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養人,亦能傷人,喝對方式,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本文摘錄自《倪海廈:愛喝茶的人小心!這幾種茶竟是「骨質疏鬆加速器」!》這影片,內容著重於中醫觀點如何解釋喝茶與骨質疏鬆之間的關聯。
段落結構:
一、中西醫對骨的觀點差異
二、三種傷腎茶
三、正確喝茶的四大核心原則
四、養腎保骨的三大核心法

一、 中西醫的觀點差異
1. 案例啟示
一位 72 歲的台南陳伯伯,一生熱愛喝茶養生,認為自己身體硬朗,從不喝含糖飲料。然而,他去年冬天彎腰時突發胸椎壓迫性骨折,被診斷出骨質疏鬆極為嚴重,骨密度遠低於同齡人。這引發了一個核心疑問:為何被視為養生聖品的茶飲,最終卻可能變成**「掏空骨本的隱形加速器」**。2. 中西醫思維的根本差異
👨⚕️ 西醫 (現代醫學):
- 骨骼觀點:將人體視為精密機器,骨骼是「鋼筋水泥」的建築結構。
- 病因認定:骨骼缺乏鈣質(原料不足)。
- 治療策略:治標(工匠思維):補充鈣片、牛奶、維他命D。
- 潛在風險:大量補充的鈣質若身體無法吸收,最終可能變成腎結石或血管鈣化。
👩⚕️ 中醫 (傳承智慧):
- 骨骼觀點:將人體視為宏觀運作系統,由「總司令」腎臟統領。
- 病因認定:骨骼的生產工廠(腎臟)功能衰敗(發電機老化)。
- 治療策略:治本(宗師格局):修復腎臟功能,增強驅動一切的電力。
- 潛在風險:增強內在的生機與活力,讓身體自然生產優質骨骼。

3. 中醫骨骼健康的核心觀念
📖中醫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腎主骨,生髓,其華在髮」。
- 🌟腎主骨:腎臟的功能狀態直接決定骨骼的盛衰。骨骼能否堅固不在於攝取多少鈣,而在於腎氣是否充盈。腎氣如電力,是骨骼代謝與修復的根本動力。
- 🌟生髓:腎精(先天的生命之本)轉化為髓(包括骨髓和腦髓)。骨髓充盈飽滿,骨骼自然堅固潤澤。
- 🌟其華在髮:頭髮的狀態是腎精氣是否充足的直觀指標。過早掉髮、枯黃無光、少年白髮等現象,都是腎氣衰敗的警報❗️
二、 三種最傷腎氣、最易導致骨質流失的茶飲
中醫認為「腎喜溫惡寒」(腎喜愛溫暖,厭惡寒涼)。任何會直接或間接損傷腎氣的行為,特別是長期飲用寒涼之物,都會掏空骨本。
🏆 第一名:綠茶 (龍井、碧螺春、抹茶等)
傷骨原因『性至寒』:綠茶是唯一未經發酵的茶,保留了最寒涼的藥物屬性。長期大量飲用如同讓腎陽住在「冷凍庫」,加速身體機能衰敗。
注意事項:陽氣較弱的女性(尤過 30 歲)更不宜多飲。切勿空腹飲用(直傷脾胃陽氣)或飯後立即喝(茶酸與鐵質蛋白結合,影響吸收)。
🏆 第二名:年份不足或存放不當的生普洱茶
傷骨原因『性極寒』:新的生普洱茶茶氣霸道,對脾胃和腎陽的耗損極大。
注意事項:需在良好環境下陳化至少 20 年以上,寒性才會退去。應選擇質量好的熟普洱茶(經人工發酵,茶性溫和)。
🏆 第三名:寒涼屬性的花草茶 (菊花、決明子、金銀花等)
傷骨原因『藥性偏寒涼』:多用於清熱解毒。菊花和決明子性寒,耗損正氣。金銀花性大寒,是清熱猛藥,平時喝如同服毒。
注意事項:寒涼之物長期削弱腎陽,導致腰痠背痛。絕不應冰鎮飲用(寒上加寒,直傷脾腎)。

三、 正確喝茶的四大核心原則
中醫講究平衡與中道,茶本身是好東西,但必須喝對,才是養生之道。
🍵 選對茶性
盡量選擇性質溫和的茶品,如經過完全發酵的紅茶、優良的熟普洱、東方美人茶、或焙火程度較重的鐵觀音。
🍵 喝對時間
絕不空腹飲茶。最佳時機是飯後一小時左右。睡前三小時內應避免,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 喝對溫度
所有的茶飲都必須以溫熱的狀態飲用。絕不飲用任何冰鎮的茶飲。
🍵 喝對分量
每日飲用一至兩杯即可。切勿將茶當作白開水來解渴,對人體最好的飲料永遠是溫熱的白開水。
四、養腎保骨的三大核心法(補益腎精,溫煦腎陽)
1.補益腎精
多攝取與腎相對應的黑色食物,例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與桑葚。
2.溫煦腎陽
多曬太陽,特別是後背(後背為陽脈之海、督脈巡行之處),能最直接地為身體補充陽氣、溫煦腎臟。
3.健運脾胃
脾胃為後天之本,負責運化營養以滋養腎臟。因此必須杜絕所有冰鎮、生冷的飲食,以保護消化吸收的根基。
參考資料:
📌 以上資料由〔悦心禾行〕芳療師媽媽整理
📩 如果你喜歡這篇筆記,歡迎留言收藏,也歡迎分享給想提升身心健康的朋友唷!
芳療師媽媽自己使用負離子健康衣物兩年十個月,覺得這真的也是提升覺察能力與身心頻率的絕佳工具,歡迎大家來體驗❤️
📬 歡迎追蹤FB《郭媛琳》
歡迎對 【身心靈健康豐盛】 有興趣的朋友加入臉書社團 🔗 負芳對策⚡️芳療師媽媽的解毒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