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每天照表操課、控制飲食並紀錄每一次的訓練細節。但不管怎麼練,鏡子裡的自己卻始終沒有改變。一樣的體態以及不變的圍度。那時候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白費了這麼多時間來健身。
突然間,心裡的那股訓練動力突然不見了,一種努力卻沒有回報的感覺,讓我那陣子每天都在想,乾脆休息一下好了。
停滯的挫折,不是懶,是累了健身這件事,一開始會讓人有很強的成就感。當自己第一次推起從未舉過的重量,或是看到鏡子中體重下降,腹部出現六塊肌的自己的時候,都會讓人充滿健身的動力。但是真正的挑戰,是當進步開始變得緩慢,甚至停滯不前的時候才開始。
那時候,我每天還是去健身房,但已經提不起那種剛開始接觸健身時的興奮感。做完課表也沒有成就感,只覺得自己是在完成每日任務。有時候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會懷疑是不是訓練方法錯了,怎麼練都沒用。
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在和「放棄」的想法進行拔河。可是每當我每次走入健身房,看見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不管天氣好壞,總會準時出現在健身房的人,我突然意識到:健身的重點不是進步的速度,而是自己能否持續下去。
我學會的第一件事:先不要想太多,別讓情緒拖慢腳步
那之後我告訴自己:訓練時間到了,就什麼都不要想,裝備拿著就去健身房。
我不再糾結每次訓練的重量或次數,而是讓自己堅持去健身房,維持著訓練的頻率。因為我知道,一旦讓自己休息太久,那股惰性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根本不想去健身了。
很多人以為休息能恢復動力,但事實上,倦怠期最需要的不是長期的休息,而是持續穩定的繼續訓練下去。
我開始降低訓練強度,縮短訓練時間,只求維持訓練頻率。就算今天只練半小時,但是只要我今天有到健身房,那就是一種勝利。慢慢地,我發現自己重新找回了那種想健身的感覺。
我學會的第二件事:把焦點從訓練成果,移回到自己的生活習慣,讓習慣取代焦慮。
以前的我太在意訓練的成果,三圍數字、照片、鏡子中的體態,還有別人看自己的目光。後來我想通了,健身不只是比賽而已,而是一種生活習慣。
有時候看不見進步的幅度,並不是沒有進步,而是以極其微小的幅度正在逐步累積中。
當我放下那些無謂的比較和心理焦慮,反而更能專心在每一次的訓練裡。那一刻,我不再逼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學著接受此刻的自己,一個正在持續努力,也偶爾倦怠失落,但仍然選擇準時出現在健身房的自己。
我想說的話:別讓「休息」變成「放棄」
如果你現在也正處於倦怠期,我懂那種掙扎與疲憊感。
但請記得,倦怠期並不是失敗期,它只是進步過程當中必經的一個期間。
不要因為一時的無力,就把之前辛苦地努力全部推翻放棄。你可以放慢,可以喘口氣,但不要就此停下來。
動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靠自己規律的生活習慣累積起來的。
等到哪天你再次感覺到身體的力量,重新找到訓練的節奏,你會發現:那份久違的自信心,已經隨著規律的訓練在你的內心中長出來了。以後,將不會再害怕倦怠,因為你我知道,只要堅持下去,倦怠期終究會過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