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生成式 AI 年會筆記】從麻瓜到開發主導者:Peggy 與 AI 精準協作的開發之術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如果說上一篇 Vivi 的分享為我們點燃了「從需求出發」的火花,那麼 Peggy 的分享,則是給了我們一張如何讓這火花燎原的精細地圖。

同樣是為了解決工作效率問題而與 AI 協作,Peggy 卻將這段旅程拆解得如同專業的軟體開發專案,其嚴謹的階段劃分與「精益求精」的精神,讓我印象無比深刻,她追求的,不只是讓程式碼「動起來」,而是產出品質。

第一階段:建立穩固的開發紀律

Peggy 將寫程式的過程拆分為三個核心階段,這套方法論不僅是技術流程,更是一套心態建設的指南。

1. 拆分測試:建立信心的第一步,而非最後的審判

這是我第一個被震撼到的觀念。

過去與 AI 協作時,「測試」是最後一環,但 Peggy 卻將它置於首位。

理由有二:

  • 及早發現,及早修正:等到 AI 完成所有程式碼才進行測試,一旦發現方向性錯誤,往往為時已晚,修正成本極高。
  • 建立正向心態:若每次都在最後關頭才發現產出無法使用,挫敗感會迅速累積,磨損掉繼續下去的動力;反之,透過逐步測試、小步快跑,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會建立起強大的信心。

這點讓我瞬間反思,驚覺自己「PM 都白當了」XD。

身為 PM,最怕的就是在最後驗收時才發現工程師的實作偏離了需求,如今,既然 AI 協作給了我們更高的掌握度,就更應該時時刻刻避免方向錯誤,將「測試前移」的思維,不僅能檢視 AI 的產出,更能反向檢視 PM 自身對需求的掌握度是否完整、清晰。

2. 版本控制:為你的靈感與嘗試建立記憶

與 AI 協作時,我們很容易陷入一股腦下 Prompt 的循環,期待最終的完美產出,但現實往往是,在無數次修改後,最終版本不僅不如預期,也再也回不到那個曾經「滿意的版本」。

Peggy 強調的「版本控制」概念,正是在對抗這種失憶般的開發過程,無論是早期的人工紀錄,還是後期透過 Cursor 等工具進行管理,其核心都是為每一次重要的迭代建立存檔點。

3. 活用 API:用耐心與驗證,踏出紮實的每一步

當專案需要與 Google API 等第三方服務串接時,Peggy 的做法展現了極致的細心,她深知自己對官方文件的理解可能不夠透徹,於是她並非直接信任 AI,而是透過「截圖」搭配 GPT,反覆提問、逐一確認,確保每一個設定步驟都準確無誤。

這種「慢」哲學,正是我需要學習的,雖然走得慢,但每一步都走得紮實,這種對不確定性的敬畏,以及透過反覆驗證來消除疑慮的態度,是從麻瓜走向專業的必經之路。

第二階段:追求卓越的進階策略

完成了基礎建設,Peggy 並未就此滿足,她接著分享了如何讓作品更上一層樓的進階心法。

1. 請益工程師:學習程式設計的靈魂

AI 能解決「功能性需求」,但也會讓人忽略「非功能性需求」——如程式碼的穩定性、擴充性與效能——才是決定專案品質的關鍵。

這時,最好的解法就是「向真正的專家請益」,Peggy 鼓勵我們多與工程師交流,學習程式設計的策略與 Debug 的思維。

這點我也深有同感,在 AI 的輔助下,我們不再是空手向工程師提問,而是帶著一份「程式碼草稿」去討論,這不僅讓溝通的基礎更具體,也大幅降低了溝通的阻礙,讓跨職能的交流變得更高效。

2. 讓 AI 教你策略:從被動接收者到主動開發者

這是我認為整場分享最顛覆性、也最精彩的部分。

傳統的 AI 協作流程,往往是人類提出需求,然後被動等待 AI 交付成果,但 Peggy 反問:「為什麼不能由人類掌握更多開發決策權?」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她刻意在流程中加入了一個步驟:主動詢問 AI (Cursor):「在開發過程中,有沒有需要我做決定的事情?」,透過這個提問,AI 會反過來向她請教一系列問題。

Peggy 會花上 30-60 分鐘去理解並回答這些問題,正是這個看似「耗時」的過程,讓她一步步理解了程式設計的真諦,甚至能反過來發現 AI 的潛在錯誤,她不再只是需求方,而是成為了專案的「主導者」。

這個方法徹底改變了我對 AI 協作的想像,它告訴我們,麻瓜可以透過創造性的互動模式,將 AI 從一個「執行者」變為一位「主導者」,從而實現深度學習與自我成長。

3. 同步開發文件:建立你與 AI 之間的方向感

Peggy 強調,開發的同時,應與 AI 一起記錄變動與開發歷程,這份文件不僅是給未來的維護者看,更是當下與 AI 對齊共識的基礎。

它記錄了檔案結構、設計決策與開發原則,成為專案的「單一事實來源 (Single Source of Truth)」,未來,當需要迭代或修改時,AI 可以直接閱讀這份文件,確保所有的行動都在統一的框架下進行。

和 AI 協作,雖然從過去 90% 時間在 Debug 到 90% 時間在討論
這轉變雖然很累,但因為長智慧、有主控權,所以在能力提升的狀況下,
自己可以做出更複雜的專案,同時也可以做出非一次性、需重複使用的系統
raw-image

繞過的遠路,都成了更清晰的地圖

在分享的最後,Peggy 坦誠地分享了自己走過的彎路,例如:在不清楚問題前就衝動購買自動化工具、投入過多時間學習上游理論而忽略實作。這些經歷都指向一個核心:「回歸到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為何。

我很喜歡 Peggy 再次強調的「邊界感」,以及她那套評估 AI 適用性的實用框架(技術評估 & 溝通評估),這一切都讓我們在行動前,能更清晰地規劃路徑。

整場講座的結尾發人深省:

AI Coding 的意義,是讓我們不用再因為「人力不足」而把服務打折。 
那些越底層、越重複的冗工,正是培養 AI Coding 技能的絕佳溫床。

身為執行者,我們總能看到流程中的種種不效率,在 AI 時代,這些「痛點」不再是抱怨的對象,而是我們實踐、成長、甚至顛覆流程的機會。

Peggy 的分享,無疑為所有渴望自我提升的「麻瓜」,提供了一條清晰、可行且充滿智慧的進階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產品人升級中
2會員
61內容數
記錄各種學習心得與反思
產品人升級中的其他內容
2025/10/05
最近我再次點開了之前購買的「2025 生成式 AI 年會」講座回放,沉浸在講者 Vivi Chen 的分享——「用 AI 解鎖我的跨域新篇章」。 這不只是一場技術分享,更像一場思維啟發,Vivi 的經驗深深觸動了我,讓我看見了 AI 如何從一個冰冷的工具,化為解決真實痛點、拓展個人邊界的最佳夥伴
Thumbnail
2025/10/05
最近我再次點開了之前購買的「2025 生成式 AI 年會」講座回放,沉浸在講者 Vivi Chen 的分享——「用 AI 解鎖我的跨域新篇章」。 這不只是一場技術分享,更像一場思維啟發,Vivi 的經驗深深觸動了我,讓我看見了 AI 如何從一個冰冷的工具,化為解決真實痛點、拓展個人邊界的最佳夥伴
Thumbnail
2025/10/01
本文從講者 Mark 的獨特職涯反思出發,探討主管與個人的成長課題。面對 AI 時代,文章分享了將 AI 當作思維夥伴的實用技巧,並強調品味、同理心等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最後,不論身處何種崗位,唯有「行動」才是化解變革焦慮、找到自我價值的最佳解方。
Thumbnail
2025/10/01
本文從講者 Mark 的獨特職涯反思出發,探討主管與個人的成長課題。面對 AI 時代,文章分享了將 AI 當作思維夥伴的實用技巧,並強調品味、同理心等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最後,不論身處何種崗位,唯有「行動」才是化解變革焦慮、找到自我價值的最佳解方。
Thumbnail
2025/09/30
AI 時代的浪潮席捲而來,無數的 AI 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也帶來了瀰漫在職場中的集體焦慮。常常會想:當 AI 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PM 的價值還剩下什麼?這次剛好有機會我參加了一場線上論壇:[TWPG 線上論壇] AI 時代的產品經理:挑戰 × 轉型 × 新機會,期望能從他人的經驗中,找到運用
Thumbnail
2025/09/30
AI 時代的浪潮席捲而來,無數的 AI 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也帶來了瀰漫在職場中的集體焦慮。常常會想:當 AI 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PM 的價值還剩下什麼?這次剛好有機會我參加了一場線上論壇:[TWPG 線上論壇] AI 時代的產品經理:挑戰 × 轉型 × 新機會,期望能從他人的經驗中,找到運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現代技術背景下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技術團隊和項目規模的擴大,領導力與項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管理項目、激勵團隊並推動技術變革,已成為每一位技術領導者面臨的核心挑戰。 技術熟悉度與應用能力 領導者必須對AI技術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其能力和限制。這樣
Thumbnail
現代技術背景下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技術團隊和項目規模的擴大,領導力與項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在AI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管理項目、激勵團隊並推動技術變革,已成為每一位技術領導者面臨的核心挑戰。 技術熟悉度與應用能力 領導者必須對AI技術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其能力和限制。這樣
Thumbnail
產品經理想做 AI 產品要懂哪些基本名詞?這篇整理我過往參與 AI 自傳生成時,和 NLP 工程師有討論到的概念,AI 應用目前還尚未普及,未來我會再陸續整理不同功能或產業需要知道的 AI 基礎知識。
Thumbnail
產品經理想做 AI 產品要懂哪些基本名詞?這篇整理我過往參與 AI 自傳生成時,和 NLP 工程師有討論到的概念,AI 應用目前還尚未普及,未來我會再陸續整理不同功能或產業需要知道的 AI 基礎知識。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AI 履歷、AI 自傳、AI 找工作是近期很熱門的應用,但 AI 自傳要如何實現?身為產品經理要如何設計這個功能?如何套用到履歷編輯器內?這篇想分享我過往的產品發想經歷。
Thumbnail
AI 履歷、AI 自傳、AI 找工作是近期很熱門的應用,但 AI 自傳要如何實現?身為產品經理要如何設計這個功能?如何套用到履歷編輯器內?這篇想分享我過往的產品發想經歷。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想保持創新並獲得突破,就需要懂得質疑、發現機會、快速行動並使用數據驗證想法。本文介紹了如何利用 AI 來找到下一個獨立創業突破口。想保持領先嗎?來看看這個指令吧!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想保持創新並獲得突破,就需要懂得質疑、發現機會、快速行動並使用數據驗證想法。本文介紹了如何利用 AI 來找到下一個獨立創業突破口。想保持領先嗎?來看看這個指令吧!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職場中如何準備關鍵字,以提升溝通效率,解決面對報告內容繁瑣,聽者不一定聽懂的問題。建議在溝通中選擇好記的單字以增加價值,讓對方能留下關鍵字,提供了良好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職場中如何準備關鍵字,以提升溝通效率,解決面對報告內容繁瑣,聽者不一定聽懂的問題。建議在溝通中選擇好記的單字以增加價值,讓對方能留下關鍵字,提供了良好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