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信用:碳之外的另一種價值,COP30 的新焦點

PACM-avatar-img
發佈於雜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從「碳中心主義」走向「自然正增長」的制度轉場

碳是我們理解氣候危機的入口,卻不是出口。十多年來,全球把減碳視為永續的同義詞:排放盤查、淨零承諾、碳費與碳稅、ETS 與自願市場。這些工具的確把「排放有價」帶進決策,但也把視野收窄到單一分母——tCO₂e。當森林被當成「碳田」、海岸被當成「碳倉」,物種、棲地、連通性與社群權利往往成為被犧牲的旁白。現實提醒我們:即便世界在統計上達到淨零,如果自然系統持續退化,糧食、水資源與公共衛生的風險仍會同步上升。碳不是萬靈丹,碳之外還有自然的帳本。

2022 年通過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把「2030 年扭轉自然喪失、2050 年與自然和諧共生」寫成全球共識,也為資金動員與治理升級打下制度地基。最家喻戶曉的「30×30」不是口號,而是清楚的投資訊號:到 2030 年,至少三成陸地與海洋需要被有效保護與恢復。要做到這件事,僅靠公帑不夠,必須把私人資本穩健地引入自然治理。由此,生物多樣性信用(Biodiversity Credit, B-Credit) 走上舞台——不是為了取代碳信用,而是補上碳以外失落的那一半世界。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信用?簡單說,就是把自然的「正增益」——棲地品質提升、關鍵物種復育、景觀連通度加強、河口與濕地的生態功能恢復等——以可驗證、可稽核、可結算的方式量化,並在嚴格的治理架構下進行交易或採購。與碳不同,生物多樣性沒有單一、通用的度量單位,這意味著 B-Credit 多半採取指標組合與分層核算:以基線與額外性為起點,輔以遙測、無人機、環境 DNA、聲景監測與社區參與式監測等 dMRV 工具,將「看不見的生態改善」變成可以被審計的公共價值。關鍵並不在炫目的科技,而在方法的保守與透明:模型要能被重現,假設要能被挑戰,資料要能被公眾與學界核對。

治理是更難也更關鍵的一半。沒有社會正義,就沒有自然正增長。B-Credit 必須從第一天就嵌入 FPIC(自由、事前、知情同意)、在地主導與公平利益分享,把地權、使用權、文化權與收益權放到同一張談判桌上。專案不只是「落地」,更要「落社群」;不是替社群做,而是與社群一起做。為了應對永久性風險,還需要備抵池與保險的雙層設計,面對火災、病蟲害與政策逆轉等不確定性,確保信用的持久性與可追償性。註冊層面,應採單一序號的國家或區域登錄,以避免跨帳本的雙重計算;區塊鏈可以用來增加可追溯性,但不應成為投機工具的護身符。

COP30 為何是轉折點?一者在地:會議將於亞馬遜流域的貝倫舉行,象徵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心臟地帶向世界發出治理訊號。二者在制:GBF 與巴黎協定的銜接(從 NBSAP 到 NDC、從自然帳到碳帳的對接)將進入實作階段,B-Credit 有機會被視為「碳 × 自然」雙支柱之間的制度銜接器。三者在金:自然金融(Nature Finance)正在浮現;在 TNFD、CSRD/ISSB 的揭露壓力下,企業不再只需說明排放,更要說清楚供應鏈對自然的依賴與影響。當自然被寫回財務語言,B-Credit 就不再是理想,而會成為資產配置的選項。

當然,任何市場化工具都不是沒有代價。B-Credit 面臨四大風險:計量不確定、社會不正義、雙重計算與金融投機。對策也必須四管齊下:公開方法學與第三方複核,讓模型接受學界與社群的挑戰;將 FPIC 與利益分享條款入法,並提供法律輔助與申訴機制;建立跨帳本的唯一註冊與對帳規則,讓碳與自然各自分帳、合併報告;以「實體交付為先、延遲交割、KYC/AML」約束金融產品,讓資本服務自然,而非吞噬自然。兩條紅線必須明確:不得用 B-Credit 合理化新的棲地破壞;不得用 B-Credit 取代企業應做的避免與減緩義務。順序錯了,代價會非常高。

對政策制定者,起手式是三件事:建立自然登錄(NR-Nature)與開放資料,把國土生態圖資與保護/復育成果納入可查驗平台;啟動跨部會的常設機制,讓環境、農業、經濟與金管彼此對表;以公共採購與主權信用作為早期買方或擔保,撬動私人資本。對企業,路徑很清楚:先避害,再減害,再恢復,最後才談補償與投資;把自然 KPI 納入永續連結貸款與債券,讓財務條件與生態成果綁在一起。對金融機構,將自然風險列為授信審查項,嘗試以成果為基礎的融資,支持在地 dMRV 與社群治理的能力建設——這是風險控管,也是價值創造。

台灣與東南亞具備天然舞台。山林、河川、濕地、紅樹林、珊瑚礁與海草床構成從高山到海洋的生態梯度,足以設計涵蓋「棲地修復 × 水源涵養」「沿岸防災 × 漁場補育」的複合信用。區域合作可以從互認與數據互通開始,降低交易成本,擴大流動性。更重要的是社群資本化:以合作社或信託讓地方持有信用與收益權,讓保育與生計不再對立,而是彼此強化。

我們正經歷一場語言的更新。碳讓我們學會為排放買單;B-Credit 讓我們學會為自然增益付費。當自然被誠實地計價、被公平地分配、被嚴格地監督,它就不再只是被消耗的背景,而會成為可以被投資、被增長、被守護的共同資產。COP30 不只是環保峰會,更是經濟與治理的改寫時刻。如果說二十一世紀前半的關鍵詞是淨零,那麼中葉的關鍵詞將是「Nature Positive 自然正增長」。我們需要的不是另一種綠色口號,而是一套把自然寫回會計、寫進政策、寫入金融的務實工程;不是替代碳,而是超越碳。當我們把這套工程做紮實,碳的故事才可能有一個好結局,而自然的故事,才真正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ACM 說書的
2會員
35內容數
合規碳信用 : 國際規則 → 各國制度 → 市場轉型! 合規碳信用的發展路徑,是從《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國際規則出發,由各國立法制度化,最終推動市場從自願性信用轉向合規信用。未來能真正「抵稅、履約、計入國家帳本」的碳信用,只會是合規體系下的產品。
PACM 說書的的其他內容
2025/10/01
2025/9/29,日內瓦。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官網發出一則語氣罕見急切的新聞稿,聯同多個航空與碳市場夥伴,公開呼籲各國政府儘速釋放 CORSIA 合格碳信用單位,否則航空業將面臨合規風險與履約缺口。這不是一
2025/10/01
2025/9/29,日內瓦。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在官網發出一則語氣罕見急切的新聞稿,聯同多個航空與碳市場夥伴,公開呼籲各國政府儘速釋放 CORSIA 合格碳信用單位,否則航空業將面臨合規風險與履約缺口。這不是一
2025/09/30
美國參議員懷特豪斯表示,本屆國會通過碳邊境關稅法案的可能性「並非零」,此跨黨派政策正逐漸進入立法討論核心。此舉反映了國際貿易趨勢與壓力,但同時也面臨設計、談判及國際爭議等挑戰。
Thumbnail
2025/09/30
美國參議員懷特豪斯表示,本屆國會通過碳邊境關稅法案的可能性「並非零」,此跨黨派政策正逐漸進入立法討論核心。此舉反映了國際貿易趨勢與壓力,但同時也面臨設計、談判及國際爭議等挑戰。
Thumbnail
2025/09/30
前言 全球氣候治理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碳數據治理時代」。過去二十年,我們談碳市場時,焦點往往集中在「碳信用」:多少減量被計算出來、多少被交易、多少成為企業 ESG 報告上的績效。然而,隨著《巴黎協定》的生效與 COP29 的制度升級,碳市場的核心已逐漸從「商品」轉移到「數據」。 在這個新時代,MR
2025/09/30
前言 全球氣候治理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碳數據治理時代」。過去二十年,我們談碳市場時,焦點往往集中在「碳信用」:多少減量被計算出來、多少被交易、多少成為企業 ESG 報告上的績效。然而,隨著《巴黎協定》的生效與 COP29 的制度升級,碳市場的核心已逐漸從「商品」轉移到「數據」。 在這個新時代,MR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隨著全球工業化的加速,二氧化碳排放不斷增加,要如何捕碳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EcoLeaf,這種仿生技術提供了一個捕碳的平台,並且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客製化,產生不同的產物喔!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這是一場課後重點紀錄,聽完北大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的李堅明教授的演講後,重點紀錄整理如下: 為什麼要碳交易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ESG在近年越來越熱門,企業需要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文章解釋碳盤查的意義、法規的要求以及企業執行碳盤查的好處。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Thumbnail
### 過程原因及未來影響 碳費審議會的成立和首次審議會召開是為了加速減碳並與國際接軌,這一舉措將對未來的氣候政策和環境保護產生深遠影響。 #### 過程原因 1. **法律框架擬訂**:環境部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下優先擬訂12項子法,其中包括與碳定價相關的法規,這促使了碳費審議會的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