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專案陷入不確定,速度不再是勝利關鍵
凌晨三點,會議室裡依舊亮著燈。
螢幕的光照在每個人疲倦的臉上,咖啡早已冷卻,鍵盤聲卻仍斷斷續續。
牆上的進度條紅了一半,倒數計時的數字閃爍著壓力。「這版今天一定要上,不然客戶會爆炸!」
有人焦急地喊,語氣裡藏著恐懼。
專案經理Alan默默看著進度表。
心裡很清楚,團隊不是不努力,而是正被「不確定」吞噬。
每次為了搶時程而衝刺,接下來就要花兩倍時間補洞。
他嘆了口氣,小聲說:「我們不是缺努力,而是缺節奏。」
這句話,讓整個會議室靜了下來。
他抬頭,看著那群曾經滿懷熱情的同伴,此刻眼神渙散。
那一刻他明白了,專案的敵人不是時間、不是客戶、也不是技術——
而是那種被不確定性逼得慌亂、沒有節奏的狀態。
我們都曾以為「快」代表效率。
但在真實的專案裡,越快越亂,越亂越慢。
而真正的高手,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能在混亂中穩定前進的人。

極地長征:兩支探險隊的命運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
那時,人類還未完全探索地球的邊界。
南極——一片無人踏足的白色荒原,象徵著未知、榮耀與國力。
挪威與英國,都想成為那個「第一個插旗的人」。

於是,兩位領導者登場:
一位是沉著冷靜的挪威人——阿蒙森(Amundsen);
另一位是充滿浪漫理想的英國軍官——史考特(Scott)。
他們帶著不同的信念,踏上同一片冰原。
阿蒙森的營地寧靜而有秩序。
他親自檢查雪橇犬的繩索、食物的分量,甚至測試保溫瓶能撐多久不結冰。
每個人都受過訓練:如何馴狗、修雪橇、應對低溫。
他相信:「計畫不是為了掌控結果,而是為了在未知中保留選擇。」
而史考特的營地,卻是另一番景象。
六十五個人、馬匹、電動雪橇、科學家、廚師、記者,熱鬧得像個冒險嘉年華。 他說:「我們英國人講究榮譽與氣魄,只要意志堅定,就能抵達南極!」 那是一種浪漫,也是一種危險的自信。

當他們踏上雪原,兩條命運線就此分岔。
風雪打在臉上像刀割,氣溫降到零下四十度。
阿蒙森的隊伍每天只走固定的「20哩」,即使天氣好也不貪多。
「明天還要走,別把今天的力氣用完。」他對隊員說。
而史考特則咬牙前進:「再撐一下,我們可以多走十公里!」
暴風雪來了,他們繼續硬撐;太陽出來,又全力衝刺。
沒有人注意到,士氣正一點一滴被消耗。
阿蒙森在1911年成功抵達南極,並平安返航;
史考特在兩個月後抵達,同樣舉起旗幟——
但在回程途中,全隊凍死在冰原上。
兩支隊伍,同樣的目標、不同的哲學,命運天差地遠。

七項策略 × 兩大風險: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
如果你是專案經理,請想像你面前有兩張路線圖:
一張精準、簡潔、有明確節點;
另一張複雜、隨意、充滿空白。
這就是阿蒙森與史考特的差別。
他們在七個面向上截然不同:

表面看起來只是策略差異,實際上是兩種「心態」:
阿蒙森相信計畫,史考特相信運氣。
這場極地長征,也揭示了兩個致命風險:
1️⃣ 食物不足——資源分配錯誤。
就像專案預算、工時、能量若分配不當,團隊最終只會在疲憊中瓦解。
2️⃣ 極端氣候——外部環境變化。
現代企業面臨的「暴風雪」,是市場突變、需求變動、政策壓力。
無法預測,但能預備。
阿蒙森不追求完美計畫,而是創造「可預測的結果」。
他知道風險無法消除,但能提前設計緩衝。
這就是真正的領導者思維:
控制可控的,接受不可控的。

「20哩行軍」的哲學
在他的日記裡,阿蒙森寫下這句話:
「今日天氣晴朗,本可行三十哩,然止於二十哩。」
那不是懶惰,而是智慧。
他知道:真正的力量,不在爆發,而在節奏。
這就是著名的「20哩行軍法則」——
無論順境或逆境,每天都以穩定步伐前進,不衝刺、不停滯。
阿蒙森讓團隊「有餘裕、有節奏、有信心」。
史考特讓團隊「沒節奏、沒休息、沒希望」。
兩種節奏,決定了兩種命運。
現代的「20哩行軍」,就是敏捷開發(Agile)。
每兩週交付一次成果,每月回顧一次。
不為迎合客戶臨時需求而過度加班,而是確保團隊能「長期穩定運行」。
所謂高效,從來不是「跑快」,而是「跑得久」。
阿蒙森的哲學,可歸納為三條領導法則:
- 1️⃣ 保留餘裕(Slack):永遠不要讓系統處於100%滿載。
- 2️⃣ 控制變數(Control):不為高不確定的專案再增加新的不確定性。
- 3️⃣ 維持士氣(Morale):讓團隊的心情與節奏穩定如脈搏。
這三件事,看似柔軟,卻是專案能否「走回家」的關鍵。
讓「20哩行軍」成為你的節奏
回到現代企業,一位PM在專案會議上宣布改革:
「我們不再衝刺,而是建立節奏。
每兩週一次交付,每月一次檢視,預留10%的時間作為buffer。
誰違反節奏,就要重新估時。」
剛開始團隊覺得太慢,抱怨連連。
但三週後,他們發現神奇的變化——
錯誤減少了、壓力變小了、品質更高了。
最重要的是,大家的士氣回來了。
穩定的節奏,讓團隊找回了安全感與掌控感。
那種「可以預測明天」的感覺,讓人終於能安心投入。
而對個人而言,「20哩行軍」是一種生活態度。
每天寫500字、每天運動半小時、每天靜心十分鐘。
那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種自我節奏。
因為人生的南極,不在地圖上,而在心裡。
每一個面對壓力、焦慮、變動的時刻,我們都在進行自己的長征。
你無法控制風雪,但你可以控制腳步。

結語:在混沌中,保持節奏
風雪中的阿蒙森,牽著雪橇犬,緩緩前行。
他沒有歡呼,也沒有流淚。
只在日記上寫下:「任務完成,團隊平安。」
那一刻,他不是贏家,而是一位懂得掌控節奏的人。
我們都身處自己的極地長征。
專案會崩、市場會變、人生會亂。
但只要你能每天走穩那20哩,就不會被風雪打敗。
真正的勇氣,不是迎戰風暴,而是風暴再大,也依然穩穩前進。

✨ 內心對話
你是不是也常覺得自己「不夠快」?
每天在追KPI、追進度、追別人的成就?
但也許,你該問的是:我能不能在混亂中保持節奏?
我有沒有給自己留下一點餘裕?
因為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跑多快,而在於你能不能「每天都再前進一點點」。
當環境變得混沌時,記得問自己:
我的「20哩行軍」是什麼?
那,將是你穿越風雪、抵達未來的節奏。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精選金句
- 「真正的高手,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能在混亂中保持節奏的人。」
- 「高效,不是爆發力,而是可持續的節奏。」
- 「別在高不確定的專案裡,再創新的不確定性。」
- 「穩定,是穿越不確定的最高效率。」
- 「領導不是帶隊衝刺,而是帶隊回家。」
- 「風雪再大,你都該走完今天的20哩。」
- 「速度決定你能出發,節奏決定你能到達。」
- 「人生的南極,不在地圖上,而在心裡。」
- 「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你跑多快,而在於你能不能每天都前進一點點。」
- 「真正的勇氣,不是迎戰風暴,而是風暴再大,也依然穩穩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