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換領域,但不知道要換去哪裡?或是改做什麼工作比較適合自己?」
這是我近幾個月來,在職涯諮詢中最常聽到的疑問。
說真的,這題完全是大哉問啊~~~
它幾乎等於是問:「我是誰?我現在在哪裡?我要去哪裡?」
在沒有最佳解,也沒有特定公式的情況下,我自己會比較建議先透過幾個面向來著手。
這幾個面向分別是:個人、環境、資訊
(是的,這是 Swain 的職涯金三角)
透過這三個切角的整理、釐清、分析與評估,我們比較能做出更合適的嘗試與選擇。
它們分別涵蓋了:
- 個人:我的特質、興趣、能力、需求、價值觀、健康
- 環境:家庭、經濟、地區、社會發展/潮流、機會/機緣形成的助力與阻力
- 資訊:發展趨勢、職業類別等的資訊收集與了解
如果要把這三面向分拆成各種提問,讓我們進一步思索,以下是我認為相對重要的提問們:
【 個人 】
- 我喜歡什麼?我擅長什麼?什麼對我有意義?
- 最近一次做的事/投入的活動中,讓我覺得「做得不錯、很開心」是什麼?
- 有哪件事情讓我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很投入」?
- 如果不考慮薪水或穩定性,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 別人常說我做得好的事情有哪些?
- 我願意為學一個新技能投入多少時間與金錢?
【 環境 】
- 家人/伴侶/重要他人對我未來的工作有什麼看法或期待?是幫助還是壓力?
- 經濟狀況與風險承受力,如何影響我的選擇方式或速度?
- 我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哪些工作機會?地點對我選擇有何影響?
- 我曾經遇過哪些偶然事件,讓我發現新興趣或新方向?那次經驗帶來什麼啟發?
- 現在社會有哪些新興的工作或熱門產業?這些趨勢會不會吸引我?
- 在我的環境中,有哪些人事物支持我實踐期望?又有哪些可能成為阻礙?
- 我能動用的資源/支持系統有哪些?
- 如果這些因素都不一樣了(e.g. 搬家、社會變化、經濟條件不同),我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嗎?
【 資訊 】
- 我通常從哪裡獲得有關行業或職業的資訊?
- 在觀察到的趨勢中,有沒有讓我想試試看的方向?為什麼?
- 面對一個職業,我會想知道哪些細節?(核心任務、日常樣貌、必要技能、入行門檻、薪資範圍)
- 現在網路上的資訊很多,我如何分辨哪些是可靠、有用的?
- 有什麼方式可以親身了解該職業?
- 目前收集到的資訊對我想探索的方向,帶來哪些具體啟發或疑慮?
老實說,這不是幾個小時就能搞清楚的。
可能會花上數個月、數年,甚至更久,這取決於每個人的狀態、背景脈絡與資源運用,多數情況下,甚至沒有特定的步驟與節奏。
如果沒有設定時間階段,我們很容易陷在無止境的資訊收集或過度思考裡。
我會建議:使用分階段的時間門檻來回應提問(像是:1 個月 / 1–3 個月 / 3–6 個月 / 6–12 個月)。
並且為每個階段設定能夠執行、檢驗的具體行動與成果指標,來幫助自己逐步聚焦與調整方向。
把原先的大哉問,拆成一個個小哉問,然後把小哉問們變成一個個可驗證的假設。
再透過資料蒐集、行動實驗與反思修正,讓自己逐步摸索方向。
這比一次就要找出答案,來得紮實與有效。
也讓自己逐漸在更為清晰、穩定的狀態下,做出每個影響自己人生的選擇。
如果你正處在這樣的階段,想釐清方向,歡迎透過諮詢表單和我展開對話: https://forms.gle/7ZkWZGABeb3mxB759 ,期待有機會與你一起找到屬於自己的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