咖啡館》的溫柔描述著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掙扎,透過不同的短篇故事讓讀者在共鳴中找到心靈的慰藉。故事中的人物表達了對自我的懷疑和尋找自己的個性,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自我掙扎的真實感受。
Thumbnail
《棲息咖啡館》的溫柔描述著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掙扎,透過不同的短篇故事讓讀者在共鳴中找到心靈的慰藉。故事中的人物表達了對自我的懷疑和尋找自己的個性,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和自我掙扎的真實感受。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Thumbnail
在行動經濟學上,花力氣就是成本,學習技術是受到利益和成本平衡所推動,惰性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本性上。 觀察我在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裡看了幾次電子郵件,可以合理推論,這是一種想要逃避的慾望,也可以說持續寫作所需要的自制力,高於我能輕易動用的自制力。心流: 一個完全不花力氣得專注狀態,你深陷其中,完全
Thumbnail
在行動經濟學上,花力氣就是成本,學習技術是受到利益和成本平衡所推動,惰性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本性上。 觀察我在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裡看了幾次電子郵件,可以合理推論,這是一種想要逃避的慾望,也可以說持續寫作所需要的自制力,高於我能輕易動用的自制力。心流: 一個完全不花力氣得專注狀態,你深陷其中,完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