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永續報告書時,「公司治理與資訊透明」是投資人、顧問或合作夥伴最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本篇文章將以導讀的方式,拆解治理結構、管理制度與國際認證的三大重點,並結合鴻華先進(Foxtron)、英業達(Inventec)、緯創(Wistron)、台達(Delta)的實際揭露,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如何判讀治理章節,並應用於盡職調查、課程教學或專案撰寫。
第一部分:公司治理架構與董事會責任
本段聚焦董事會與治理架構的定義、運作模式及評估重點:董事會與永續治理的角色
「公司治理架構」指的是企業決策與監督的制度設計,包括董事會、專責委員會與管理團隊的分工。
以英業達為例,其董事會設有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與永續發展委員會,並由九席董事組成,其中三席為獨立董事。這樣的設計能避免利益衝突,確保永續議題不僅是企業附屬任務,而是與財務決策並列的核心工作。對於評級或評鑑,評審者會特別看重董事會是否將永續績效納入經理人考核,以及是否由董事長或高層親自監督相關議題。
舉例來說,鴻華先進在其永續報告中清楚揭示「永續治理架構圖」,並強調將 ESG 指標納入經理人績效評核,這代表治理與績效連動,而不只是口號。對投資人而言,這樣的資訊能顯示企業承擔長期責任的決心。
第二部分:制度與內控機制
本段聚焦內部控制、ISO 驗證與永續管理制度:
管理系統與國際認證
說明企業如何藉由制度化與認證強化治理:
除了架構,制度是檢視公司治理的重要指標。所謂制度,包含內部稽核、資訊透明規範與國際標準導入。例如,緯創在網站上公開完整的 ISO 14001(環境管理)、ISO 45001(職安衛)等證照名單與效期,方便外部審閱。這不僅是形式上的合規,更是透過國際標準建立外部信任。
英業達則依循《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建立「永續資訊管理作業規範」與「永續報告書編製、查證及申報作業辦法」,確保資訊經內部控管與第三方查證後再行揭露。這樣的制度設計,讓報告更符合 TCSA 評選的可信度要求。
對企業顧問或投資人來說,觀察這些 ISO 與制度是否落實到實際管理,是判斷一家公司治理成熟度的最佳切入點。
第三部分:資訊透明與利害關係人溝通
本段聚焦透明揭露、利害關係人機制與外部查驗:
公開透明與溝通機制
說明資訊透明的重要性與應用技巧
資訊透明度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永續報告書強調「可取得性」與「易讀性」,這不只影響評鑑分數,更影響合作夥伴的信任。以台達電為例,其報告中公開董事會永續決策流程,並同步揭露外部保證與獲獎紀錄,展現治理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英業達每年由治理主管向董事會報告利害關係人溝通狀況,並透過專屬 ESG 網頁提供查詢與意見回饋信箱,這樣的設計確保資訊不是單向輸出,而是雙向互動。鴻華先進則公開利害關係人議合流程與申訴管道,這使得外部可以具體檢驗其透明度,而非僅憑企業自述。
對於撰寫永續報告書的人來說,建立「利害關係人溝通機制」與「申訴回應管道」,不僅是形式合規,更能提升報告的說服力與實用性。
總結:如何快速判讀公司治理與資訊透明
公司治理與資訊透明章節,主要可以用三個角度來快速判讀:一是治理架構是否清楚,並由董事會直接負責;二是管理制度與 ISO 認證是否到位,能被外部檢核;三是資訊揭露是否透明,包含利害關係人溝通與外部保證。
結合鴻華、英業達、緯創、台達四家公司的實務案例,我們可以學到:架構是基礎,制度是保障,透明是信任。這三者缺一不可,也是盡職調查與專案評級時的核心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