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腦內風暴]切格X拉底-關於我是誰?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切•格瓦拉與蘇格拉底

當初會取這個筆名,是想找兩個印象中特質很鮮明,而且位在光譜兩個極端的人。

我對這兩位的生平不敢說熟,主要取其印象特質。

切•格瓦拉代表著革命形象,對我來說是反抗強權,動物性(感性)的特質。

蘇格拉底則是追求理性思辨,最後甚至被公民票死,接受法律,喝下毒藥而亡。

切格拉底這名字,是想代表人性生來的矛盾、還有我腦袋中隨時上演的對抗戲碼。

raw-image

感謝格友 墨雪鳶紅 去年畫的這張形象畫,當時就想重新寫關於名字的由來的,慣性拖延的我就這樣一路拖滿整年🤣

剛好在整理好自己、休息得差不多一段落(不過年底才要見真章🥹),剛好又看到他的文章,機緣巧合提醒我可以動筆了。

這算是我第一篇嘗試,練習用對話,來呈現腦袋醬缸裡的發酵酸爽味兒?

切格 vs. 拉底

雖說是代表動物性(情緒) vs. 理性哲學的對談,不代表是對立&衝突,我更想呈現的是透過溝通,不斷的深入議題,挖掘真理以及取得平衡,縱然大多時候,不可能有答案,不過為了不要成為腦死的小切,最終我還是得為自我下個結論。

而且大多時候,切格(動物性)的那一面,倒是很少展現出來,這也是特別這兩年在練習的。

關於我? 我到底是誰?

切格:

我是感知生活的這個主體,所有的情緒:快樂、悲傷、痛苦所累積的記憶,形成了這個我。

拉底:

但所有的體驗都是資訊
如果可以把全部的記憶上傳到雲端
搞不好未來
能直接訓練出跟自己一樣的ai
甚至不用ai ,世界的某個角落
正生活著跟自己極度相似的人
我只是“資訊”組成的

如果有個身體細胞和我一模一樣,享有相同記憶的人存在的話,那我們就可以算同一個人嗎?

忒修斯之船,我們每個瞬間都在改變,每一個呼吸、心跳,在震顫之間,死亡與重生。一模一樣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一個細胞的消亡,產生的蝴蝶效應,也能影響人生軌跡。

現在撇開生物層面的想法,有聽過一個說法,「被遺忘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死亡」。確實,照這樣說的話,“我”這個人是資訊組成的,我活在別人的記憶中。

那難不成,創作的虛構角色
也算是真實存在嗎?
雖然很多時候
虛擬人物比真人還有影響力....
但影響力不是“我”存在的必要
縱然人總是追求影響力

萬事萬物,不變的就是"變化"​
我的細胞、記憶改變了
但我還是我

或是用浪漫點的角度,靈魂不變,我源自靈魂,雖然我也不知道靈魂是啥? 我知道對你來說,定義這個沒有多少意義。

甚至思考「我」到底是什麼,也永遠不會有解答,古今中外無數哲學家都探討過了,從

  • 西方:我思故我在-> 存在主義。
  • 東方:古印度奧義書的「梵」、佛教的無我。

無數哲學家都想解答出「我」,自我也算是真理的一大部分吧。

大家只是各自選擇,對當下自己最合適的哲學來生活罷了。

是阿
像你的答案,在開頭第一句就已經明講了​

End。

最後分享 鄉下的黃昏,昨天拍的呦~

黑點點是 在飛的蝙蝠

黑點點是 在飛的蝙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切の人生雜學
116會員
121內容數
一些生活的體悟,融合閱讀心得、或是各類影視作品、遊戲等。世界的一切都是有關連的,希望能用文字把所有連結寫出來。
🦙切の人生雜學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最近體驗了劇本殺《嶼》,它以混亂的碎片式記憶,探討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孤獨。劇本帶來的壓抑感與深刻反思,讓我重新審視人際關係與溝通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22
最近體驗了劇本殺《嶼》,它以混亂的碎片式記憶,探討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孤獨。劇本帶來的壓抑感與深刻反思,讓我重新審視人際關係與溝通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9/10
分享運動、喝水、深呼吸、沖冷水、睡眠等提升身體機能的方法,以及透過調整自律神經改善身體狀況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9/10
分享運動、喝水、深呼吸、沖冷水、睡眠等提升身體機能的方法,以及透過調整自律神經改善身體狀況的經驗。
Thumbnail
2025/02/22
年後腦霧遲遲未散?作者分享自身的經驗,從長假旅行後思緒突然清晰的奇妙體驗,到如何維持這種狀態的方法,以及探討社會限制與個人思考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2/22
年後腦霧遲遲未散?作者分享自身的經驗,從長假旅行後思緒突然清晰的奇妙體驗,到如何維持這種狀態的方法,以及探討社會限制與個人思考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柏拉圖的堂弟,富有理想與雄心壯志的Glaukon,直截了當問了蘇格拉底:「你是真的想說服我們?還是只是想要看起來說服我們?」柏拉圖在這裡安排此問題不僅僅表達了眾人明白蘇格拉底在玩弄技法,明白Thrasymachos只是因為說不過蘇格拉底而放棄。「真的」與「看起來」的分別也是貫穿這一卷的關鍵區分。
Thumbnail
  柏拉圖的堂弟,富有理想與雄心壯志的Glaukon,直截了當問了蘇格拉底:「你是真的想說服我們?還是只是想要看起來說服我們?」柏拉圖在這裡安排此問題不僅僅表達了眾人明白蘇格拉底在玩弄技法,明白Thrasymachos只是因為說不過蘇格拉底而放棄。「真的」與「看起來」的分別也是貫穿這一卷的關鍵區分。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在雅典的一個寧靜午後,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們坐在一棵古老的橄欖樹下。微風輕拂,陽光透過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弟子們圍坐在蘇格拉底身邊,眼中充滿了求知的渴望。 一位弟子問道:“老師,您能告訴我們什麼是觀察者、經驗者和解釋者嗎?” 蘇格拉底微笑著點頭,說:“讓我們來一起探索這些概念。首先,告訴我,你們
Thumbnail
那個路上發呆,實際上再思考的年代 約於公元前460年的的希臘雅典,出了重的哲學家的希臘,大家思考的不是當今的今天我想來點ooo的美食、而是更深入的了解心靈、自然、人文、真理的時代(我想想到了現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整座城的人一起辯論、探討、圖書會   這個背景也太強大了 希波克拉底他的
Thumbnail
那個路上發呆,實際上再思考的年代 約於公元前460年的的希臘雅典,出了重的哲學家的希臘,大家思考的不是當今的今天我想來點ooo的美食、而是更深入的了解心靈、自然、人文、真理的時代(我想想到了現今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整座城的人一起辯論、探討、圖書會   這個背景也太強大了 希波克拉底他的
Thumbnail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是由一世紀時的作家普魯塔克提出的形上學悖論。忒修斯雅典國王,也是希臘史詩中著名的英雄之一。其中為人熟知的事蹟便是還在當王子的時候,自告奮勇成為祭品,前往破解怪獸米諾陶洛斯的迷宮,並將之擊殺,從克里特島光榮而歸……
Thumbnail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是由一世紀時的作家普魯塔克提出的形上學悖論。忒修斯雅典國王,也是希臘史詩中著名的英雄之一。其中為人熟知的事蹟便是還在當王子的時候,自告奮勇成為祭品,前往破解怪獸米諾陶洛斯的迷宮,並將之擊殺,從克里特島光榮而歸……
Thumbnail
默德雷德、薩迦,與涅墨西斯的邪惡集會。
Thumbnail
默德雷德、薩迦,與涅墨西斯的邪惡集會。
Thumbnail
  死前最後的畫面,是他要求要見以薩,可是當以薩真的來到他面前時,他發現自己竟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是一直看著鏡子外的他。想伸手摸摸他的臉,想問問他此刻在想什麼,為什麼用這麼悲傷的眼神看著他。
Thumbnail
  死前最後的畫面,是他要求要見以薩,可是當以薩真的來到他面前時,他發現自己竟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是一直看著鏡子外的他。想伸手摸摸他的臉,想問問他此刻在想什麼,為什麼用這麼悲傷的眼神看著他。
Thumbnail
想這個主題有一陣子了,但一直很懶,畢竟這算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而且我對於克蘇魯的故事其實還沒熟悉到可以長篇大論,我只能回到最原始克蘇魯故事的內容(新的就不談,也不談後來一大票創作形成的譜系)做一點分享。 克蘇魯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創
Thumbnail
想這個主題有一陣子了,但一直很懶,畢竟這算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而且我對於克蘇魯的故事其實還沒熟悉到可以長篇大論,我只能回到最原始克蘇魯故事的內容(新的就不談,也不談後來一大票創作形成的譜系)做一點分享。 克蘇魯是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