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影論重點:
<滯留生>和<女人香>相似的情節架構
雙人劇的精彩來自關係張力
世代間的老套謊言
觀眾值得更好的故事
在Netflix上順順地看完了<滯留生The Holdovers, 2023>。
這部曾在奧斯卡獲得五項提名的作品,儘管最終僅奪下女配角獎(達芬·喬伊·藍道夫 Da'Vine Joy Randolph),但能同時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創劇本*」已屬殊榮。然而令人感到不滿足的是,整體觀影感受僅止於「小品佳作」,遠未達到可討論「最佳」的層次。
該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是<奧本海默Oppenheimer, 2023>,最佳原創劇本則頒給了<墜惡真相Anatomie d'une chute, 2023>。<滯留生>未能獲獎,不能責怪對手太強,而是電影本身就缺乏「最佳」的企圖心。有意思的是,沉澱後發現它的主軸設定與1992年的<女人香 Scent of a Woman, 1992>高度相似。後者同樣獲得第65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提名,雖未得獎(頒給了<此情可問天Howards End, 1992>),卻贏得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劇本,其精彩程度讓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獲得電影生涯中遲來已久的的肯定,更是影迷心中絕對的經典。
真正拉開兩者差距的,是劇情與角色張力的本質差異。
雙人對戲的張力
這兩部片都採取經典的老少配組合:<滯留生>裡,聰明卻愛惹麻煩的Angus(Dominic Sessa飾演),因故留宿學校度過聖誕長假,必須接受熱愛學術但做人不討喜的Hunham教授(Paul Giamatti飾演)監管;<女人香>則是正直單純的Charlie(Chris O'Donnell飾演)為了攢下聖誕節返家的費用,而在感恩節期間擔任脾氣暴躁、失明的退役中校Frank(Al Pacino飾演)的打雜助理。
這類雙人劇之所以精彩,來自角色關係的張力。然而在<滯留生>中,Angus和Hunham除了師生(理所當然對立的)身分外,並沒有必然的矛盾,甚至連廉價的「世代對立」也沒好好發揮。相較之下,<女人香>的兩人本就建立在短期的交易關係,但隨著這場不容易的差事,逐漸暴露出兩人各自的糾結,從而觸及對生命與原則的根本分歧──Charlie即將展開的人生,可能因堅持原則(不出賣他人)而被斷送;Frank則在榮光之後、因失明與性情陷入厭世。兩人之間的辯證,是對「生而為人」的詰問——透過爭論、鄙棄、敷衍與理解,他們才建立起尊重與信任。
Angus和Hunham的關係綁定,來自校方的外界壓力─再違反規定就得退學;Charlie和Frank的組合則出於角色本身的需要的「不得已」─一個為錢、一個要替代的眼睛。<滯留生>像是怕把角色寫壞而導致他們太守規矩了,若有真不能忍的衝突,雙方都可以編造藉口逃離窒息的留宿生活;<女人香>則不懼揭露人性陰暗,Frank的倔強與孤絕,Charlie面對生死的慌亂,皆呈現出真實的不完美。
意外旅程的成長衝擊
兩部片也都安排了一場不在計畫中的旅程。<滯留生>離開校園象徵身分階級的放下,但整段過程僅是輕盈愉悅的流水帳。尤其可惜的是,在觸及Angus家庭真相時─他的父親住在精神療養院,Hunham只是允許他去探望,並在Angus看完父親後,以一段對話就輕易化解這個年輕人是否會成為父親翻版」的憂懼與悲傷。
反觀Charlie是被Frank拖進一趟不知去向的「自絕之旅」:他們遭遇拒絕(回Frank家的段落)、幾乎擦槍走火(Frank意圖輕生)、冒險狂嗨(試駕跑車)、一展魅力(舞蹈段落),事件接二連三、情緒高低起伏,從不同層面深化角色並推動關係。
最終高潮是Frank在校評會上為Charlie慷慨陳詞─那不僅是對他曾輕視的小伙子的肯定,也是以他自己作為成人代表的一種怒斥,批評這世界亟欲「教育」的其實不如它所宣稱的,虛偽利己的高調比不上Charlie堅守原則的緘默。儘管失明了,Frank看得越發透徹,也是因為遇見Charlie,讓他第一次挺在自毀、頹喪的下坡,發現自己還有力量去捍衛,在
Charlie身上重新找到「即或如此,仍要堅持」的信仰力量。
不約而同地,<滯留生>的老少友誼也片末的校長盤問作結,但再沒有任何強力輸出的信念。Hunham以謊言圓了Angus偷探父親之舉,使他免於退學,自己卻被迫解職。犧牲與成全的形式俱全,唯獨缺乏情感深度,使結局顯得平淡而理所當然。
世代間的虛假對立
表面上,Angus 的成長在於不再叛逆,Hunham 的離職則象徵「壯遊啟程」─皆符合正確、合宜的結局模板。這也是「世代交替」一直以來最老套也最糟糕的謊言:長輩必須退讓以成就年輕人的未來。
至於Charlie的成長,則是因為看見了人類複雜的多面性。Frank或許仍是惡棍,但他把經驗與眼界傳給Charlie,開拓了對生命的感知。因為看過痛苦,Charlie的選擇正直才更有份量。世代間並非零和,而是共生;真正的敵人,不是彼此,而是體制對人性的可替代與可定價。
我們值得「最佳」的文本
從<滯留生>回看<女人香>,並非為了捧一踩一,而是藉由兩者的對照,理解何謂劇情與角色的重量。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何謂當代「最佳」文本的標準:1992年的<女人香 Scent of a Woman, 1992>,在同樣的架構下說出比2023年<滯留生>更為動人的故事,不僅僅是電影本身、劇本本身、獎項入圍條件本身的問題,觀眾也有責任與權利,去反饋我們值得怎樣的故事。
*維基百科: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前夕, 皮克斯動畫作品<路卡的夏天>編劇西蒙·史蒂芬遜(Simon Stephenson)曾向美國編劇工會舉報,稱<滯留生>抄襲了他已經寫好劇本。導演亞歷山大·潘恩和編劇海明森暫未回應指控。
同場加映:
天才的陰暗面<奧本海默>:<滯留生>當屆奧斯卡的最佳劇情片得主
死無對證的控訴最為震耳欲聾<墜惡真相>:<滯留生>當屆奧斯卡的最佳劇本得主
失敗者的偉大勝利<一戰再戰>:什麼是當代最好的傳承
該如何說再見<歡迎光臨奇幻城堡>:有一種成長叫幻滅
荒謬成為詩<大同世界>:一段旅程一段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