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需卦卦辭: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彖曰卦辭:
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本章開始講易經卦,周文王是聖人,孔子是聖人,相差幾百年,勘為聖人講聖人的經典之作,可惜了後代學者多有不解其意,參雜其中,使得後世,一統天下無法順應天地,福澤天下蒼生。所有的易經之卦都是由乾坤兩卦所組合而成的,在繫辭傳裡有說大衍之數五十有五,三五數變,二四變數,懂得乾坤兩卦的變化,就幾乎懂得卦象的變易了。
需卦是需求等待的意思。說明一個人保有行正得體的風範,在時機到來的時刻,必將受世人擁戴,接受大難不死的福氣至上的機會。雖然遇到事情有困難的時候,禮義仁慈的四德行為獲得上天厚愛且誠信靜心的等待事物的轉變,做人處事得禮能夠不偏不倚,也就沒有什麼災難了。
國家社會需要有人來領導,領導人需要培養,上天培養一個能夠知道人民需求的領導人,勢必經過歷練的,假使這個領導人沒有經過歷練考驗,將不知民之所歷,不知民之所歷,也就不知民之所苦,歷代以來不知民苦者之領導人多為更迭朝政的理由。
舉個例子來說說,目前世界各地正歷經大國關稅貿易戰,同時也經歷大國戰爭邊緣的生活圈,雖然台灣不處於戰爭,時時保有警惕是好的,不過過分解讀戰爭及對立反而使民心失向,就不是很好的策略。一個好的領導人必需時時提醒自己危險就在前方,讓人民能夠在危險的生活中體驗出不同的生活,這必須行正道,正中四德之道,如果說一味地偏袒一小部分,將自己陷入危險之地,這個時候需要時機來化解,也就是等待一位有力之士,這個有力之士必須是四德兼俱的人才能夠增加輔佐的力道,以利通過這個危險的時刻,四德兼具的人就是「元亨利貞」。如果在上位者只聽從一小部分的人貿然前進,將使自己的危險行徑無法充分獲得化解。唯有守中行道,剛健不阿地前進,所做的每一件事是不會失敗的。是謂:「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