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執-佛學常見詞彙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一、名相之義:什麼是「愛我執」

(1)語源與定義

「我執」(ātmagrāha)即執有「我」,分為兩類:

  • 人我執:執五蘊假合之身心為真實的「我」。
  • 法我執:執萬法各有自性,不能緣起而生。

而「愛我執」是人我執的延伸,是「以我為中心」的情感慣性。

它不只是理智上的錯誤,更是一種心理上的執著與愛戀。在《瑜伽師地論》中稱之為「我愛」、「我慢」、「我見」三毒並生之根。


二、經論根據:佛說「我執」之害

(1)《中論》龍樹菩薩云:

「以有我故有我所,若無我則無我所。」

——《中論·觀我品》

此即說明:只要執著「我」,就會生起「我所」——財、名、愛、權等一切佔有欲。

一切貪嗔癡皆由此起。所以破「我執」,是斷煩惱之根本。


(2)《入菩薩行論》寂天菩薩云:

「一切禍害生自我愛,

一切福德起於愛他。」——〈忍辱品〉

這兩句幾乎是愛我執 vs 愛他心的根本文句。


寂天菩薩以「我愛」與「他愛」為對比軸,指出:

愛我執是萬惡之源,愛他心是菩提之因。

也因此,大乘修行的全部路線可濃縮為一句:

「以愛他心取代愛我執。」


(3)《楞伽經》亦云:

「愚夫愛我執,智者觀無我。」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這句揭示了修行的分野:


凡夫以我為中心而造業;智者以「無我」觀而解脫。所謂「無我」,並非否定存在,而是洞見「我」不具常一主宰之性。


(4)《阿含經》說:

「若有我見,即有煩惱;若無我見,即無煩惱。」

——《雜阿含經》

佛陀直指「我見」即是煩惱之源。


我們之所以會怒、怨、怕、貪,全因「我」的界線太厚。這就是「愛我執」在心理層面的表現。


三、修行實踐:如何轉化愛我執

(1)慧觀:觀「我」不可得

修「無我觀」或「空觀」,

從身(四大假合)與心(念念無常)兩面觀照「我不可得」。當「我」的實體性動搖,貪嗔自然鬆脫。


《金剛經》:「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2)悲願:以愛他心化解愛我執

菩薩道的精髓是「以眾生為我」,

《華嚴經》云:

「忘失自他相,即名入法界。」

當眾生與我不再二分,愛的焦點就自然從自我中心擴散成普遍慈悲。


四、現代詮釋:愛我執的心理學面貌

若以心理學語言說,愛我執相當於:

  • 自我防衛機制(ego defense)
  • 慣性中心化思維(egocentrism)
  • 對「存在安全」的執著(existential attachment)

佛法的修行,其實是在進行「自我邊界的鬆動與再定義」——

不是消滅自我,而是讓「我」成為更大的圓的一部分。

如友人說的比喻:「登泰山而小天下」,視野一高,「我」非消失,
但已融入更廣闊的慈悲之野。


五、總結一句

愛我執,是輪迴的建築師;

愛他心,是解脫的工程師。

一個築牆,一個築橋。

牆築得越厚,痛苦越深;橋築得越廣,世界越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果寶寶看世界
8會員
196內容數
因一個夢的緣起,所以開始執筆創緣。 我們常看到的那諸瞬因果, 也許是沒看到的機緣匯河。 願能日日夜夜栽種諸多菩提果, 願與諸有情共乘無上正等正覺。 願生生世世永不退發心,願大家吉祥。
果寶寶看世界的其他內容
2025/09/23
鬼 六道眾生之一,有種種的分別,福報差的叫無財鬼,時常沒有得吃,所以也叫餓鬼;有些雖有飲食,但是不夠,叫少財鬼;有些福報大,常得飲食,叫多財鬼。 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編著) -果寶簡整- 經典文本中的鬼道眾生: 跨文化與跨文本的分類與詮釋研究報告 第一章 導論:鬼道眾生的概念性框架
Thumbnail
2025/09/23
鬼 六道眾生之一,有種種的分別,福報差的叫無財鬼,時常沒有得吃,所以也叫餓鬼;有些雖有飲食,但是不夠,叫少財鬼;有些福報大,常得飲食,叫多財鬼。 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編著) -果寶簡整- 經典文本中的鬼道眾生: 跨文化與跨文本的分類與詮釋研究報告 第一章 導論:鬼道眾生的概念性框架
Thumbnail
2025/09/21
分身集會品第二 注釋 取材 https://book.bfnn.org/books/0233.htm#a16   1)分身:諸佛及法身大士以方便力,為度種種有緣眾生,分無量身,皆同一形,以地上菩薩能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者,即可分身。法身證得越多,分身越多。而與化身不同,化身為度有緣眾生,應機赴
Thumbnail
2025/09/21
分身集會品第二 注釋 取材 https://book.bfnn.org/books/0233.htm#a16   1)分身:諸佛及法身大士以方便力,為度種種有緣眾生,分無量身,皆同一形,以地上菩薩能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者,即可分身。法身證得越多,分身越多。而與化身不同,化身為度有緣眾生,應機赴
Thumbnail
2025/09/19
六道輪迴 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的眾生都是屬於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總之在六道裡頭轉來轉去,像車輪一樣的轉,永遠轉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輪迴。 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編著) 經典 & 文獻出處 經典名稱引用內容 / 說法要點
Thumbnail
2025/09/19
六道輪迴 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的眾生都是屬於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總之在六道裡頭轉來轉去,像車輪一樣的轉,永遠轉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輪迴。 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編著) 經典 & 文獻出處 經典名稱引用內容 / 說法要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無論是某個人 某段關係 還是某個目標 不要試圖放下對他們的執著。 因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Thumbnail
無論是某個人 某段關係 還是某個目標 不要試圖放下對他們的執著。 因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愛自己和自私的區別,並強調了愛自己意味著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完整,而不是隻滿足小我的自私。該文章還提供了具體的例子和情境,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愛自己和自私的區別,並強調了愛自己意味著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接納自己的完整,而不是隻滿足小我的自私。該文章還提供了具體的例子和情境,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區別。
Thumbnail
愛自己不是一種精神口號,而是日日的自我應證。
Thumbnail
愛自己不是一種精神口號,而是日日的自我應證。
Thumbnail
《愛,從接納自己開始:發現愛,深入關係,到與萬物合一的旅程 Love is to accept yourself》 ✍️作者:巴觀 原文作者:Sri Bhagavan 譯者: 傅國倫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星球 出版日期:2014/08/07 📝閱讀記錄: 這
Thumbnail
《愛,從接納自己開始:發現愛,深入關係,到與萬物合一的旅程 Love is to accept yourself》 ✍️作者:巴觀 原文作者:Sri Bhagavan 譯者: 傅國倫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新星球 出版日期:2014/08/07 📝閱讀記錄: 這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我執」在佛教用語裡,指的是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自我的心態,它既是苦惱的來源,也是矛盾信念的產物。 簡單來說,你所體驗到的知見,是你透過所有不合理的濾鏡而詮釋出來的世界,那些濾鏡,便是由你心中所抱持的錯誤信念,而妄造出來的。 世界是以你想要的模樣來呈現,是你自己決定了自己想看到的事物。
Thumbnail
首先,為什麼我們會執著?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這件事情最好的,所以我們執著要事情按照我們所想的那樣發生、發展
Thumbnail
首先,為什麼我們會執著?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認為這件事情最好的,所以我們執著要事情按照我們所想的那樣發生、發展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Thumbnail
一月份的《豐盛早鳥讀書會 》輪到我導讀《刻意放鬆 》這本書中其中一章「放下我執」 佛教中指對一切有形和無形事物的執著,也就是"執著自我",即以自我爲中心,一切以我爲前提,對任何事都堅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 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 那麼你的”我執”是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