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你的壽司店才開半年,怎麼突然客人少了?」我語氣帶著關切問道。坐在台中西屯區那間日式壽司店裡的業者小江嘆了一口氣說:「安老師,自從隔壁開了競爭店,我們週末人潮直直落,做了一些促銷、投放了線上廣告,但營收仍舊沒有起色。」
正如彼得·杜拉克所說:「策略不是做得多,而是做對重點。」我點頭回應。小江的困境,就是許多餐飲微型創業者經常遇見的:商圈競爭激烈、新店衝擊、行銷支出增但回報低。現在我以「線上+線下行銷整合思維」為主軸,提出六大建議,希冀可以協助像小江這樣的店家逆轉虧損、重返獲利。
*建議一:明確定位+差異化主張
在競爭激烈的商圈內,「我跟他不一樣」是你能活下去的基礎。
小江雖是日式壽司,但沒有強烈主打。建議他在門店及社群頁面明確提出:例如「專做板前握壽司×當日漁港直送」或「職人教你壽司DIY體驗」的差異化主張。正如一句金句:「在大海中航行,不唯一,那就必須特別。」當你定位清楚,線上宣傳才能告訴消費者「為什麼要來你這裡」。
*建議二:打造線上品牌聲量+社群互動
線下有店面,但「沒被知道」就等於沒存在。
建議操作兩條可為路徑:
1.社群內容經營:拍攝板前師傅握壽司的專注神情、漁港直送畫面、顧客品嚐滿足反應,並搭配題問:「你今天想吃什麼口味?」鼓勵留言互動。
2. 網路促銷+會員經營:透過 LINE 官方帳號、Facebook/Instagram 等匯集粉絲,提供粉絲專屬優惠或每日壽司限量預約。
我常提醒創業者:「內容不是為了做而做,而是為了被看、被記住。」當線上聲量提升,才有更多人願意跨出家門、走進你的店。
*建議三:線下活動結合線上導流
線上吸引來的粉絲,需要某個「踏進店門」的誘因。針對小江,我建議他:
1.舉辦「週末壽司體驗日」:凡於社群報名可享握壽司一貫折扣+拍照打卡送小菜。
2. 線上預約限定「職人講座」:報名後在 IG/FB直播片段預告,並在店內打卡牆拍照上傳即有抽獎機會。
如此,線上→線下的導流順暢,也讓粉絲轉化成實體消費。「行銷的目的不是讓人來按讚,而是讓人願意前來消費。」這是我多年輔導小店的心得。
*建議四:促銷設計+客單價提升策略
當客人來了,如何讓營收提升?這常是被忽略的環節。因此我建議小江從兩方面著手:
1. 組合套餐設計:推出「握壽司+清酒小杯+甜點」套餐,比單點更划算、更有誘因。
2. 加購與菜單優化:在桌上推薦「今日推薦握壽司」或「限量板前壽司」,創造稀缺感。
「人們不會記得你說了什麼,但會記得你讓他有何感受。」當客人感受到「專屬、稀有、值得」時,客單自然提升。
*建議五:數據追蹤+流程優化
我曾寫過:老闆靠的是「7張營運報表」的文章來掌握經營脈絡。小江雖然做促銷、廣告都有在做,但未真正追蹤來客數變化、促銷轉換率、社群互動數。所以他應該要做的是:
1. 每日記錄來客數、客單價、回流率。
2. 每月檢視社群貼文觸及+互動數,哪種內容轉化高就持續製作。
3. 店內流程檢視:上菜速度、服務品質、環境清潔,是否有延誤或缺失?請記住「流程不是成本,而是競爭力。」只有流程順、服務好,才能讓第一次來的客人變回頭客。
*建議六:口碑維護+回流設計
獲得新客雖然相當重要,但維繫舊客才是營利關鍵。
譬如” 回訪優惠”:每位客人第一次用餐後,發放「下次再來5折」券或下一次加入 LINE 好友送小菜。
及” 顧客故事分享”:鼓勵顧客在社群上打卡、留言,店家定期抽獎送免費壽司。等提提升顧客主動宣傳的興趣。
有位行銷講師曾說:「好口碑比千萬廣告更有力。」透過回流激勵+社群分享,小店才能從“人來了”升級成“人願意再來”。
小江經過這六大策略『明確定位、線上品牌經營、線上導流線下、提升客單、數據追蹤流程優化、口碑回流維護』等布局運籌後,他的其店就逐計畫性地見到人潮回流、單客價上升,真正由虧損走向穩定獲利。
「活著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如是表示。你的餐飲店若也正面臨營收不良,問題可能多不在於競爭者強大無敵,而在於你還未整合「線上+線下行銷思維」的營銷作為。在此,祝福所有微型創業者們都能善用以上6大建議,順勢突圍,讓獲利不再只是夢中想。
◎ 讀者交流信箱:angwofuh@yahoo.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