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很感謝 華航馬拉松訓練營在9/27所舉辦的心得分享會。
聽完 Jerry 梁哲睿分享他完成七大馬的經歷,我心裡很久都還熱著。
挑戰世界七大馬拉松,是許多市民跑者的夢想。
Jerry 用很平實的語氣,帶我們走過紐約的喧囂、柏林的紀律、東京的秩序、雪梨的開闊、倫敦的歷史、波士頓的心碎坡、芝加哥的熱情。那一刻我才意識到,原來跑馬不只是里程數的累積,而是用雙腳去丈量一座城市的脈搏。

他說,跑馬不只是體能,更是一場和自己的對話。
在柏林那一場,他甚至發燒到想棄賽,但最後還是告訴自己:「既然都來了,就算用走的,也要走回終點。」那份堅持,讓我聽得有點鼻酸。
因為我們在人生裡,也常常想要放棄,但其實多堅持一步,就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Jerry 也分享了訓練的心法:
「不看錶練習,讓身體自己告訴你該怎麼跑,再回頭對照數據。」這句話讓我很有感。
因為無論跑步還是生活,我們都習慣依賴數字、成績、他人的評價。
但身體和內心,其實才是最誠實的指標。

在課表上,他強調長距離、間歇、節奏跑三種循環;
在生活裡,他提醒賽前的健康管理才是真正的關鍵。防疫、睡眠、飲食,不只是為了比賽成績,而是尊重自己。這一點,我想也是他能一路完成七大馬的重要原因。
後來他也談到每場賽事的特色:
紐約是能量的舞台,柏林最適合破 PB,東京代表秩序,雪梨有陽光與坡道,波士頓則是資格的榮耀,倫敦和芝加哥融合了歷史與現代。聽著他的描述,我彷彿跟著他一起跑過世界七大城。

演講的最後,他說:
「七大馬,不只是世界的廣度,更是自己內心的深度。」這句話我特別記住。因為每一場馬拉松,表面上是挑戰極限,但真正的意義,是讓人一次次遇見更真實的自己。
聽完他的分享,我突然也很想問自己:
在我每天的生活裡,我是不是也能像跑一場馬拉松一樣,接受低潮、學會等待、然後在某個瞬間再次選擇往前?
或許,這就是跑步教給我們最重要的哲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