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十二法則》十一,永遠不要依賴他人

August Lam-avatar-img
發佈於心理學與哲學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不要打擾玩滑板的小孩。」

  —《人生的十二法則》


為什麼明知道離開原生家庭,會面對社會的「毒打」,我們還是要走出去?


其實答案並不難。

第一,原生家庭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

第二,不走出去,人生會變得空虛而沒有意義。


那麼,既然這問題這麼容易回答,為什麼還會有「直升機父母」的出現?

raw-image


答案也不難。

第一,他們真的以為能照顧你一輩子;

第二,他們並不在乎你活得有沒有意義。

能力才是安全的根本

會出現第一種想法,是因為有些人對「能力」沒有概念。


玩滑板雖然容易跌倒,但正是這些跌倒的瞬間,讓孩子學會如何站穩。

能力從來不是保護出來的,而是在冒險中練出來的。

raw-image

若在過程中一直被干涉,孩子什麼也學不到——

最終不是將來一直跌倒,就是根本不敢走出家門。


真正的安全,從不是沒有風險,而是有能力面對風險。

說為人着想的人,未必真的為人着想

會出現第二種想法,是因為有些人的自私,並不自覺。


所謂「代理型孟喬森綜合症」,指患者會刻意令人生病或虛構病情,

然後扮演照顧者,藉此博取他人的同情與關注。


電視劇《惡行》便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

講述一位母親長期給女兒服用不當藥物,使她虛弱、需坐輪椅,

再以「長期病童的母親」身分博取關注與憐憫。

raw-image


有些人從「照顧」中獲得滿足——

可能是想被關注,可能是享受掌控感,

也可能只是想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別人身上。


並不是所有說「為你好」的人都這麼恐怖,

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

說為人着想的人,未必真的為人着想。

有輸有贏,才會有意義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這樣的「照顧者」總有人喜歡。

因為他們提供了安全感。


他們讓輸掉的人感到安慰,讓軟弱的人暫時忘記現實的殘酷。

這是「平等」的起點——讓沒有條件的人,也能得到獎勵。

raw-image


但若人人都不冒險,人人都要求平等,

那麼「意義」將會消失。


追求目標與理想,才是賦予生命意義的過程。

而在追求中,有輸有贏是必然的。


不平等並不是錯,而是成長的副產品。


輸了想要被保護,沒有條件的想要更加平等,是無可厚非。

但若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把「競爭」與「意義」一併抹殺,

那世界只會剩下一片死寂的安穩。

無法維護自己,讓人充滿仇恨

沒有冒險,就不會有成長。

逃避風險的人,最終會變得軟弱無能。


把自己當成孩子,也許能換來一時的保護;

但長久下來,只會落得無法維護自己的下場。


當一個人無法保護自己,任人踐踏,

他心中終將積滿怨恨。


因此,人必須學會面對恐懼與風險。

唯有在風雨中鍛鍊,內心才會堅毅,靈魂才會自由。

raw-image


我們仍然可以與人同行,找人幫忙。


但永遠不要依賴他人,

因為能力,才是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唯一本錢。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小額支持我繼續創作: 點擊贊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寫下來就會有
4會員
40內容數
對事物的看法,喜歡加入心理學和哲學的觀點
寫下來就會有的其他內容
2025/09/20
拖延症和身份認同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2025/09/20
拖延症和身份認同有什麼關係?
Thumbnail
2025/09/14
拖延症並不是懶惰,是和身份認同有關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2025/09/14
拖延症並不是懶惰,是和身份認同有關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2025/07/29
當痛苦永無休止,我們要如何回到現實?
Thumbnail
2025/07/29
當痛苦永無休止,我們要如何回到現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後輩在變好的過程如果長輩都沒在涉入,何來的後福。
Thumbnail
後輩在變好的過程如果長輩都沒在涉入,何來的後福。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和階段,而三個重要的守則可以幫助他們適應和應對。透過觀賞劇集和聽podcast,可能有助於他們學習面對潛在的危險和挑戰。
Thumbnail
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不同的挑戰和階段,而三個重要的守則可以幫助他們適應和應對。透過觀賞劇集和聽podcast,可能有助於他們學習面對潛在的危險和挑戰。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