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轉PM的必修課:在成為管理者之前,你現在就能準備的幾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14 分鐘

試想一下,某一天你的上司突然說,要你負責某個重要專案。身為團隊技術骨幹的你,這無疑是證明自己、迎來職涯躍升的絕佳機會。你可能已經開始想像如何帶領團隊,打造出一個令人驚豔的產品。

但請等一下。從一名優秀的工程師到一名合格的專案經理,這條路並非坦途。許多過去讓你引以為傲的習慣和思維,反而可能成為你未來管理之路上的陷阱。很多我見過的新手PM,不是倒在技術難關上,而是迷失在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軟問題』裡。

與其等到問題發生時才手忙腳亂,不如現在就提前預習。這篇文章並不是要批評誰,而是想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為你揭示幾位新手PM最容易遇到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我會告訴你,在還沒成為PM的今天,你就能開始為這些挑戰做哪些準備。讓我們一起,為你的管理之路打下最堅實的第一步。

1. 不會寫會議記錄

你一定收過專案經理發來的會議記錄。但你上一次『認真』讀它,是什麼時候?很多人會把它當成例行公事的郵件,掃一眼就存檔。畢竟,會議記錄嘛,不就是把大家說的話記下來,誰不會呢?

如果你也這麼想,那你就錯了。 一份糟糕的會議記錄,是專案混亂的開始。

我見過太多新手PM寫的『天書式』會議記錄,幾天後連他們自己都看不懂。比如,會議結論寫著:

  • 字體修改。
  • 有關標題的文字不要下劃線。
  • 呈現方式希望可以添加多點設計元素。

這種記錄,就是災難。哪個字體要修改?有關標題是哪個?『多點設計元素』又是什麼意思?是顏色、佈局還是動畫?一份無效的記錄,只會引發更多的會議和無休止的猜謎遊戲。

看到了嗎?問題不在於『有沒有記錄』,而在於記錄是否明確 (Specific)、可執行 (Actionable)、且有上下文 (Context)

一份好的會議記錄,絕不是簡單的聽寫。它是一場對寫作者的綜合考驗:

  • 專注力: 你能否在七嘴八舌的討論中,捕捉到那個一閃而過的關鍵決策?
  • 理解力: 你能否聽懂每句話背後的真正意圖,並將模糊的「感覺」轉化為精確的語言?
  • 結構化能力: 你能否將一小時的混亂信息,整理成一份主次分明、條理清晰的行動指南?

這三種能力,正是從一名執行者晉升為管理者的核心軟技能。而寫會議記錄,就是你日常工作中最好的免費訓練場。

有人說,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要寫會議記錄嗎?都交給AI就好了啦,這些工具都很成熟了。沒錯,現在的AI工具確實能生成不錯的會議摘要。但我必須提醒你:工具是你的助手,而不是你的大腦。

AI整理出的東西,依然需要你——那個全程參與討論、理解微妙語氣和上下文的人——去審閱、修訂,並賦予它真正的『靈魂』。如果你的價值可以被AI輕易取代,那真正需要擔憂的,或許是自己的職場定位。更何況,親手整理記錄的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寶貴的思維訓練。放棄這個機會,無異於放棄了成長的捷徑。你真的願意嗎?

練習方法

我建議你在參加會議時,帶上你的紙和筆,把所有的東西都記下來(我常看到很多下屬雖有帶紙筆,但都沒有記任何東西),並在會議後自己花時間寫一份會議記錄。這一份會議記錄並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給自己看的。你能通過對比專案經理發出來的正式的會議記錄,或者巿面上AI工具寫出來的會議記錄作對比,看看自己寫的東西有什麼地方不如他們,為何他們會這樣結構內容。久而久之,你就能寫得一手很好的會議記錄了。


2. 把需求記錄成系統方案

我還記得多年前和團隊裡的工程師聊天,問他們喜歡什麼樣的需求文檔。答案驚人地一致:『越具體越好!最好直接告訴我欄位是什麼,按鈕叫什麼,後端邏輯怎麼走。』

這種對『確定性』的偏愛,是刻在每個技術人DNA裡的。因此,當我們轉身成為PM,在第一次面對客戶時,就會不自覺地把客戶的每一句話都翻譯成我們最熟悉的語言——功能列表。

客戶說:『我希望管理員工資料更方便。』

你的筆記本上立刻寫下:『開發一個「員工管理」模組,包含新增、查詢、修改、刪除功能,數據庫需要建立員工表,包含姓名、ID、部門...』

這不是在記錄需求,這是在當場設計系統。你跳過了最關鍵的『Why』,直接衝進了『How』的領域。這是一個新手PM最常犯、也最危險的錯誤。

當你的需求文檔變成了一份功能清單時,整個專案就陷入了『見樹不見林』的迷霧。

你的團隊成員,就像一群拿著精良工具的工匠,卻不知道自己要造的是一座橋還是一艘船。他們不知道這個『員工管理』功能是給誰用的?是給每天要處理上百筆入職的HR助理,還是給偶爾需要查詢下屬資料的部門主管?他們的使用場景和痛點截然不同,對『方便』的定義也天差地別。

結果就是,團隊用盡全力,完美地實現了你清單上的每一個功能。但產品交付時,客戶卻一臉困惑:『這不是我想要的。』這場景,對於一個專案來說,是毀滅性的。因為你交付了一個技術上完美,但商業上毫無價值的『廢品』。

請記住一個核心原則:需求,從來不是關於『功能』,而是關於『動機』和『價值』。 客戶之所以需要一個東西,是因為他們想解決某個痛點,或達成某個目標。

這就是為什麼我極力推薦『用戶故事 (User Story)』這個強大的工具來記錄需求。它有一個黃金格式:

『作為一個 <角色>,我想要 <完成一個活動>,以便於 <實現某個商業價值>。』

讓我們用剛才的例子來改寫:

  • 作為一個 HR助理,我想要 批量的新增及更新員工的資料,以便於 每天能節省1小時的手動輸入時間。
  • 作為一個 部門主管,我想要 快速地查找員工現在及過去的資料,以便在 部門主管詢問時能快速回覆其查問。

看到差別了嗎?同樣一個模糊的『員工管理』需求,被拆解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目標清晰的故事。團隊在看到這樣的需求時,不僅知道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為誰而做,為何而戰。這份共識,才是專案成功的基石。

練習方法

這個練習不需要電腦,也不需要會議室。你的訓練場,就在每天的閒聊中。

  • 第一步:聆聽『What』。 當朋友說『我想換一台最新的筆電』時,你聽到了他的『需求』。
  • 第二步:深挖『Why』。 這時,不要給建議。啟動你的『PM模式』,像偵探一樣開始提問:『哦?為什麼想換呢?是舊的太卡了嗎?還是有什麼特別想玩的遊戲跑不動?或者是看上它的外觀了?』
  • 第三步:驗證『Value』。 當你了解到他真正的動機(比如,只是為了出差時能更輕便),你可能會發現,他需要的不是那台昂貴的『最新筆電』,而是一款輕薄的商務本。
    這個過程,就是一次完整的需求挖掘。當你能在日常對話中,自然而然地從『What』問到『Why』,再到幫對方理清真正的『Value』時,恭喜你,你已經具備了成為一名優秀PM的潛力。


3. 沒有成本概念

當我從工程師第一次轉為PM時,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要成為客戶眼中最棒的PM。 客戶提出的任何要求,我都滿口答應,心裡想著:『沒問題,我們技術團隊搞得定!』在客戶那裡,我贏得了『反應迅速、有求必應』的好評。

但在公司老闆眼中,我可能正在變成一個『敗家子』。

我當時完全沒有意識到,PM的職責不僅僅是『滿足需求』,更是『管理期望』和『守護資源』。每一個看似無害的『小改動』,背後都是工程師寶貴的時間、是公司的伺服器成本,更是真金白銀的預算消耗。只討好客戶而忽略成本,對公司而言,就是一場溫水煮青蛙式的災難。

沒有成本概念的PM,就像在開一輛沒有油量表的車,只能憑感覺往前衝。而結局往往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車子熄火在半路上。

我的『熄火』時刻,是被財務主管的一封郵件點燃的。郵件裡冰冷的數字告訴我:專案預算已消耗90%,但進度還不到60%。那一刻,恐慌感淹沒了我。

為了挽救局面,我陷入了技術人最典型的『英雄主義』陷阱:我相信只要自己更努力,就能解決一切。 我開始自己下場寫代碼,通宵達旦地debug,試圖用個人燃燒來填補預算的黑洞。

但結果呢?

  1. 進度並未加快: 因為我花在寫碼上的時間,本應用於溝通、協調和移除團隊障礙。
  2. 品質崩盤: 匆忙趕工的代碼埋下無數隱患,導致後續維護成本更高,責任歸屬混亂。
  3. 團隊士氣低落: 團隊成員看到PM親自下場,會感到壓力和不被信任。

我用慘痛的教訓學到:PM試圖用『個人努力』去解決『系統性』的成本問題,注定是徒勞的。

練習方法

那麼,在成為PM之前,如何培養這種寶貴的『成本意識』呢?答案就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學會像管理專案一樣管理你的個人財務。

1. 制定你的『專案預算』:這個月,給自己的娛樂、餐飲、購物設定一個明確的預算上限。這就是你的『專案總預算』。

2. 練習『資源估算』與『記帳』:在做任何一筆大額消費前(比如買一件新衣服),不要衝動。先問問自己:『這筆花費佔我本月預算的百分之多少?』然後,堅持每天記帳,就像PM每天更新專案的『已消耗成本』一樣。

3. 進行『變更控制』練習:突然有朋友約你吃一頓超出預算的大餐,怎麼辦?這就是專案中的『需求變更』。你需要做出選擇:

  • 拒絕變更: 禮貌地拒絕,並提議一個更經濟的方案。
  • 接受變更,但削減其他範圍: 決定去吃大餐,但同時承諾自己本月不再買新衣服。這就是專案中的『範圍置換』。

當你習慣了用這種『預算思維』來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選擇時,未來當客戶提出一個新需求時,你的第一反應就不再是『技術上能做嗎?』,而是:『我們有足夠的預算(時間和人力)來做嗎?如果要做,我們需要犧牲掉哪個現有的功能?』

這種對資源的敏感度,才是PM真正的價值所在。


4. 不會和客戶打關系

如果要票選一個我PM生涯中最慘痛的教訓,我會毫不猶豫地投給:曾經,我以為代碼是萬能的。

作為一個技術人,我的信仰很純粹:只要我交付的產品功能穩定、性能卓越、代碼優雅,客戶就一定會滿意。懷著這個信念,我帶領團隊埋頭苦幹,像打磨藝術品一樣雕琢每一個功能。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了和團隊溝通技術細節上,而很少主動聯繫客戶。我想,等產品驚豔亮相時,他們自然會為我們鼓掌。

但現實給了我一記響亮的耳光。

產品交付後,迎來的不是掌聲,而是無盡的質疑。一個明明是客戶操作失誤導致的問題,會被放大為『系統設計有缺陷』;一次服務器正常的瞬時抖動,會被投訴為『性能完全不達標』。我疲於奔命地去『證明』我們的產品沒有問題,卻發現這根本無濟於事。

我這才痛苦地領悟到:專案的驗收,從來不是一場技術考試,而是一場信任投票。當客戶不信任你這個人時,你的產品做得再好,在他眼中也是『不及格』。

後來我才明白,和客戶『打好關係』,並不是要去請客吃飯、阿諛奉承。它的真正含義是:建立專業的信任夥伴關係。

一個完美的產品是不存在的,但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關係是存在的。當你和客戶建立了這種關係,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 你不再是『乙方』,而是『顧問』:當你主動告訴客戶系統的局限性,並基於他們的痛點提出更合理的替代方案時,他們會把你當成解決問題的專家,而不是一個只會接指令的碼農。
  • 『問題』變成了『共識』:你會發現,客戶開始願意為專案的成功承擔一部分責任。他們會主動提供更清晰的需求,甚至在遇到困難時,會和你一起想辦法,而不是一味指責。
  • 『讓步』不再是妥協,而是『雙贏』:因為信任,你可以更坦誠地和客戶討論資源(時間、人力)的限制,共同決定功能的優先級,做出對雙方最有利的決策。

所以,不要再躲在電腦後面了。主動溝通,不是在『打擾』客戶,而是在積極地管理專案最大的風險——信任風險。

練習方法

要如何練習這種能力呢?最好的起點,就是走出你的『技術同溫層』,在公司內部開啟你的『客戶關係模擬器』。

把那些非技術部門的同事——比如市場部、銷售部、客服部的同事——當成你的『內部客戶』。

  1. 從『點頭之交』到『有效對話』:下次在茶水間遇到他們,不要只是打個招呼就走。試著開啟一個話題:『嘿,最近在忙什麼啊?』或者『上次我們上線的那個功能,你們用起來感覺怎麼樣?有沒有遇到什麼不方便的地方?』
  2. 練習『理解』的能力:當他們用自己的業務術語向你抱怨時,試著用你的理解複述一遍,或是直接要求他們換一種方式作說明。這是在學習不同的業務術語及意義,讓你在客戶講述其需求的時候,更能清楚的讀懂他們言語之外的意思。
  3. 成為『問題收集者』:你的目標不是當場解決問題,而是去理解他們的日常工作流程、他們的KPI是什麼、他們最大的煩惱是什麼。你會驚訝地發現,這些『內部客戶』的視角,能極大地豐富你對整個商業世界的認知。

當你能夠輕鬆地和公司裡的『張三李四』聊他們的業務,並讓他們覺得『你很懂我』時,未來面對真正的外部客戶,你自然就多了一份從容和自信。


寫在最後:這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從工程師到專案經理,這條路從來都不平坦。它要求我們跳出舒適圈,學習一套全新的思維模式和技能。本文分享的,只是我在這條路上摔過的幾個跟頭,以及從中學到的寶貴一課。

其實,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還需要掌握流程建立、責任分配、團隊激勵等更多高階的學問。但請不要畏懼,因為你今天已經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開始準備

文中提到的那些練習方法,看似微小,卻是你改變思維的開始。從今天起,試著寫一份讓同事讚嘆的會議記錄,試著在閒聊中挖掘朋友的真實需求,試著像管理專案一樣管理你的零用錢。

請記住,最好的準備,就是現在。

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為你轉型路上的一份小小地圖。如果你從中獲得了哪怕一絲啟發,或是你有自己獨特的「踩坑」故事想要分享,都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讓我們在這條路上,彼此鼓勵,共同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eng Wong的沙龍
8會員
60內容數
閱讀是為了通過書本認識世界、獲取靈感和改善自己或身邊的人的生活。在此主要分享一些我自己從書中獲得的一些靈感、啟發、見解等內容
Seng Wo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1
總被當成「多餘」的行政部門?專案成功歸PM,出事卻要你扛?身為企業中最常被誤解的角色,PMO的價值究竟該如何證明?本文將帶你直面PMO價值「隱形」的困境與生存挑戰,並揭示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靈活性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2025/10/11
總被當成「多餘」的行政部門?專案成功歸PM,出事卻要你扛?身為企業中最常被誤解的角色,PMO的價值究竟該如何證明?本文將帶你直面PMO價值「隱形」的困境與生存挑戰,並揭示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靈活性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9/27
開發生命週期跟專案生命週期有什麼關系? 他們是如何共同地影響專案經理工作的。
Thumbnail
2025/09/27
開發生命週期跟專案生命週期有什麼關系? 他們是如何共同地影響專案經理工作的。
Thumbnail
2025/09/20
當你的專案只關心做什麼的時候,請多一份警戒。因為你可能在做的東西正在往一個錯誤的方向全力衝刺。
Thumbnail
2025/09/20
當你的專案只關心做什麼的時候,請多一份警戒。因為你可能在做的東西正在往一個錯誤的方向全力衝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作為一個管理者,我們需要:保持對技術的熱誠,聆聽與做出決定,還有確保團隊達成目標。
Thumbnail
作為一個管理者,我們需要:保持對技術的熱誠,聆聽與做出決定,還有確保團隊達成目標。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在面試中專案經理需要注意面試官可能問的問題和套路,以及如何準備自我介紹,情境考題是面試官常問的問題,透過回答這些問題,面試者同時也可以了解公司面臨的挑戰,並評估是否適合進入這家公司。
Thumbnail
在面試中專案經理需要注意面試官可能問的問題和套路,以及如何準備自我介紹,情境考題是面試官常問的問題,透過回答這些問題,面試者同時也可以了解公司面臨的挑戰,並評估是否適合進入這家公司。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和愈來愈複雜的世代,瞭解管理的重要性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管理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者,對每個有抱負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技能。透過管理技能,你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並實現個人生活和職場目標。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爆炸和愈來愈複雜的世代,瞭解管理的重要性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務。管理不僅適用於企業管理者,對每個有抱負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技能。透過管理技能,你可以更有效地進行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並實現個人生活和職場目標。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初接管理職的感受與困惑,面對不同性格的團隊成員如何管理與引導,如何在職場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一起來探討在管理職上的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本篇討論專案經理收到任務後的基本動作,還有如何挖掘出簡報文字之下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本篇討論專案經理收到任務後的基本動作,還有如何挖掘出簡報文字之下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