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寧靜變成歧視:帶孩子搭高鐵,二等公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月底,我將帶著兒子搭高鐵,陪爸爸南下開會。本該是令人期待的旅程,但近期高鐵「寧靜車廂」的新聞,卻讓我感到焦慮與害怕。

我個人支持高鐵推動「安靜禮儀」,也完全贊同保持安靜是一種基本的禮貌素養。在還沒有孩子之前,我和先生本來就會戴耳機、輕聲交談,盡量不打擾到他人。有了孩子之後,行囊裡永遠備著貼紙、新玩具、小點心,無論是搭飛機還是火車,我們都竭盡所能,在孩子情緒爆發前「超前部署」進行安撫。

我們已經很努力了,但社會卻告訴我們,這還不夠。

變調的「寧靜」:從勸導變成恐嚇

最近從朋友口中聽到許多搭乘高鐵的新經歷,讓我覺得政策在執行上已經完全變調。

高鐵官方雖然澄清,「寧靜車廂」主要針對的是大人們(講電話、外放影音等),並宣稱嬰幼兒不在此列。然而,朋友們的親身經歷卻是:高鐵人員只要看到孩子一有哭鬧跡象,就立刻舉牌示意。

這讓我非常害怕。

如果規定真的「嬰幼兒除外」,那為什麼現場的執行人員,看到孩子就舉牌?這無疑是一種差別待遇,甚至是對家長的變相恐嚇,讓帶孩子的家庭感受到巨大的乘車壓力,好像我們是車廂裡不受歡迎的「二等公民」。

難道一個正在學習認識世界的孩子,他的哭鬧聲,會比一個成年人在車廂大聲接聽電話的聲音更具備「干擾性」嗎?我認為,這是將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必然反應,套用在對成年人的行為規範上,完全不合理。

「全列車寧靜」是否矯枉過正?

高鐵的善意出發點是好的,但「全列車寧靜」的要求是否過於苛刻,甚至可以說是矯枉過正?

如果目的是為了滿足有高度寧靜需求的乘客,我們應當在設計上做出區隔,而非全要求所有旅客。

  • 支持「單獨寧靜車廂」
  • 高鐵可以單獨劃出一個(或數個)車廂為「寧靜車廂」。有高度安靜需求的民眾可以主動選擇購買此車廂的車票。
  • 其餘車廂則維持一般營運模式,回歸到你我都能接受的公共禮儀範圍,允許適度的生活聲響。

不大贊成設立所謂的「親子車廂」。因為在連續假期或尖峰時段,親子車廂往往一票難求,最終仍是變相地限制了親子家庭的乘車權利。

寧靜,從來不該是排除,而是包容

保持安靜當然是一種禮貌,我會持續教育我的孩子,努力做好一個負責任的家長。

但我也懇請社會理解:孩子們正在學習。

他們在學習控制情緒、學習用語言表達需求,這個過程必然會伴隨一些尖叫、哭鬧或是不經意的吵鬧。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變調的歧視行為,而是一個給予孩子更多學習與成長空間的包容環境。

真正的文明社會,從來不是追求絕對的「無聲」,而是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理解與讓步。

「寧靜車廂」的本意不該是為了「排除噪音」,而是為了「尊重彼此」。如果這項政策最終導致家長們帶著孩子搭高鐵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它已經徹底違背了公共服務應有的「友善」精神。

希望高鐵能夠正視爭議,重新檢視執行細節,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安心、平等地搭乘高鐵,而不是讓「寧靜」成為壓垮親子出門的最後一根稻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10會員
70內容數
Dr. Livia's Memos 嘉琪醫師隨手記 Hello!我是嘉琪醫師,這裡是我寫寫衛教文章、念書心得、小說、旅遊筆記、…等等的地方。希望大家喜歡~ 不過我的更新速度很慢,因為我的本業是二寶的媽 :)
2025/10/08
中秋節連假,我們跟著老公同事的露營團一起上山,目的地:蘋果農莊,位於海拔1480公尺的泰雅部落——雪霧鬧。同事們選擇於農莊搭帳露營,我們家因為帶著孩子,選擇了舒適的民宿。記錄一下這三天的精彩,也很推薦大家!
Thumbnail
2025/10/08
中秋節連假,我們跟著老公同事的露營團一起上山,目的地:蘋果農莊,位於海拔1480公尺的泰雅部落——雪霧鬧。同事們選擇於農莊搭帳露營,我們家因為帶著孩子,選擇了舒適的民宿。記錄一下這三天的精彩,也很推薦大家!
Thumbnail
2025/09/10
昨晚,女兒在睡前突然哭著說:「我不想死掉。」 我抱著她,陪她一起掉眼淚,和她一起了解死亡。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保護孩子遠離傷痛,但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困惑。 我不是教養專家,但我是安寧專科醫師,我和大家一樣學習讓孩子了解死亡。
Thumbnail
2025/09/10
昨晚,女兒在睡前突然哭著說:「我不想死掉。」 我抱著她,陪她一起掉眼淚,和她一起了解死亡。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保護孩子遠離傷痛,但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困惑。 我不是教養專家,但我是安寧專科醫師,我和大家一樣學習讓孩子了解死亡。
Thumbnail
2025/07/09
最近Threads上的一則貼文引起了熱議,內容是關於孩子在便利商店哭鬧被PO上網公審,甚至有人留言「不會養,就不要生」。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言論,心裡百感交集。
Thumbnail
2025/07/09
最近Threads上的一則貼文引起了熱議,內容是關於孩子在便利商店哭鬧被PO上網公審,甚至有人留言「不會養,就不要生」。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樣的言論,心裡百感交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最近敢若博愛座有代誌,我無看新聞,毋知影是啥物代誌,可能有人佇罵坐佇博愛座的少年人。   ▓有一擺,我陪查某囝坐公車出去, 伊共查某孫揹佇身軀前。上車了後,就徛著。彼站仔,查某孫攏毋予伊老母坐,坐落來就哭,伊愛老母徛著,會當看外面街仔路的風景。   徛佇車頭,司機的後面,車的頭前有幾若个人
Thumbnail
最近敢若博愛座有代誌,我無看新聞,毋知影是啥物代誌,可能有人佇罵坐佇博愛座的少年人。   ▓有一擺,我陪查某囝坐公車出去, 伊共查某孫揹佇身軀前。上車了後,就徛著。彼站仔,查某孫攏毋予伊老母坐,坐落來就哭,伊愛老母徛著,會當看外面街仔路的風景。   徛佇車頭,司機的後面,車的頭前有幾若个人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當端午節的鐘聲漸行漸遠,夕陽漸漸染上一抹深紅,我們家門前的小徑上,一輛汽車緩緩停了下來。這輛車上坐著我最愛的兒子,和他的女友,笑容灑滿了整個車廂。 這一天,端午節的最後一天,對於我和老公來說,充滿了擔心與焦慮。我們的兒子,長途駕車送女友回台北,對他來說是一次挑戰,對我們來說更是一場心緊緊地跟著
Thumbnail
當端午節的鐘聲漸行漸遠,夕陽漸漸染上一抹深紅,我們家門前的小徑上,一輛汽車緩緩停了下來。這輛車上坐著我最愛的兒子,和他的女友,笑容灑滿了整個車廂。 這一天,端午節的最後一天,對於我和老公來說,充滿了擔心與焦慮。我們的兒子,長途駕車送女友回台北,對他來說是一次挑戰,對我們來說更是一場心緊緊地跟著
Thumbnail
孩子們都很冷靜,事實上,我也不預期他們應該要感到焦慮
Thumbnail
孩子們都很冷靜,事實上,我也不預期他們應該要感到焦慮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捷運是一個能聽到很多八卦的地方,一不小心,別人家的故事就入了耳。「妳就是沒有努力過,一個沒有成功經驗的人,有什麼資格說話。」、「小孩不求進取,就是被妳教壞的……」一對夫妻聲量雖不大,站在他們面前,還是聽到了不少家事,約莫是媽媽不希望給小孩過多壓力,爸爸認為壓力能使人成長,最後用睥睨、責備的語氣,數落
Thumbnail
停紅燈 望著前排無止盡的後車燈 不想一早用焦躁的心情開啟 隨意望了右方的街屋 屋簷下 一對父子 每每經過這,差不多這個時間都在 爸爸理個和兒子一樣的小平頭 也是同款式的長T恤和短褲 藍衣的爸爸永遠和灰衣兒子牽著手 兒子都比爸爸高了 帶著口罩,仍顯稚氣
Thumbnail
停紅燈 望著前排無止盡的後車燈 不想一早用焦躁的心情開啟 隨意望了右方的街屋 屋簷下 一對父子 每每經過這,差不多這個時間都在 爸爸理個和兒子一樣的小平頭 也是同款式的長T恤和短褲 藍衣的爸爸永遠和灰衣兒子牽著手 兒子都比爸爸高了 帶著口罩,仍顯稚氣
Thumbnail
父母給了我們車票,送我們上車,以為父母會陪伴我們走完旅程。沿途上會遇上其他重要的乘客如兄弟姊妹、朋友、孩子和生命中最愛的人。這段旅程充滿了歡樂、痛苦、幻想、期望、偶遇、再見、辭別。我們不知道自己在何時會下車,所以要好好面對人生活在當下,懂得調節、敢於放下、懷著包容、原諒和付出。
Thumbnail
父母給了我們車票,送我們上車,以為父母會陪伴我們走完旅程。沿途上會遇上其他重要的乘客如兄弟姊妹、朋友、孩子和生命中最愛的人。這段旅程充滿了歡樂、痛苦、幻想、期望、偶遇、再見、辭別。我們不知道自己在何時會下車,所以要好好面對人生活在當下,懂得調節、敢於放下、懷著包容、原諒和付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