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鎖品牌擴張的道路上,創辦人若仍需親力親為、操心全局,那麼時間和目標管理往往難以有效施展。因此,「區督導」一職的設立,便成為品牌能否基業長青的關鍵。
然而,許多企業常陷入一種「低效勤奮」的陷阱,恰如韓劇《醫生車智淑》所警示的:「每天重複做相同的事,卻期待某天出現不同的結果,這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狀。」這句話提醒所有經營者,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忙碌,而在於有準備的、有思辨力的執行。
是故,區督導作為承上啟下的核心角色,其職能必須聚焦於三大原則,避免陷入「重複」的泥淖,實現效益極大化的成長 。
這三大原則即是:一、有效傳達與達成上層的責任託付;二、想方設法地維繫門店QSCV的高標 ;三、營收與獲利間的平衡與成長控管 。
以下,我將這三大職能原則拆解為連鎖經營者的三大管理心法。
心法一:思辨為基,指令的「導正建議」與「有效轉譯」
區督導的首要任務,是確保上層指令在基層門店的「有效傳達與達成」。這首先要求督導具備指令的「接收力」與「表達(溝通)力」 。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思辨力」的加乘應用。在職場上,面對資訊和指令的爾虞我詐,錯誤的思辨判斷常衍生出過多紛擾。這便引出了區督導的重要課目:當你判讀上層指令有所缺失時,該選擇的是「導正建議」抑或是「服從聽命」?
優秀的區督導,絕非單純的傳聲筒,而是上層決策的把關者和優化者。
向上溝通:實務導正。應運用門店的實況數據與專業判斷,對指令中可能與市場或基層脫節的部分,提出建設性的「導正建議」。這不僅是保護基層免於白工,更是對企業整體目標負責。
向下傳達:轉譯落地。確保指令內容被準確、完整地「轉譯」成門店SOP,讓基層人員清楚知道該做什麼、如何做,並實現託付的責任。
「會錯意」與「表達偏頗」都是成就目標前的無形屏障。唯有以思辨為基,才能在複雜的連鎖體系中,暢通無阻地實現目標。
心法二:知己知彼,QSCV高標的「SWOT」戰略
「品質 Quality、服務Service、清潔 Cleaniness 與附加價值Value」(QSCV)是門店得以永續經營的基礎建設。基礎若不穩,遑論基業長青 。
維繫QSCV的高標,不能僅靠巡檢和口頭要求,而必須導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知能管理 。這裡的核心戰略,即是SWOT分析的運籌應用。
區督導必需要系統性地分析:
內部:門店的優勢(Strength)與劣勢(Weakness)。
外部:競爭態勢的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
重點在於有效率地去比較其中差異%。只有透過數字化的對比,才能及時地拉抬優勢、提高機會、規避威脅、降低劣勢。例如,找出同區域內服務(S)優勢最強的門店,將其標準與經驗系統化複製到其他門店。同時,針對清潔(C)或品管(Q)的劣勢門店,立刻制定精準的修復計畫。
心法三:數字為王,平衡與成長的「SOP/SOC」控管
企業要追求效益極大化,必須落實對營收與獲利間的平衡與成長控管。
區督導必須掌握所有和數字有所關聯的SOP(標準作業流程)與SOC(工作站觀察檢查表)。這些是連鎖經營的生命線。管理細節涵蓋了:
成本管控:如標準調理手冊。
營銷費用:如員工排班表、收銀機管理、行銷準則。
進銷存表單:如商品銷售數量表、盤點表、毛利貢獻ABC。
營運結果:如損益表、服務標準準則、外帶外送整合統計 。
所有上述類項,均應在區督導與上屬(老闆)所共識擬案的時、日、月、季、年度計畫內 ,導入輕重緩急工作目標,整合性建出並稽核 。
成功的管理,仰賴對數字指標達成率和成長率的逐階審視。我們必須清晰地盤點,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哪些還可以搶分更高。只有當你能將所有目標化為可量化的數字,並持續努力、不斷學習,才能確保品牌的成長是有品質的、可控的。
因此,身為連鎖經營者或區督導的你,在面對市場的挑戰時,你的宣戰紙上寫下的不應只是「蓄勢待發」,而必需是”堅持不墜、出征必捷”。
明天開始,How Can You Do That!?!答案就在您對這三大心法的精準執行與堅持不懈中。
◎讀者交流信箱:angwofuh@yahoo.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