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衝浪新手、剛從租板過渡到考慮買板,這篇把我從 NSP 9’6 到 9’1 的換板過程、烏石港實測感受、板型優缺點與購買心法整理給你
希望大家一起提升起乘率、斜跑更穩,找到一張屬於你的新手專武 *ଘ(੭*ˊᵕˋ)੭* ੈ✩‧₊˚.
我與第一張板:NSP 9’6
- 購入背景:在台中松柏港當小幫手時購入,材質輕、rocker 翹、浮力大,很適合新手追浪
- 初期困難:自己摸索兩年,可以在白浪花穩定起乘,但到outside仍常常衝不起來,笑中帶淚的卡關期
- 轉折點:從峇里島回來後,讀浪能力以及抓起乘時機能力提升,從原本一天0~1道浪,到一天能下 4 道起跳,起乘次數明顯上升!!
- 反思:同一張板,因為在峇里島起乘次數很多,回來之後更能抓到起乘的時機點,進而意識到在新手期,能多起乘幾次是非常重要的!!
為什麼考慮第二張板?
- 交通現實:9’6 大部分轎車載不下,外衝移動性差
- 浪況差異:烏石港(北部)浪的推力與松柏港明顯不同,想找更靈活的長板 ; 後來也交了一個北部的男友,所以到烏石港衝浪的頻率大幅增加,想順便買一張板子寄在烏石港比較方便
- 能力門檻:Outside有一定起乘率(大概60%左右),租 9’0~9’2 也能下浪直跑,想往「更輕、更好斜跑」的方向前進
試板與比較:不同長板型的實測感受
買板之前,有先在烏石港租6次板,測試不同板型
- NSP 9’2 all round:
- 中規中矩,沒有明顯亮點,但容錯高、好上手
- 9’0 尖尾瘦長板:
- 優點:板寬較瘦,划水施力更直接+坐板轉向快;下浪輕盈有「要飛起來」的感覺
- 缺點:核心穩定度要求高,沒穩住就易晃
- 9’2 all round 番薯板:
- 優點:浮力超大、下浪超穩,像在平地起乘
- 缺點:很重、划水吃力、轉向慢,玩起來不開心
- 結論:以我的能力與目標,先選「新手友善+可練斜跑」的長板過渡,比一口氣跳短板更實際
決定板:9'1 Happy衝浪板
願稱這張板是我的新手專武,如同板名玩起來很HAPPY,第一次下水完全沒隔閡,划水、下浪都很有安全感,而且因為3 fin的配置輕輕一踩就能斜跑了!!
- 緣分:在二手社團看到,剛好賣家也要去烏石港,現場看板成交
- 購入理由:價錢、板況在預算內,賣家還再三保證「安全感很足、追浪與斜跑都很OK」,再加上最近政府準備普發現金一萬XD
- 下水實測:
- 划水:穩而輕鬆,入水感輕
- 起乘與下浪:輕盈、容錯高
- 轉向與斜跑:3 Fin 設定,稍微施力就能斜跑

拿著Happy衝浪板很高興的自己
以前追浪就累到不行,現在能邊追邊觀察四周思考起乘點與斜跑方向
後來回松柏港拿 9'6 衝颱風浪,雖然是不同板子,但能明顯感到「讀浪、越浪、下浪」都更有餘裕!!
附上一張第一次在烏石港下水,衝得很開心,一上岸就說要跟新板子合照XDD
新手長板挑選心法(重點整理)
如果自己不知道怎麼挑,建議可以跟自己的教練討論,大部分的安全會是建議買TORQ 9'2~9'0,板子不易壞好上手,號稱坦克戰車XD
但如果想自己挑,以下重點供各位參考~
1. 版型優先:
- 關鍵字可找:all round、板頭翹(有助於容錯與提升下浪率)
- 目標是「提高成功起乘次數」而非一次到位的進階板
2. 尺寸與移動性:
- 9’0~9’2 多數車型較好載,外衝比較容易
3. 重量與浮力:
- 浮力大=容錯高,但過重會影響划水效率跟樂趣,拿起來也很容易手酸
5. 品牌與脫手:
- 入門常見:TORQ、NSP,比較保值跟好轉手
6. 租板測試:
- 先在常去浪點多試幾張,感受「划水是否省力、起乘是否穩、轉向是否直覺」
二手衝浪板購買清單(檢查重點)
新手建議一定要找會看的朋友或是教練現場看!!
- 外觀:碰傷、裂痕、進水
- 重量:是否異常偏重(可能進水)
- 板身:板頭、板尾、板寬是否符合你習慣的划水與站位
- finbox:是否完整、固定牢靠
- 附件:Fin 是否齊全、是否含板袋
如果重新學衝浪,給即將要買板的自己一段話
選板沒有標準答案,但有「適合現在的你的答案」
一張好的適合自己程度板子會大大影響衝浪的快樂度跟進步幅度,前期起乘次數越多,可以更快學會起乘與斜跑,所以第一張板比起要買漂亮的,適合自己程度更重要!!
希望我的經驗能讓你少踩雷、更快享受衝浪帶來的自由與快樂✧*。٩(ˊᗜˋ*)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