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鍊魂】第一百二十八回 水之惡-病-(二十六)「疾病本質是資訊流」觀點的批判與檢視(三)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水之惡-病-(二十六)「疾病本質是資訊流」觀點的批判與檢視(三)

 

(續上回)


  模型可解釋性(Model Interpretability):指我們能清楚理解模型如何得出結果、背後的邏輯與機制,便於解釋給專業人員與病患,並進行因果推論。

  臨床可用性(Clinical Usability):指模型在實際醫療情境中能被快速、方便地使用,並對診斷、治療決策提供有效幫助。

  衝突點:通常可解釋性越高的模型越複雜或不易操作,而可用性越高的臨床工具往往犧牲深度可解釋性,導致臨床決策有時變成「黑盒」式的判斷。

  「病是資訊流」提供了強大的整合與預測框架,但當理論化的高維資訊模型要落地成臨床工具時,可解釋性(讓人理解原因)與臨床可用性(方便、快速、可執行)常常發生衝突。

  例如:「病是資訊流」模型在臨床心理學的應用上,假設有一個理論模型能以多層訊息指標(神經影像、腦電波、行為數據、情緒量表等)判斷病人是否處於訊息失衡狀態,預測精神疾病發作。

  但這模型可解釋性:模型非常複雜,需要跨領域整合多種生物與心理數據,背後機制能部分解釋病因(有助於學術與研究)。

  導致臨床可用性衝突:整合這麼多訊息在實務上非常耗時且昂貴,醫院或診所難以快速收集與分析,模型操作門檻過高,不適合日常臨床使用。

  其衝突後果,即使模型理論上非常有價值,但臨床醫師仍可能放棄使用,因為成本、時間與操作難度太大。

  又例如:基因—藥物反應預測上,個人化醫療希望利用病人基因資訊預測藥物反應,精準選藥。

  在臨床可用性的部分,可直接提供醫師藥物選擇建議,避免試錯,節省時間與降低副作用。

  但卻在模型可解釋性的部分產生衝突:基因—藥物反應涉及數百個變數與複雜交互作用,模型結果往往只是「建議配方」而無法完整解釋背後因果,醫師難以知道為何某藥適合某人。

  衝突後果,雖然臨床上很實用,但醫師缺乏解釋性可能降低治療透明度,令病人對治療的信任度下降。

  還有人工智慧(AI)影像診斷模型的應用,在現代醫療中,AI深度學習模型能以極高準確率檢測早期癌症(例如肺癌、乳癌)。

  於臨床可用性來看,醫生可直接輸入影像,幾秒鐘內得到診斷結果,大幅節省時間並提高準確性。

  然在模型可解釋性的衝突觀察,深度神經網路的決策過程通常不可解釋(黑盒),醫生難以知道模型為何判斷某區域為癌變,無法直接告訴病人「原因」,也難以進行精確的因果分析。

  其衝突後果就是,醫生可能只能接受模型結果而缺乏解釋力,影響醫病溝通,病人不易完全信任;同時若模型出錯,錯誤來源將會難以追溯。

  模型可解釋性與臨床可用性的衝突,是醫療技術轉譯過程中的核心挑戰。

  太注重可解釋性,可能犧牲效率;太注重可用性,可能失去透明性與信任。

  同樣,這也是「病是資訊流」如果想要付諸臨床應用時的根本挑戰。

  例如,一個免疫訊息流模型,用細胞-細胞通訊(cytokine network dynamics)、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建立免疫網絡狀態空間判位(病態模組),以作為自體免疫疾病分型與預後之用。

  但單細胞網絡高維度,模型能分類,但難以告訴臨床:「哪個訊號節點應被抑制以改善病情」。

  臨床需具體藥物靶(例如阻斷某細胞因子),若模型無法映射到可用藥物,則臨床採用受限。

  無法轉譯成藥物決策可能導致模型閒置;且不當映射可能引發療效不明的off-label(超出標準)使用。

  或者,發展的更前沿,假設微觀量子相干或分子量子效應影響細胞訊號,並進一步影響神經信息流與病理,建立量子/微觀資訊假設驅動的意識—病理模型,就有極高的理論不確定性問題,現行資料也稀少,依現階段科技發展的限制,模型將充滿假設,且大多數步驟難以直接測量或重複。

  臨床介入若以此為基礎(如所謂量子療法),將會因無法受到驗證而難以被監管機構接受。

  更大的問題是,此模型可能會高風險的被濫用為偽療法,誤導病患放棄已證實治療。

  此類模型如想正式施行,還需採取研究—驗證—放行(phased)路徑。需先要求可重複的分子級實驗證據,再做動物、最後人體試驗,還要避免臨床草率採用,以及強化審查與科普反駁錯誤宣傳。

  綜上所述,可想而知,這將是多大的一場醫療工程革命。

  不過,驗證這項「病的本質是資訊流」假說的目的,是為了解釋吾關於身心靈關係圖中的「靈我」之特性,讓有心深入學習者理解「靈」的內涵所在,至於這場範式轉移的醫療工程之前途,就不是當前的我有能力深入參與的專業領域了。

  然後,因提及量子科學,也以量子科學領域的資料作論證了,所以量子層面存在的爭議還得說說。


(待下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認識、確立、實現自我的靈魂升級旅程。
27會員
580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10/04
「疾病的本質是資訊流」的命題,要論證成一個假說不難,但要證明成一個臨床可用的實務技術,就有許多要弄清楚的關竅,以免釀成醫療疏失與道德悲劇。
Thumbnail
2025/10/04
「疾病的本質是資訊流」的命題,要論證成一個假說不難,但要證明成一個臨床可用的實務技術,就有許多要弄清楚的關竅,以免釀成醫療疏失與道德悲劇。
Thumbnail
2025/10/03
「疾病本質是資訊流」與「你生病是自己意識的選擇」這句話一樣,都是一種「隱喻」的說法,對於內在運作及轉化機制的內容毫無闡述,容易成為不求甚解的道聽塗說者,或者有心操弄的謠言宣傳者,任隨己意妄作解釋,造成更多誤會與實務操作的風險。
Thumbnail
2025/10/03
「疾病本質是資訊流」與「你生病是自己意識的選擇」這句話一樣,都是一種「隱喻」的說法,對於內在運作及轉化機制的內容毫無闡述,容易成為不求甚解的道聽塗說者,或者有心操弄的謠言宣傳者,任隨己意妄作解釋,造成更多誤會與實務操作的風險。
Thumbnail
2025/10/02
疾病成為訊息,提醒我們,對於修復生命網絡,從分子到靈性的全方位整合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那份力量。 意即,關於人類整體與環境的健康,我們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皆有責任。
Thumbnail
2025/10/02
疾病成為訊息,提醒我們,對於修復生命網絡,從分子到靈性的全方位整合健康,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那份力量。 意即,關於人類整體與環境的健康,我們每個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皆有責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於google的知識時代,我覺得很多人會把很多相關的醫療資訊放在網路上(包含我自己),但是我的文章都有提到說,我也是以經驗分享我的臨床故事及衛教
Thumbnail
在於google的知識時代,我覺得很多人會把很多相關的醫療資訊放在網路上(包含我自己),但是我的文章都有提到說,我也是以經驗分享我的臨床故事及衛教
Thumbnail
關於現在的醫療環境,以及最近的近況就是食鹽水之亂,很多醫療單位都缺生理食鹽水,自從前年的新冠肺炎,防疫物資的珍貴性之後,常常在盤點隔離衣、口罩、面罩等等防疫物資,而今年則是注射用的食鹽水出了狀況,這對醫療的我們影響真的很大。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Thumbnail
關於現在的醫療環境,以及最近的近況就是食鹽水之亂,很多醫療單位都缺生理食鹽水,自從前年的新冠肺炎,防疫物資的珍貴性之後,常常在盤點隔離衣、口罩、面罩等等防疫物資,而今年則是注射用的食鹽水出了狀況,這對醫療的我們影響真的很大。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醫師查房都用平板了, 這樣對我來說,有什麼好處壞處呢?
Thumbnail
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醫師查房都用平板了, 這樣對我來說,有什麼好處壞處呢?
Thumbnail
近期在有限的時間,我覺得我衛教的文章很多都過眼雲煙,有時候要跟一般民眾分享我的經驗時,還是會想找一下相關之前寫的文章(因為能說的東西太多了,怕會LOSS),所以建立這個魚骨圖分享給更多人參考
Thumbnail
近期在有限的時間,我覺得我衛教的文章很多都過眼雲煙,有時候要跟一般民眾分享我的經驗時,還是會想找一下相關之前寫的文章(因為能說的東西太多了,怕會LOSS),所以建立這個魚骨圖分享給更多人參考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Thumbnail
近期很多人跟我討論精準醫療每個想的都不錯,但就是最好規劃產業的分配 生技醫療重點產業有分醫材、API(原料藥)、生物新藥製劑、通路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目前比較重點的領域 1.慢性病管理 2.疾病預防 3.自主管理 4,病症診斷 5,臨床決策 6.照護服務 這樣從最上面就會開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