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收入倍增更強大?聯合國2025幸福報告的7個意外發現,揭示快樂的真正祕密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我們一生都在追尋幸福,卻常常在名利、財富這些外在事物中迷失方向。我們以為擁有更多,就會更快樂,但內心深處的那個空洞,似乎總也填不滿。懷著一份謙卑與感恩之心,我們或許能在今年的《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中,找到一些深刻且溫暖的答案。這份報告以「關懷與分享」(caring and sharing)為核心主題,透過嚴謹的數據與研究,揭示了許多令人驚訝的洞見。它溫柔地提醒我們,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關於快樂的假設,也許並非故事的全貌。

raw-image

1. 我們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善良,也過於悲觀

報告中最令人振奮的發現之一是:我們嚴重低估了身邊人的善意。換句話說,人們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善良,而我們自己卻過於悲觀。

這項結論的主要證據來自一項在全球多地進行的「丟失錢包」實驗。研究人員故意在街上丟下錢包,結果發現,錢包被歸還的比例「遠遠高於人們的預期」。這項發現意義重大,它告訴我們,儘管新聞充斥著負面消息,但人性中善良與誠實的光輝,遠比我們所想的更加普遍與明亮。

這些關於預期和實際錢包歸還率的數據顯示,人們對於他人的善意,實在是過於悲觀了。

raw-image


2. 「相信善良」的力量,可能比收入倍增更強大

更進一步,報告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我們對他人善意的「感知」,對自身幸福感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重大的經濟事件。

報告中的圖2.4數據顯示,「相信丟失的錢包會被歸還」這一信念,能為生活滿意度帶來超過四分之三點(0.769)的提升。這個數字有多驚人?它比收入翻倍所帶來的快樂(0.427)還要多,並且幾乎是失業所造成的負面衝擊(-0.400)的兩倍。

這意味著,我們的心態、我們對周遭社會結構的信任,其對幸福的影響力,可能遠大於加薪或失業等人生大事。相信世界是溫暖的,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幸福能量。

raw-image


3. 年輕世代的孤獨危機:一種「同理心認知差距」

報告也對年輕世代的處境發出警訊。數據顯示,全球年輕人的孤獨感正急劇上升。2023年,全球有19%的年輕人表示,在困難時沒有任何人可以依靠,這個比例相比2006年,驚人地增加了39%。

然而,這背後的原因並非年輕人真的變得冷漠,而是一種被稱為「同理心認知差距」(empathy perception gap)的現象。年輕人普遍低估了同儕的同理心與善意,這使得他們害怕被拒絕、不敢主動與人連結,從而陷入孤獨的惡性循環。

幸運的是,這是有解方的。報告提到史丹佛大學一項成功的干預實驗,研究人員向學生們展示其同儕充滿善意的真實數據後,這些學生不僅變得更快樂,也更願意去建立更廣泛的社交網絡。

raw-image


4. 餐桌上的幸福:獨自吃飯正侵蝕我們的福祉

「關懷與分享」最基本的形式,莫過於共享一頓飯。報告明確指出,獨自吃飯不利於我們的身心福祉。

來自美國時間利用調查(ATUS)的數據描繪了一幅令人擔憂的圖景:如今,大約有四分之一(26%)的美國成年人表示自己一日三餐都是獨自解決的,這個比例自2003年以來上升了50%。其中,增長最顯著的群體,正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

我們或許常常忽略,圍坐餐桌、分享食物與對話,這種看似平凡的日常,其實是維繫人類社會連結最根本的善意表現之一,而這種善意的流失,正將我們推向孤獨的深淵。


5. 善良是絕望的解藥

當幸福感跌至谷底,便可能導致「絕望之死」(deaths of despair),意指因自殺或藥物濫用而導致的死亡。報告發現,利他行為與這種絕望之間,存在著強烈的負相關。

數據顯示,在一個地區,從事利他行為(如捐款、當志工、幫助陌生人)的人口比例每增加十個百分點,每年每十萬人中的「絕望之死」人數就能減少約1人。這證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互助,是一張強而有力的社會安全網,能接住那些瀕臨墜落的靈魂。

社會關係能促進情感支持,提供歸屬感,並提升生命的意義、自尊與目標感,這些反過來又能支持心理健康,並減少從事有害行為的可能性。

raw-image


6. 你的不快樂正在影響政治,而信任是關鍵分水嶺

我們的個人情緒,原來也在悄悄形塑著整個社會的政治版圖。報告第7章提出一個深刻的觀點:不快樂是民粹主義崛起的主要驅動力。

然而,更有趣的是,決定這種不滿情緒最終導向極左派還是極右派的關鍵分水嶺,是「社會信任」。報告清晰地描繪出兩條路徑:

  • 低生活滿意度 + 高社會信任 = 傾向極左派
  • 低生活滿意度 + 低社會信任 = 傾向極右派

這背後的邏輯在於,社會信任塑造了我們對「集體解方」的信念。信任他人者,更可能支持大規模的財富重分配(一種左派方案);而不信任他人者,則更傾向於歸咎外來群體,並尋求保護主義式的排外政策(一種右派方案)。

這個框架幫助我們理解,為何同樣對現狀不滿、出身背景相似的人們,會被意識形態迥異的反建制運動所吸引。信任感的有無,決定了他們是選擇相信集體與互助,還是選擇排外與孤立。

7. 如何真正「購買」幸福(為他人)

俗話說「金錢買不到快樂」,但報告第8章對此提出了修正:金錢「可以」為他人購買快樂,而這正是最能提升我們自身幸福感的方式之一。

這項發現之所以如此強大,是因為我們普遍對此視而不見。報告指出,多數捐款人誤以為最頂尖的慈善機構,其效益只比一般機構好上一些。然而,真相是它們的成本效益存在天壤之別,其中最優秀的機構比其他機構的效率要高出「數百倍」。

這意味著什麼?一個具體的例子是:將1,000美元捐給最高效的慈善機構,所能產生的正面影響,可能相當於將20萬美元隨意捐給一個普通機構。報告特別指出,在低收入國家為人們提供心理健康治療,是目前已知最具成本效益的慈善途徑之一。

結語

今年的《世界幸福報告》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渴望。幸福,終究不是一場孤單的追尋,而是在與他人的連結中,在關懷、分享與信任的互動中,共同編織而成的。報告中的數據不斷提醒我們,許多驅動幸福的最強大力量,並非來自經濟的增長,而是源於關係的深度。

當我們放下對外在成就的執著,轉而向內觀照、向外連結時,或許會發現,幸福的種子早已在我們心中。今天,我們是否能為身邊的人,做出一個微小而溫暖的連結或善舉呢?

萬分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554內容數
2025/10/23
我們在此分享《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中的核心洞見。報告引用了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名言,將關懷比作慈悲,是「一份雙倍的祝福」——它既能福澤施予者,也能福澤領受者。本摘要旨在闡明,這份祝福的力量,並非僅是詩意的想像,而是有著堅實科學依據的真理。
Thumbnail
2025/10/23
我們在此分享《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中的核心洞見。報告引用了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的名言,將關懷比作慈悲,是「一份雙倍的祝福」——它既能福澤施予者,也能福澤領受者。本摘要旨在闡明,這份祝福的力量,並非僅是詩意的想像,而是有著堅實科學依據的真理。
Thumbnail
2025/10/23
想像一下,你正獨自站在一片寧靜無波的湖邊,隨手撿起一顆小石子,輕輕拋入水中。漣漪,從落水點那一刻起,一圈圈溫柔而堅定地向外擴散,直至觸及湖泊的每一寸邊緣。我們的每一個選擇,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像那顆石頭;而這個看似遼闊無垠的世界,就是那片與你緊密相連的湖。
Thumbnail
2025/10/23
想像一下,你正獨自站在一片寧靜無波的湖邊,隨手撿起一顆小石子,輕輕拋入水中。漣漪,從落水點那一刻起,一圈圈溫柔而堅定地向外擴散,直至觸及湖泊的每一寸邊緣。我們的每一個選擇,無論多麼微不足道,都像那顆石頭;而這個看似遼闊無垠的世界,就是那片與你緊密相連的湖。
Thumbnail
2025/10/23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
Thumbnail
2025/10/23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為教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即念念佛,即念成佛;歷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禪宗;如時雨之潤物,若大海之納川。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不斷惑業,得預補處;即此一生,圓滿菩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幸福在不同地區和年齡段的評估和理解。 它透過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幸福指數排名的分析,以及對15歲到24歲年齡組對Happiness的評分,探討了快樂幸福的影響因素,最終難以回答問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幸福在不同地區和年齡段的評估和理解。 它透過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幸福指數排名的分析,以及對15歲到24歲年齡組對Happiness的評分,探討了快樂幸福的影響因素,最終難以回答問題。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幸福感受是人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追求富足而非物質將帶給我們內在滿滿的幸福感。滿足和內心豐富是幸福的重要因素,而「錢的奴隸」反而會讓生活失去掌控感。基本需求滿足後,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開始減弱,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更加重要。管理期望,感恩而不抱怨,正念思想活在當下,這是建立幸福人生的基石。
Thumbnail
追求財富和名望是許多人的目標,但最終影響生活幸福快樂的關鍵因素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哈佛最長時間的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讓人生更快樂,還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文章探討了人際關係質量和數量對人生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追求財富和名望是許多人的目標,但最終影響生活幸福快樂的關鍵因素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哈佛最長時間的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讓人生更快樂,還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文章探討了人際關係質量和數量對人生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快樂可以帶來對生活的滿足感和慶幸。如何培養快樂感、幸福感?內含關於快樂的主題、抑鬱風險、抑鬱體質形成因素、抑鬱症狀、快樂感的持久狀態、快樂的外在表現等內容。
Thumbnail
快樂可以帶來對生活的滿足感和慶幸。如何培養快樂感、幸福感?內含關於快樂的主題、抑鬱風險、抑鬱體質形成因素、抑鬱症狀、快樂感的持久狀態、快樂的外在表現等內容。
Thumbnail
現代生活中,提升幸福指數成為了許多人追求的目標。然而,要實現真正的幸福感並不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透過一些簡單而有效的心法,我們可以啟動快樂人生,享受更充實的幸福感受。
Thumbnail
現代生活中,提升幸福指數成為了許多人追求的目標。然而,要實現真正的幸福感並不只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透過一些簡單而有效的心法,我們可以啟動快樂人生,享受更充實的幸福感受。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幸福感來自於兩大領域:愉悅感與目標感。對人類來說,感受到愉悅或是痛苦與否很重要,是否有明確的目標感包括目的、方向、進展、成就也很重要。 衣食無缺但無所事事、覺得空虛無法讓我們感到幸福,持續處於折磨與痛苦的情境下努力奮鬥,也斷然稱不上幸福。「幸福」發生於我們感受到「愉悅感」和「目標感」之間的最適平衡。
Thumbnail
幸福,人人都向外看,殊不知能向內探索
Thumbnail
幸福,人人都向外看,殊不知能向內探索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十個幸福的祕訣,包括在自己的心中找到幸福、珍惜生活中的微小喜悅、與摯愛的人一同度過時光、珍惜充滿的時刻等等。文章希望提醒讀者們要珍惜身邊的幸福,並且積極追尋自己的夢想,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十個幸福的祕訣,包括在自己的心中找到幸福、珍惜生活中的微小喜悅、與摯愛的人一同度過時光、珍惜充滿的時刻等等。文章希望提醒讀者們要珍惜身邊的幸福,並且積極追尋自己的夢想,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