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時間,我待在家裡,安靜到只剩下時鐘的滴答聲。於是我習慣打開網路廣播,一邊聽不同國家的新聞,一邊做自己的事。
睡前或寫日記時,我常常問自己三個問題:
- 「想跟神說什麼話?」
這個問題總能讓我安心,很快就進入睡眠。 - 「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打幾分?」
雖然能反省自己,但有時反而讓我沮喪,特別是在沒做多少事又被父母唸的時候。 - 「我明天要做什麼?」
通常我會在日記裡標記在月曆上,或列一張待辦清單──要完成的事、要寫的題目、要看的書。
- 減少「今天什麼都沒做」的焦慮。
- 幫助睡眠,不會胡思亂想。
- 培養自我陪伴的感覺,一個人也能過得充實,不至於孤單。
小小練習:在禱告時,每天感謝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這比起煩惱父母的人際圈或惱人的親戚,更能讓心安定。
PS:老實說:一個人的日子,我早就習慣
我爸媽常覺得我只有一個人很可憐,可是我早就習慣了。一直以來都是自己一個人,反而覺得自在。直到後來住校,才發現和同學一起讀書、生活也有不錯的地方。不過,同樣地,也覺得一個人更有自由——像是可以放自己想聽的音樂,不用顧慮別人。
以前在學校的時代沒有智慧型手機,更沒有網路。想聽音樂的方式很單純,要嘛是同學彈鋼琴,要嘛是有人想唱歌。那時候的娛樂其實很少,但卻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