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連結,再引導 (Connect before Correct)
面對孩子強烈的情緒,我們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著「解決問題」或「制止行為」。但在 0-6 歲,孩子最需要的是我們幫助他們命名和接納情緒。
記住情緒處理三步驟:
- 接納 (Acceptance): 承認情緒存在。「我看到你現在很生氣/很難過。」
- 命名 (Naming): 幫助孩子識別。「這是生氣,因為你積木倒了。」
- 引導 (Guidance): 提供解決方案或宣洩出口。「我們可以深呼吸,然後再試一次。」
一、 處理「挫敗感」(Frustration):建立強大的內在韌性 💪
挫敗感是孩子在探索和學習新技能時最常遇到的「絆腳石」。賦能式養育的目標,不是消除挫折,而是教孩子「如何爬起來」。🗣️ 賦能式語言引導

🎮 具體遊戲/活動引導:
- 「失敗沒關係」任務牆(適用 3 歲以上):
- 方法: 準備一面小小的白板或紙,和孩子一起嘗試一些有點難度的小任務(例如:用筷子夾小豆子、連續跳繩三次、拼圖的邊緣)。
- 引導: 當孩子失敗時,讓他們自己拿貼紙貼在「挑戰中/失敗」的欄位。然後討論他們學到了什麼,再貼在「學到了!」的欄位。
- 賦能效果: 視覺化地證明 「失敗是過程,不是結果」。孩子看到「失敗」後面總會接著「學習」,挫敗感自然會被韌性取代。
- 「龜兔賽跑」角色扮演:
- 方法: 閱讀《龜兔賽跑》的故事,然後角色扮演。讓孩子扮演烏龜,強調烏龜雖然慢,但堅持不懈。
- 引導: 過程中可以故意設置小障礙(例如:倒退走一步),讓孩子體驗挫折。鼓勵他們說出:「好難,但我還是要繼續!」
二、 處理「嫉妒心」(Jealousy):給予專屬的「被愛感」💖
嫉妒心常出現在有手足或進入團體生活後,它源於孩子對「被愛」資源被瓜分的恐懼。處理嫉妒,核心是鞏固孩子的 歸屬感。
🗣️ 賦能式語言引導

🎮 具體遊戲/活動引導:
- 「專屬時光」約會卡(適用所有年齡):
- 方法: 準備一本筆記本,命名為「我的專屬約會簿」。和孩子約定每天/每週要有 15-20 分鐘 完全屬於他 的一對一時間(不能滑手機、不談家務、不談弟妹)。
- 引導: 讓孩子自己畫一張「約會卡」,寫上想做的事情。讓他覺得這份愛是 專屬 且 穩定 的。這能大大緩解因資源競爭而產生的嫉妒心。
- 「我的特別之處」圖畫書:
- 方法: 和孩子一起做一本小書,每一頁都寫上或畫出他與眾不同的優點。例如:「我的頭髮很捲」、「我很會講笑話」、「我很會搭樂高」。
- 賦能效果: 幫助孩子把目光從 「和別人比較」 轉移到 「欣賞自己」 的獨特之處,建立內在的自我價值感。
三、 處理「憤怒」(Anger):學習有效的「情緒宣洩」🎨
憤怒通常是冰山下的感受(如委屈、失控、疲累)所引起的保護反應。處理憤怒,重點是教導孩子 「接受情緒,管理行為」。
🗣️ 賦能式語言引導

🎮 具體遊戲/活動引導:
- 「我的冷靜角/情緒堡壘」(適用 3 歲以上):
- 方法: 在家中設置一個柔軟、安全、舒服的小角落。裡面放有:憤怒抱枕/沙袋: 供孩子用力捶打、捏揉。呼吸卡: 畫有「氣球深呼吸」、「聞花聞蠟燭」的步驟圖。液態黏土/史萊姆: 透過觸覺的安撫來穩定情緒。
- 引導: 在孩子情緒爆發時,溫和地引導他們說:「現在是紅色警報了,我們去你的情緒堡壘,讓身體休息一下。」(引用來源:相關正向教養和感覺統合治療概念)
- 「火山爆發」繪畫/揉黏土(引用來源:諮商心理師郭蕙寧,還須查證):
- 方法: 準備大張的紙和鮮豔的顏料(或黏土)。讓孩子將心中的憤怒(紅色、黑色)用力畫出來或揉進黏土裡。
- 引導: 畫完後,問孩子:「這是你的憤怒怪獸嗎?它長什麼樣子?」鼓勵他們用力撕開畫紙或揉爛黏土。這是一種安全而具體的 情緒宣洩,讓孩子看到憤怒是可以被釋放和控制的。
結語:與孩子共同成長,學習做一個「有感覺」的人
親愛的爸媽,教孩子認識和處理複雜情緒,是一場溫柔而漫長的教育。這不只是在教孩子,也是在教我們自己如何做一個「有感覺」的人。當你用同理心蹲下來,接納他的「挫敗、嫉妒與憤怒」時,你就是在賦予他一生受用的情緒智慧。
📢感謝閱讀到最後: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更懂得如何與孩子的情緒相處,請點讚並將它【儲存】下來!
別忘了在下方【留言】,分享你家寶貝的「情緒怪獸」通常是什麼樣子?
❤️ 溫馨提醒:
本次分享的幼兒情緒教育、心理學知識,目的是提供育兒參考。
如果您的孩子的情緒行為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人際關係或學習,且您難以透過日常方法緩解,請務必尋求專業的兒童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的協助與評估。
專業的引導能為您的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成長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