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阿崴-EP.87招募觀察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越接近年底通常總是會想著再撐一下就過年,就可以領年終了,一般仍在職的通常就會多撐一下,也就代表這個時間點的招募就會相對來的辛苦一些,同時也可能代表這個時間點所釋出的職缺可能沒有那麼好。

raw-image


 

#直接人力

 

也不得不說在這個時間點,因為關稅因素,也還是有聽到一些產業面臨減班休息(無薪假),甚至也有聽到一些是直接裁員,可以稍加打聽或是觀察一下,也許還是有一點機會撈到一些人。

 

#間接人力

 

某些沒那麼順利通過論文的同學,又或者畢業之後先去玩了一下才開始認真找工作的,也確實有一些沒經驗的新鮮人投入職場,但相對七八月那陣子就明顯少了許多,但也還是有這樣的同學在市場之中。

 

另一些也許真的面臨職場上很大的狀況,毅然決然地選擇離職,這一些就需要稍微透過面試多了解一下,離職的原因是否與現況的工作可能會重複發生,提早告知或避免,降低一入職就很快離職的窘境。

 

#用人單位主管

 

單位主管對於自己所需要的人力條件,越精準相對人數就愈少,越能放寬條件人選比例就多。取決於工作設計以及教育訓練的規劃,如果很多重點是可以透過訓練學習,又能夠拆解工作分配,在薪酬條件不差的狀況,招募補充的速度就會快。只是這樣的工作設計,是需要規劃,主管若沒有主動意識,並不太有機會建構。

 

#招募調整

 

假如日常發現履歷撈取數量顯著的降低,聯繫被拒絕的原因都是暫時還沒有想轉換,就得開始做點調整,依照招募職類,也許可以走入一些實體招募活動,透過獵頭接觸人選,其他的就配合年度預算規劃,做一點雇主品牌的宣傳行銷。甚至招募進度還行的,就安排一下休假也是個不錯的方向。

raw-image


 

年底很忙,最近還好嗎?練習保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停下來想一下再行動,有時候慢慢來比較快,也可以告訴自己進入第四季,很快一轉眼就要過年囉。

 

#人事阿崴 #HRfromZero #招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崴的沙龍
28會員
705內容數
閱讀,生活,職場,分享,自我學習,透過分享內化也散播,如果你也有點收穫歡迎給我回饋與互動。
阿崴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9
  每年九月底就是固定要看次年度的最低工資是否調整,明年度(2026)的最低工資調整為$29,500,時薪調整為196,調幅3.18%,有些事情得至少在明年一月算薪水之前準備好。   #薪酬資料   一般來說常見會有影響的應該就是移工還有實習生,這些員工的薪酬資料記得明年一月份要做
Thumbnail
2025/09/29
  每年九月底就是固定要看次年度的最低工資是否調整,明年度(2026)的最低工資調整為$29,500,時薪調整為196,調幅3.18%,有些事情得至少在明年一月算薪水之前準備好。   #薪酬資料   一般來說常見會有影響的應該就是移工還有實習生,這些員工的薪酬資料記得明年一月份要做
Thumbnail
2025/09/22
  距離年底越來越近,近期這一波如果再沒有找到人,難度就會開始指數型的變高,畢竟越接近年底,多撐一下就有年終,還能放個假,離職的推力自然就會降低,當然也同時代表這些職缺可能都有某些原因導致還未能補充上。   #招募是最能量化管理   從履歷的撈取數量,邀請面試的數量,實際願意到談,單位
Thumbnail
2025/09/22
  距離年底越來越近,近期這一波如果再沒有找到人,難度就會開始指數型的變高,畢竟越接近年底,多撐一下就有年終,還能放個假,離職的推力自然就會降低,當然也同時代表這些職缺可能都有某些原因導致還未能補充上。   #招募是最能量化管理   從履歷的撈取數量,邀請面試的數量,實際願意到談,單位
Thumbnail
2025/09/15
  你的公司有固定的調薪嗎? 某些日商公司會有一個固定性調薪的設計,所以就算沒有晉升,還是有機會隨著年資而增加。但如果沒有,隨著這幾年一直調漲的最低工資,恐怕會有種薪資在市場上很難招募員工的困境。   #調薪設計 會有幾個大的架構: 核敘薪資(決定新進員工) 職等職級的薪資範圍
Thumbnail
2025/09/15
  你的公司有固定的調薪嗎? 某些日商公司會有一個固定性調薪的設計,所以就算沒有晉升,還是有機會隨著年資而增加。但如果沒有,隨著這幾年一直調漲的最低工資,恐怕會有種薪資在市場上很難招募員工的困境。   #調薪設計 會有幾個大的架構: 核敘薪資(決定新進員工) 職等職級的薪資範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年底也常是大家思考轉換跑道的時間點。我們收到樓友的來信詢問,有關於年後轉職及提離職時間點的疑問,這次我們先假設你找到新工作在考慮何時提離職,來分享幾個思考點。
Thumbnail
年底也常是大家思考轉換跑道的時間點。我們收到樓友的來信詢問,有關於年後轉職及提離職時間點的疑問,這次我們先假設你找到新工作在考慮何時提離職,來分享幾個思考點。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人力銀行的統計一間公司招募流程平均花費43天。農曆年後已經過了兩個月,是否已找到適合的人選?若招聘時間超過平均值,需檢討招募計畫,並精進招募流程。吉白職場節目提供好人資指南,讓這個求職環境愈來愈友善,讓公司找到好人才。
Thumbnail
人力銀行的統計一間公司招募流程平均花費43天。農曆年後已經過了兩個月,是否已找到適合的人選?若招聘時間超過平均值,需檢討招募計畫,並精進招募流程。吉白職場節目提供好人資指南,讓這個求職環境愈來愈友善,讓公司找到好人才。
Thumbnail
從下個月開始一直到七月,這段時間裡,會有許多人開始為進入職場而準備,或者是年後考慮轉換工作。又也許你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了,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是五六年,現在想要回歸工作崗位。無論你是準備開始新的職場生活,或者是尋找一個令你想做的工作,今天的節目都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從下個月開始一直到七月,這段時間裡,會有許多人開始為進入職場而準備,或者是年後考慮轉換工作。又也許你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了,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是五六年,現在想要回歸工作崗位。無論你是準備開始新的職場生活,或者是尋找一個令你想做的工作,今天的節目都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為何先關心新人   25%~40%新人半年內走人,這是2023年的數據統計,實務經驗上應該相去不遠,即使如目前這個相對穩定的公司,新進人員的六個月離職率也都有18%。   在這個招募不容易的時代,照理確實優先照顧現有人員,不過既有的薪酬福利制度未必能夠輕易改變。於是處在目前角色的我們
Thumbnail
  #為何先關心新人   25%~40%新人半年內走人,這是2023年的數據統計,實務經驗上應該相去不遠,即使如目前這個相對穩定的公司,新進人員的六個月離職率也都有18%。   在這個招募不容易的時代,照理確實優先照顧現有人員,不過既有的薪酬福利制度未必能夠輕易改變。於是處在目前角色的我們
Thumbnail
年後轉職是每年都會出現的現象。如果你/妳正在考慮轉職,釐清原因和自問自答是重要的一步。不要輕易被環境氣氛和一時的情緒影響,放輕鬆地去探索,相信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
Thumbnail
年後轉職是每年都會出現的現象。如果你/妳正在考慮轉職,釐清原因和自問自答是重要的一步。不要輕易被環境氣氛和一時的情緒影響,放輕鬆地去探索,相信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涯道路。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所認為跳槽轉職的最佳時機是在年後 且有很多人會準備在過年休假期間,準備自己的履歷與準備面試 然而就獵頭角度來看 會覺得這樣的步調 太 慢 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部分公司已完成新年度人事布局 大部分企業在年底(12月左右),就會完成明年度人事布局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所認為跳槽轉職的最佳時機是在年後 且有很多人會準備在過年休假期間,準備自己的履歷與準備面試 然而就獵頭角度來看 會覺得這樣的步調 太 慢 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大部分公司已完成新年度人事布局 大部分企業在年底(12月左右),就會完成明年度人事布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