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評不是災難,它是「顧客幫你免費做的服務診斷報告」。真正危險的,是公司選擇無視它。
在我帶企業做內訓時,最常見的場景是這樣的:
主管火冒三丈:「誰惹客人不開心?快道歉!」員工心裡OS:「客人根本誤會我!」
結果一場客訴,演變成公司內戰。
其實,面對負評要從自我內在的「對內修練」與「對外應對」外部表現雙軌並行。
✅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負評」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問題常藏在「流程」與「文化」裡。
一如鼎泰豐之所以能從小籠包變成國際傳奇,靠的不是神奇秘方,而是「現場觀察+數據分析」的雙重功夫。
他們的哲學超實際:「服務不足是怠慢,太殷勤是打擾。」那種「剛剛好」的服務,靠的不是運氣,而是訓練出來的同理心與紀律。
✅ 你知道嗎?
鼎泰豐要求員工不只看見客人「要什麼」,還要理解「為什麼要」。
當客人說「可以給我濕紙巾嗎?」
一般人會去拿,鼎泰豐員工會想:「他是不是打翻了什麼?」這就是服務升級的分水嶺。
不只如此,鼎泰豐還每天都在做「數據筆記」。從客訴事件、人力比例、客流變化……一切都被記錄與分析。因為他們知道,沒有數據的服務,只是憑感覺在「賭好運」。
✅ 可以怎麼做?
想減少負評、強化顧客體驗,建議企業跟著這樣做:
一、對內修練
1. 開課訓練客訴處理力
- 教員工怎麼冷靜、傾聽、道歉、補救。
2. 分析負評根源
- 不找人開刀,找流程漏洞。
3. 調整流程設計
- 把顧客的「抱怨」變成改進的「SOP素材」。
二、對外應對
1. 誠懇回應、不逃避
- 自己去刪除留言只會讓品牌看起來更心虛。
2. 必要時補償、重建信任
- 比起完美,客戶更欣賞真誠。
3. 公開改進成果
- 讓顧客看到「你有聽、有改、有行動」。
三、關懷員工
1. 給員工情緒避風港
- 面對負評時,不該只有「誰錯」,也要有「誰挺」。
2. 鼓勵成長思維
- 錯誤不是懲罰理由,是訓練教材。
🌳Mio人資長的觀察
我看過很多企業在處理負評時,不是太硬、就是太軟。
太硬,推責任、寫聲明;太軟,道歉到像做錯事的小孩。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帶著數據的同理心」。
換句話說,沒有數據,你就不知道問題在哪;沒有同理心,你就不知道人在哪。
從鼎泰豐的案例中,可以窺視到他的成功方程式,不是因為每位員工都像服務界的神人,而是他們懂得讓「制度」支持「人性」,讓每一次客訴,都成為服務升級的燃料。
負評不是敵人,它只是提醒你:「嘿~顧客的心,版本更新了,你跟上了嗎?」
海涵人資顧問 | 中小企業內訓 | IATOPL CBSM
邀請您加入海涵人資 | Line@ ID:@human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